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原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免疫
  • 4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瘤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基因
  • 4篇病理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婴幼儿血管瘤
  • 3篇突变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基因突变
  • 3篇P53基因
  • 3篇P53基因突...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机构

  • 11篇陕西省人民医...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王原
  • 5篇王康敏
  • 3篇孙润芹
  • 3篇陈琳
  • 3篇靳耀峰
  • 3篇李文生
  • 3篇雷建园
  • 2篇康安静
  • 2篇王茁
  • 2篇王宪智
  • 2篇甘为民
  • 2篇雷月英
  • 2篇强磊
  • 2篇王萍
  • 1篇张宪生
  • 1篇张晋
  • 1篇强雷
  • 1篇马莉
  • 1篇康晓丽
  • 1篇张丹杰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误位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P53蛋白误位和P53基因第4-6外显子突变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探讨P53基因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6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用PCR-...
王康敏靳耀峰王原孙润芹
关键词:血管瘤C-MYC基因突变基因扩增
文献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尿液中bFGF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尿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以鉴别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对血管瘤进行分期。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9例增生期血管瘤、24例消退期血管瘤、12例血管畸形患儿和10例对照婴幼儿尿液中bFGF浓度。结果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尿液中bFGF浓度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对照组之间尿液中bFGF浓度的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bFGF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为划分血管瘤分期及监测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依据。
王康敏王原强雷张宪生李鹏王香玲王小莉李恭才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结外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最常见的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浆母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起源于人类疱疹病毒8(HHV8)型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特殊类型。本文报道3例结外原发性非特殊型CD20阴性DLBCL,这些病例不符合以上常见DLBCL亚型的临床、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或遗传学标准。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此类罕见淋巴瘤的认识。
陈琳李文生雷建园王原张岳王萍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
乳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p1 6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4例乳腺癌 p1 6蛋白阳性表达率43 2 % ;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1 1 1 % ,Ⅱ级 50 % ,Ⅲ级 44 8% ,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74例乳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 44 6%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 ,其阳性率分别为Ⅰ级 2 2 2 % ,Ⅱ级 30 6% ,Ⅲ级 69 0 % ,Ⅲ级明显高于Ⅰ级 (P <0 0 1 )和Ⅱ级 (P <0 0 1 )。乳腺癌 p1 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p1 6蛋白的失表达 ,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 ,p53蛋白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王茁王宪智王原雷月英
关键词:乳腺癌P16蛋白P53蛋白
卵巢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卵巢癌 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 ,对 3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了 p16蛋白的检测。结果 :卵巢癌 p16蛋白的阳性率为 31.3% ,阴性率 6 8.7% ;阳性定位主要在细胞质 ,少数病例在细胞核 ;浆液性囊腺癌与粘液性囊腺癌 p16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0 5 ) ;p1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表达率分别为 级 75 .0 %、 级 2 1.4%、 级 10 .0 % , 级明显高于 级 (P<0 .0 5 )和 级 (P<0 .0 1)。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 ,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不良有关 ,并可作为评估卵巢癌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王茁王宪智王原雷月英
关键词:卵巢肿瘤P16蛋白免疫组化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胃肠外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53例GIST的CD117、CD34、SMA、Desmin和S-10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53例间质瘤中梭形细胞型38例,上皮样细胞型6例,混合型9例;良性9例,交界性20例,恶性24例;9例良性间质瘤,8例发生在胃,而肠和胃肠外间质瘤仅1例良性。CD117、CD34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45%及77.36%。结论GIST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CD117和CD34同时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肠和胃肠外GIST的恶性潜力较胃GIST高;GIST良恶性的评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
王康敏王原康安静苏宝山强磊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PCDH8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EC)组织中PCDH8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EC患者的EC组织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DH8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PCDH8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癌旁组织中可见大量细胞的细胞膜被染成黄色。EC组织中的PCDH8蛋白的高表达率为28.4%(21/74),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4.9%(4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组织中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87.8%(65/7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6.2%(1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H8蛋白的高表达情况与E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WHO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关(P﹥0.05)。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E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WHO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但是与EC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潜在靶点。
张晋张丹杰李少民靳耀峰王原
关键词:食管癌甲基化抑癌基因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PTL病例中,患者年龄44~80岁,中位年龄65.5岁,均表现为睾丸不同程度的肿大。20例PTL中17例(85.0%)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起源(non-GCB)型。2例(10.0%)为套细胞淋巴瘤(MCL),其中1例为CD5阴性的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5.0%)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NOS)。结论PT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老年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PTL进展快、预后差,结合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陈琳方航荣雷建园张岳王原李文生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ALL/LB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dT阴性的ALL/LB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13岁、28岁和39岁,均为女性,临床首发症状分别为咽痛、腰背疼痛及多发皮下包块,镜下见小~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瘤细胞CD99(3/3)、CD34(2/3)、CD43(1/2)、CD10(1/2)、PAX-5(2/3)、CD3(1/3)、CD7(1/3)(+),TdT、MPO、CD20均(-),1例诊断为T-ALL/LBL,2例为B-ALL/LBL。随访1年,2例死亡。结论 TdT是ALL/LBL的特异性标记物,TdT阴性时需结合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雷建园陈琳王原王萍李文生
关键词:TDT免疫组化
阴茎原发性淋巴瘤一例报告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63岁。发现阴茎肿块3d于2009年11月3日入院。查体:阴茎中部皮下、阴茎海绵体与尿道海绵体相邻处可触及约1.5cm×1.0cm×0.8cm结节,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基底固定,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无异常,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示肿物位于皮下,均质,与阴茎海绵体及尿道海绵体均有血管交通。
李洪亮王原李钊伦南宁陈海文甘为民李宗芳
关键词:阴茎海绵体原发性淋巴瘤尿道海绵体表面光滑超声检查皮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