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叶

作品数:32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丰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动脉瘤
  • 18篇颅内
  • 12篇出血
  • 11篇颅内动脉
  • 11篇颅内动脉瘤
  • 9篇动脉
  • 9篇血管
  • 8篇蛛网膜
  • 8篇蛛网膜下
  • 8篇蛛网膜下腔
  • 8篇蛛网膜下腔出...
  • 8篇网膜
  • 8篇下腔出血
  • 8篇膜下
  • 5篇预后
  • 5篇前交通动脉
  • 4篇血肿
  • 4篇内血肿
  • 4篇外科
  • 4篇颅内血肿

机构

  • 20篇温州医科大学
  • 7篇丰城市人民医...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熊叶
  • 19篇谭显西
  • 16篇钟鸣
  • 15篇郑匡
  • 14篇李则群
  • 8篇赵兵
  • 5篇杨运俊
  • 5篇钟富军
  • 4篇陈勇春
  • 4篇曾晓华
  • 3篇黄万龙
  • 3篇聂艳良
  • 3篇范良好
  • 3篇曾波
  • 3篇严志远
  • 2篇郑立群
  • 2篇陈伟建
  • 2篇张鸿祺
  • 2篇梁传声
  • 2篇游慧超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FNS Ⅰ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
2021年
目的:探讨导致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Ⅰ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7例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后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WFNS Ⅰ级患者。用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将GOS 1~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管痉挛、脑梗死、Fisher分级和动脉瘤形态(动脉瘤大小、瘤颈、AR、SR、动脉瘤角度、血管角度、血流角度、动脉瘤朝向、A1段形态学、子囊)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再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在407例WFNS Ⅰ级的患者中仅30例(7.4%)出现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38,95%CI=1.003~1.075,P=0.033)、Fisher分级>3(OR=5.109,95%CI=1.806~14.457,P=0.002)、治疗方式(栓塞vs.保守治疗,OR=0.200,95%CI=0.068~0.588,P=0.003)和子囊(OR=4.957,95%CI=1.730~14.207,P=0.003)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Fisher分级、治疗方式、子囊和联合诊断AUC值分别为0.691(95%CI=0.586~0.796)、0.687(95%CI=0.597~0.778)、0.658(95%CI=0.543~0.773)、0.574(95%CI=0.457~0.691)和0.817(95%CI=0.739~0.896)。结论:较大年龄、动脉瘤子囊形成及Fisher分级>3是WFNS Ⅰ级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栓塞治疗后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周甲丰陈勇春王豪陈丽芳林博丽熊叶郭献忠杨运俊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预后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不同出血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颅内血肿和(或)脑室内出血[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0例AComA动脉瘤破裂患者,其中244例行栓塞治疗,172例行夹闭术,64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出血类型将48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95例)、ICH和(或)IVH组(285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动脉瘤朝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最大垂径、最大瘤体高度、血管管径、最大垂径与瘤颈的比值、最大瘤体高度与周边血管平均管径的比值、动脉瘤角度、血管角度、入射角度、动脉瘤形态及大脑前动脉瘤A1段发育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5,95%CI:1.009-1.041,P=0.002)和动脉瘤朝向(OR=1.698,95%CI:1.092-2.639,P=0.019)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omA动脉瘤患者的年龄及动脉瘤朝向与其破裂后出现ICH和(或)IVH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密切注意高龄及AComA动脉瘤方位朝后的患者。
陈勇春盛文双黄定品陈伟建林博丽赵兵杨运俊熊叶
关键词:动脉瘤前交通动脉颅内血肿脑室内出血
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时期行内科治疗的29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58.6%),高于治疗组的11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5例(17.2%),高于对照组3例(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治疗有效14例(48.3%),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26例(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有效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比行内科治疗好。
曾波黄万龙钟富军揭南辉曾晓华熊叶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微创手术
早期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年预后因素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年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纳人10家医疗中心早期治疗(72h内)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连续病例203例,男性100例,女性103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预后。将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呼吸平稳与否、脑疝与否、动脉瘤位置、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CTFisher分级、饮酒量、动脉瘤直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作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对各变量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Nemenyi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等级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WFNS分级Ⅳ级94例,V级109例;头颅CTFisher分级1~2级31例,3~5级172例。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脑疝与否、呼吸平稳与否、WFN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疝(OR=2.535,95%CI:1.204~5.339,P=0.014)、WFNS分级V级(OR=3.728,95%C1:1.972~7.043,P=0.000)、CTFisher分级3~5级(OR=5.641,95%CI:2.032~15.643,P=0.001)、前循环动脉瘤(OR=6.234,95%CI:1.996~19.472,P=0.00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而脑疝、WFNS分级V级、CTFisher分级3~5级、前循环动脉瘤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郑匡田作富谭显西李则群熊叶赵兵潘力钟鸣史怀璋梁传声张鸿祺赵振伟王志刚王汉东张鑫杨华朱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大鼠Caveolin-1变化研究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大鼠Caveolin-1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
熊叶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AVEOLIN-1蛋白信使RNA基因表达
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7例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脑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脱水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结果两组颅内压及GC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各时点颅内压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2、3d均高于术后1d,且术后3d高于术后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GCS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颅内压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各时点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脱水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及6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效果确切,可控制引流脑脊液,有效降低颅内压,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脱水用药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晓华杨艳华熊叶揭南辉聂艳良钟富军
关键词: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12个月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9例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6例,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23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机≤14 d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手术时机〉14 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脉瘤出血与否、动脉瘤朝向、动脉瘤大小、手术方式和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与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时机是影响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的独立因素(OR=6.574和32.510,95% CI 1.119-38.640和2.869-368.363,P〈0.05或〈0.01).结论 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而低龄和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郑匡钟鸣谭显西李则群熊叶严志远
关键词:动眼神经疾病动脉瘤预后
低管电压CT血管成像与三维旋转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100k V低管电压脑CT血管成像(L-CTA)对最大径≤3mm的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证实的59例IM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L-CTA均采用100k V低管电压检查,与3DRA对照,分析L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并评价相关辐射剂量。结果:依据3DRA结果,59例患者共有70个动脉瘤,其中65个IMA。L-CTA共检出64个IMA(其中6例多发IMA),误诊3个,漏诊4个。以3DRA作为金标准,采用100k VL-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3.85%、99.56%及99.08%,动脉瘤大小测量结果与3DRA相关性较好。与常规120k V管电压CTA相比,100k V管电压CTA有效剂量降低了35.71%。结论:L-CTA扫描对IMA的诊断敏感性高,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李瑞段玉霞杨运俊熊叶诸葛启钏陈伟建
关键词:动脉瘤管电压X线计算机
老年人前交通动脉瘤并发脑内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脑内血肿(ICH)和(或脑室内血肿(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5例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患者,其中95例行夹闭术,140例行栓塞治疗,50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年龄将285例患者分2组:≤60岁168例,>60岁11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和中青年人ACom A动脉瘤破裂后合并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管角度、入射角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858,95%CI=1.083~3.188,P=0.025),入射角度(OR=1.016,95%CI=1.004~1.028,P=0.010)和治疗方式(栓塞vs.保守治疗,OR=0.209,95%CI=0.088~0.497,P<0.001;夹闭vs.保守治疗,OR=0.233,95%CI=0.101~0.541,P=0.001)与老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密切相关。老年组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显示,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栓塞vs.保守治疗(OR=0.134,95%CI=0.049~0.362,P<0.001);夹闭vs.保守治疗(OR=0.308,95%CI=0.116~0.820,P=0.018)]。结论:高血压和较大动脉瘤入射角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而老年人更加明显。老年组手术比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但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老年组患者仍有较好的预后。
周甲丰陈勇春林博丽陈丽芳熊叶杨运俊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血肿脑室内血肿
颅内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干预的随访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 观察影响外科干预的颅内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前瞻性纳入9个中心218例接受开颅手术、血管内治疗或脑室外引流等手术干预的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WFNS)4/5级患者.登记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WFN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是否脑疝,呼吸是否平稳,动脉瘤的特点,手术方式,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等,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年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的相关因素.结果 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74例(33.9%)死亡,27例(12.3%)重残或植物人状态,117例(53.7%)恢复良好.其中WFNS 4级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8.9%(91/132),WFNS 5级为30.2%(26/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疝,呼吸不稳定,入院时的WFNS分级、GCS评分、Fisher分级、Classeen分级,术前GCS评分,出院时GOS评级等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而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动脉瘤位置、大小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4,95% CI:1.18 ~ 5.48,P=0.017)、出院时GOS评级(OR=0.028,95%CI:0.004 ~0.208,P<0.001)是影响1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高分级动脉瘤性SAH,早期积极的外科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的年龄、出院时的GOS评级是影响术后1年疗效的主要预测因素.
李则群郑匡赵兵熊叶谭显西钟鸣史怀璋梁传声张鸿祺赵振伟王志刚王汉东张鑫杨华朱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干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