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后林

作品数:108 被引量:1,18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艾滋病
  • 49篇病毒
  • 41篇艾滋病病毒
  • 28篇感染者
  • 27篇HIV感染
  • 22篇性行为
  • 22篇HIV感染者
  • 20篇HIV
  • 17篇男男性行为
  • 14篇HIV/AI...
  • 12篇病毒感染
  • 11篇艾滋病病毒感...
  • 10篇男男性行为人...
  • 8篇随访
  • 8篇免疫缺陷
  • 7篇行为者
  • 7篇影响因素
  • 6篇缺陷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免疫缺陷综合...

机构

  • 10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天津市疾病预...
  • 4篇云南省疾病预...
  • 4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德宏州疾病预...
  • 3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大竹县疾病预...
  • 2篇佳木斯市疾病...
  • 2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天津市第二人...
  • 2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108篇汤后林
  • 31篇吕繁
  • 24篇毛宇嵘
  • 22篇陈方方
  • 19篇蔡畅
  • 17篇韩晶
  • 15篇李东民
  • 14篇秦倩倩
  • 14篇李健
  • 13篇许娟
  • 12篇李培龙
  • 10篇葛琳
  • 8篇张广
  • 6篇张大鹏
  • 5篇吴尊友
  • 4篇于茂河
  • 4篇徐鹏
  • 4篇韩孟杰
  • 3篇吴玉华
  • 3篇张婕

传媒

  • 4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5篇中国艾滋病性...
  • 11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8篇2024
  • 21篇2023
  • 1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循证基础和践行策略被引量:1
2023年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国办发[2017]8号)(简称《行动计划》),“四个提高、四个落实”是核心策略,提高防治工作覆盖面和强化防治措施落实是贯穿“十三五”防治工作的基本主线^([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成为首要任务。
徐鹏韩孟杰吕繁朱祈钰汤后林刘惠徐杰赵燕刘玉芬周宇辉
关键词:《行动计划》艾滋病践行策略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部分地区公安司法人员艾滋病知识、歧视态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公安司法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艾滋病相关歧视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个市(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方法抽取了6个市(区),抽取不同单位的公安司法人员2374人,进行定量调查,对性别、年龄、婚姻、工作部门、行政级别以及调查对象对艾滋病8个知识点的知晓情况与艾滋病相关歧视进行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有39.5%(937/2374)对艾滋病持有歧视态度,不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事、家人交往或不愿意让孩子与HIV感染的同学继续交往;知晓外表健康可携带艾滋病病毒、蚊虫叮咬、共桌吃饭、使用安全套和保持一个性伴可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或不会传播艾滋等知识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向态度,OR值分别为0.62(95%CI:0.40~0.97),0.48(95%CI:0.32~0.74),0.37(95%CI:0.40~0.97),0.40(95%CI:0.22~0.70),0.45(95%CI:0.27~0.74);在机关工作或行政级别相对较低的公安司法人员更倾向于对艾滋病持有歧视态度,OR值分别为1.43(95%CI:1.23~1.66),1.26(95%CI:1.02~1.54)。结论项目地区公安司法人员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对艾滋病歧视仍一定程度上存在,在艾滋病的反歧视宣传中应重点加强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
晋灿瑞叶少东汤后林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歧视影响因素
中国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HIV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与及时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分析中国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HIV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与及时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选取中国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累计报告数200例以上的40个县(区),收集截至2013年12月31日HIV单阳家庭的基本情况和随访信息,根据抗病毒治疗状态,定义为治疗和未治疗。同时,对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新发现并在2013年底前入组治疗的HIV单阳家庭,从发现到入组治疗时间在2个月之内定义为及时治疗,大于2个月定义为未及时治疗。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入组抗病毒治疗和治疗及时性的因素,入组抗病毒治疗可能性和及时性采用OR(95%CI)值表示。结果10213个HIV单阳家庭中,阳性配偶中男性占73.9%(7550/10213),女性占26.1%(2663/10213);参加抗病毒治疗占66.4%(6780/10213),未参加占33.6%(3433/10213)。2012—2013年发现的阳性配偶并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有1733例,其中及时治疗的占64.9%(1125/1733),未及时治疗的占35.1%(608/1733)。影响阳性配偶参与抗病毒治疗可能性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参与抗病毒治疗可能性是女性的0.81(0.71~0.92)倍,彝族是汉族的0.29(0.25~0.35)倍,维吾尔族是汉族的1.57(1.28~1.93)倍,其他职业是农民的0.85(0.75~0.96)倍,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者是自愿咨询检测者的0.61(0.53~0.71)倍,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349、350~550、〉550个/μl者分别是〈250个/μl者的0.75(0.64~0.89)、0.17(0.14~0.19)、0.10(0.08~0.11)倍,随访时间13~36、≥37个月者分别是≤12个月者的0.55(0.48~0.63)、0.32(0.28~0.37)倍。影响阳性配偶治疗及时性的非�
李健毛宇嵘汤后林韩晶许娟吴尊友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0-2020年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佳木斯市、确证时间为2010-2020年和确证年龄≥15岁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基线和随访信息,描述其确证后的死亡密度特征。确证后死亡定义分为确证后1~、7~和≥13个月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6个月死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953例HIV/AIDS,死亡173例,以男性(89.19%,850/953)、未婚/离异/丧偶(76.50%,729/9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1.84%,494/953)和同性性传播为主(77.02%,734/953)。累计随访3944.59人年,死亡密度为4.39(95%CI:3.79~5.07)/100人年。确证后1~6个月的HIV/AIDS死亡密度最高,为21.60(95%CI:18.04~25.86)/100人年,确证后≥13个月降至2.02(95%CI:1.59~2.58)/100人年。在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HIV/AIDS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未检测(51.61%,48/93)和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比例(32.26%,30/93)较高。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风险因素包括确证年龄较大、医疗机构检测发现、首次CD4计数<200个/μl或CD4未检测和未抗病毒治疗。结论2010-2020年佳木斯市HIV/AIDS的死亡密度整体水平较低,随着确证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早诊断和早治疗,重点关注确证后1~6个月HIV/AIDS的随访管理,进一步降低确证后的死亡风险。
张金瑞陈清峰汤后林许宏霞陈方方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回顾性队列
中国5省份2011-2014年新发现HIV感染者检测阳性前配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4年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和新疆5省份新报告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其中HIV双阳性夫妻中选择研究确定的先感染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份HIV双阳性夫妻构成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新报告病例48 931人,其中24.6%(12 051/48 931)在首次检测阳性前将HIV传给了配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或民工职业、注射吸毒或异性传播途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自我报告非安全性行为者检测发现前发生HIV配偶间传播的比例较高。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从2011年的28.9%(2 631/9 102)降至2014年的25.5%(3 009/11 787),传播比例缓慢降低。结论 不同特征的艾滋病感染者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传播,重点是加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促进艾滋病早检测,尽早将HIV感染者纳入随访管理系统。
李健汤后林韩晶许娟沈智勇赖文红施玉华孙定勇倪明健毛宇嵘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配偶
MSM人群对HIV暴露前预防知识知晓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 了解不同城市和年份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对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知识知晓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托社区组织分别在2019年和2021年采用电子问卷收集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的MSM人群的基本社会人口学情况、PrEP知识知晓、行为学情况等,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4 889名MSM,其中2019年2 399人,2021年2 490人。2019年PrEP知识知晓占6.29%,2021年占25.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调查对象PrEP知识知晓促进因素包括年龄在25~<35岁(OR=1.685, 95%CI:1.007~2.821)和≥35岁(OR=29.01, 95%CI:1.156~3.497)、咨询过PrEP(OR=1.731, 95%CI:1.050~2.855)、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知识知晓(OR=3.178, 95%CI:2.079~4.860)。2021年调查对象PrEP知识知晓相关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本科/大专:OR=3.291, 95%CI:1.595~6.793;研究生及以上:OR=4.507, 95%CI:2.104~9.652)、曾咨询过PrEP(OR=2.591, 95%CI:1.906~3.521)、PEP知识知晓(OR=5.855, 95%CI:3.071~11.161)、使用过PEP(OR=1.619, 95%CI:1.191~2.200)、使用助性剂(OR=0.623, 95%CI:0.492~0.789)、一年内检测次数为3~4次(OR=2.140, 95%CI:1.265~3.619)和≥5次(OR=3.414, 95%CI:1.987~5.865)。结论 2021年MSM的PrEP知识知晓水平较2019年大幅度提高,但总体仍然低。影响知晓水平的相关因素包括MSM年龄、文化程度、进行过HIV检测、知晓及应用过PEP措施等,应继续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强对MSM人群关于PrEP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PrEP正确的认知。
康文婷张广刘童童杨雪郭佳欢程丽丽汤后林王俊杰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
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猴痘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MSM的猴痘知识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22年9月5-10日在我国30个省份开展调查,在MSM社会组织协助下,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调查员一对一招募MSM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登录问卷星企业版参加线上匿名调查。样本量根据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25%进行估算。样本量估计为5070人。采用线上自填式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和猴痘有关知识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猴痘知识知晓的相关因素。结果MSM调查对象为5780人,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1.8%(1840/57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猴痘知识知晓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现住址为东部地区(OR=1.26,95%CI:1.01~1.5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0,95%CI:1.14~1.97)、最近1个月肛交性伴数≥3人(OR=1.71,95%CI:1.28~2.28)或2人(OR=1.36,95%CI:1.07~1.73)、最近1个月无同性群交(OR=1.20,95%CI:1.01~1.43)、无异性性行为(OR=1.28,95%CI:1.02~1.62)、已知自己HIV感染状况为阴性(OR=1.85,95%CI:1.44~2.36)或阳性(OR=1.65,95%CI:1.27~2.16)、经常关注(OR=7.08,95%CI:5.28~9.48)、偶尔关注(OR=4.52,95%CI:3.49~5.86)和极少关注猴痘信息(OR=2.55,95%CI:1.93~3.37)。结论我国MSM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在MSM中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促进MSM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猴痘信息关注较少、未做HIV检测和发生同性群交或异性性行为者。
李培龙汤后林李东民葛琳于茂河吕繁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
传承与发展 循证推进我国艾滋病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被引量:5
2023年
艾滋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艾滋病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艾滋病监测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86年启动艾滋病监测,并于1995年启动重点人群哨点监测,艾滋病监测策略也随着疫情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1],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优化卫生资源,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艾滋病监测,掌握疫情变化趋势.
汤后林李东民秦倩倩陈方方葛琳蔡畅金怡晨李培龙吕繁
关键词:艾滋病
中国部分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评价在中国6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城市(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并分析促进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16个城市的MSM中开展2次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及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6年及2007年,分别收集4 188份及4 173份有效问卷,2次调查的MSM平均年龄28岁,同性恋占2/3;近6个月内最后一次男男肛交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6年的57.2%提高到2007年的66.5%(P<0.001);2007年调查的MSM中,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未婚、在婚或同居的婚姻状态(AOR=2.7,1.7-4.0,与离婚或丧偶相比),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AOR=2.0,1.4-2.8)或同伴教育(AOR=1.6,1.2-2.3),以及高艾滋知识知晓率(AOR=1.6,1.1-2.3)。结论在16个城市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了MSM使用安全套;建议在今后的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咨询检测及同伴教育活动,注重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萧燕李春梅吕繁汤后林张大鹏晋灿瑞贾玉江孙江平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影响因素
我国15岁及以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确证后的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我国报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注射吸毒HIV感染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死亡密度,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风险因素,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1-2020年,我国累计报告≥15岁注射吸毒HIV感染者119209例,其中死亡59094例,全死因死亡密度为6.96/100人年,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1.91/100人年,总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风险,相比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个/µl者,未检测CD4计数、0~、200~和350~个/µl的HR值(95%CI)分别为2.85(2.78~2.93)、2.47(2.40~2.54)、1.58(1.53~1.62)和1.24(1.21~1.28);相比于抗病毒治疗者,未抗病毒治疗者的HR值(95%CI)为7.13(6.99~7.27);相比于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未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HR值(95%CI)为1.07(1.04~1.10)。注射吸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相比于首次CD4计数>500个/µl者,未检测CD4计数、0~、200~和350~个/µl的HR值(95%CI)分别为3.26(3.08~3.46)、5.54(5.24~5.85)、2.35(2.21~2.50)和1.41(1.32~1.50);相比于抗病毒治疗者,未抗病毒治疗者的HR值(95%CI)为5.96(5.74~6.18)。结论应促进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坚持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等降低危害项目,提高其依从性,进而降低其死亡风险。
金怡晨蔡畅陈方方秦倩倩汤后林
关键词:注射吸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