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卓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丁二酸
  • 7篇发酵
  • 4篇发酵制备
  • 3篇厌氧
  • 3篇厌氧发酵
  • 3篇混合碱
  • 2篇代谢通量
  • 2篇代谢通量分析
  • 2篇蛋白胨
  • 2篇乳清
  • 2篇生物制备
  • 2篇碳酸镁
  • 2篇碱式
  • 2篇碱式碳酸镁
  • 2篇发酵工程
  • 2篇发酵体系
  • 2篇发酵效果
  • 2篇ACTINO...
  • 2篇产琥珀酸放线...
  • 1篇氧化还原电位

机构

  • 1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杨卓娜
  • 11篇姜岷
  • 11篇李建
  • 9篇韦萍
  • 7篇郑晓宇
  • 5篇陈可泉
  • 5篇方晓江
  • 4篇欧阳平凯
  • 4篇黄秀梅
  • 3篇白雪飞
  • 2篇叶贵子
  • 2篇奚永兰
  • 1篇马江峰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发酵制备丁二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制备丁二酸的新方法,主要通过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过程中添加两种混合的碱性化合物来替代单一的碱性化合物维持发酵体系在一个合适的pH值;调节混合碱的比例使得生产的丁二酸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不仅可以利用一...
姜岷李建陈可泉杨卓娜郑晓宇韦萍欧阳平凯
文献传递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通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HMP途径与EMP途径的通量比由43.6∶56.2提高至63.2∶36.5,间接合成更多的NADH,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整个发酵过程中胞内NADH/NAD+比值有明显提高,发酵初期NADH/NAD+比值由2.19提高至8.73。最终丁二酸代谢通量从114.5 mmol.(g DCW)-1.h-1增至129.3 mmol.(g DCW)-1.h-1,副产物乙酸、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30.6%、30.2%;丁二酸收率由75.46%提高至89.34%,生产强度达到1.18 g.L-1.h-1。
姜岷黄秀梅李建陈可泉杨卓娜郑晓宇韦萍
关键词:丁二酸厌氧发酵氧化还原电位代谢通量分析
一种通过添加关键生长因子以提高丁二酸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关键生长因子以提高丁二酸产量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考察了关键生长因子对发酵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补充关键生长因子降低氮源用量,提高氮源利用率的新思路,它主要包括菌体关键生长因子的确定、氮源中...
姜岷白雪飞李建杨卓娜韦萍欧阳平凯
文献传递
利用甘蔗糖蜜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对甘蔗糖蜜作为廉价碳源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进行初步研究。实验证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碳源,制备丁二酸为菌体利用廉价甘蔗糖蜜作碳源进行丁二酸发酵提供可行性依据。通过比较不同的糖蜜预处理方法,得出经硫酸处理的糖蜜发酵效果最好,丁二酸浓度37.73g/L,比未经处理的糖蜜所产丁二酸浓度高12.6%。考察不同的糖蜜添加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表明,初始总糖浓度为65g/L时,丁二酸的产量最高为49.63g/L;在3L罐中进行放大实验,丁二酸产量46.91g/L,质量收率为72.2%,分别比混合糖(含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发酵结果高9.8%、10%。
杨卓娜李建黄秀梅方晓江姜岷
关键词:甘蔗糖蜜ACTINOBACILLUS丁二酸发酵
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7
2008年
建立一种酶法高效测定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的方法。利用酶循环机理,以1.0 mol/L Bicine buffer(pH8.0)、纯乙醇、40 mmol/L EDTA(pH8.0)、4.2 mmol/L MTT、16.6mmol/L PES和50μL的乙醇脱氢酶作为混合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值变化情况,能将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准确定量,检出限分别为1.3×10-6 mol/L和5.9×10-6 mol/L,回收率分别在94%~98%和96%~101%范围内。能够快速、精确测定厌氧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含量,对于指导厌氧发酵体系辅酶代谢调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李建陈可泉黄秀梅杨卓娜姜岷韦萍
关键词:NAD^+NADH厌氧发酵酶法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利用乳清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被引量:3
2010年
考察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succinogene)NJ113利用乳清作为C源厌氧发酵对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充分利用乳糖进行发酵合成丁二酸.当乳清质量浓度为70 g/L(以乳糖计)时,丁二酸质量浓度最高达48.44 g/L.以乳清为发酵底物,当酵母膏添加量为6 g/L时,丁二酸产量达到48.47 g/L,与酵母膏添加量为10 g/L时的丁二酸产量基本相当.以干酪乳清作为C源进行发酵制备丁二酸,与葡萄糖发酵结果相比,丁二酸产量为47.5 g/L,质量收率为67.9%,比葡萄糖发酵低9.6%,同时副产物乙酸较多,丁二酸与乙酸的质量比值较低.
李建杨卓娜郑晓宇方晓江奚永兰陈可泉姜岷韦萍
关键词:乳清丁二酸ACTINOBACILLUS
一种发酵制备丁二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制备丁二酸的新方法,主要通过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过程中添加两种混合的碱性化合物来替代单一的碱性化合物维持发酵体系在一个合适的pH值;调节混合碱的比例使得生产的丁二酸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不仅可以利用一...
姜岷李建陈可泉杨卓娜郑晓宇韦萍欧阳平凯
一种通过添加关键生长因子以提高丁二酸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关键生长因子以提高丁二酸产量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考察了关键生长因子对发酵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补充关键生长因子降低氮源用量,提高氮源利用率的新思路,它主要包括菌体关键生长因子的确定、氮源中...
姜岷白雪飞李建杨卓娜韦萍欧阳平凯
不同pH调节剂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在3L发酵罐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碱性物质作为pH调节剂,考察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2+、NH4+调节剂对菌体生长代谢有较大阻碍作用,丁二酸产量较低;采用含Na+调节剂,在发酵中后期菌体出现絮凝现象严重,且产丁二酸能力骤降;采用含Mg2+调节剂,整个发酵过程菌体代谢旺盛,发酵效果较佳。根据各碱性物质的调节能力以及对菌体生长代谢的影响,选择NaOH、Mg(OH)2和Na2CO3、Mg(OH)2分别作为混合碱组分调节pH,并对两组混合碱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NaOH、Mg(OH)2混合,两者质量比为1:1时,发酵效果最好,丁二酸质量浓度高达到69.8g/L,质量收率74.5%。该种混合碱配比可有效替代碱式MgCO3调节pH,既达到高产丁二酸的目的,又可降低生物制备丁二酸的成本。
杨卓娜姜岷李建方晓江叶贵子白雪飞郑晓宇韦萍
关键词:丁二酸发酵混合碱
外源添加代谢中间体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考察了外源添加中间代谢产物对菌体生长及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g/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时丁二酸产量最高。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代谢网络进行代谢通量分析,发现添加PEP后己糖磷酸途径(HMP)与糖酵解途径(EMP)的通量比由39.4∶60.3提高至76.8∶22.6,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导致PEP生成草酰乙酸的通量提高了23.8%,丁二酸代谢通量从99.8mmol/(gDCW·h)增至124.4mmol/(gDCW·h),而副产物乙酸及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了22.9%、15.4%;关键酶活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g/LPEP后PEP羧化激酶比酶活达到1910U/mg,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4.7%,而丙酮酸激酶的比酶活降低了67.5%。最终丁二酸浓度为29.1g/L,收率达到76.2%,比未添加PEP时提高了11.0%。
黄秀梅姜岷李建郑晓宇杨卓娜方晓江叶贵子
关键词: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丁二酸代谢通量分析中间代谢产物酶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