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丽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延迟战略在世博会热效应中的应用
- 分析世博会热效应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提出运用延迟战略的方法缓解世博会牛鞭效应的发生,降低世博会过度的热效应,并具体阐明该方法在缓解世博会牛鞭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在适度世博热推动下的可行性.
- 李建丽刘永昌
- 关键词:世博会热效应牛鞭效应
- 文献传递
- 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推进生态航运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航运中心建设与航运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本文从科技化、高价值、信息化等六个方面对生态航运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分析研究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推进生态航运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进生态航运对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拓了可持续发展之思路。最后,就如何推进生态航运提出相关建议。
- 李建丽真虹徐凯
- 关键词:航运中心建设
- 物联网技术对港口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提高我国港口的竞争力,从港口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从生产力角度对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评析,并根据生产关系的转变,提出物联网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推广方案,最后,从物联网技术对港口生产业务流程的影响出发,分析由此引发的生产关系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发展。
- 徐凯李建丽
- 关键词:物联网港口生产管理生产力信息系统
- 港口与供应链的互动发展被引量:12
- 2009年
- 针对港口与供应链发展的互动性,通过分析港口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港口与客户的关系以及港口与供应链互动关系演变,阐述非供应链思想和供应链思想下港口与客户互动关系的变化,通过港口与供应链互动关系演变的概念模型,论述港口与供应链的互动发展,并描述各阶段的特征.港口作为供应链中的1个环节,应摈弃"中心"观念,寻求在供应链环境下发展的新途径.
- 高洁真虹李建丽
- 关键词:港口供应链互动
- 自由港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近年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集装箱吞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上海港、深圳港分列世界十大集装箱港的第三位、第四位。然而,我国港口排名的迅速上升,并非表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的剧增,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港口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最主要的动力。
- 李建丽真虹徐凯
- 关键词:港口竞争力集装箱港港口吞吐量深圳港
- 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生态物流系统构建被引量:1
- 2010年
- 当今港口的发展已从单纯的运输节点发展到了“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为此.现代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以生态化、集约化为特色,以物流系统为构建基础。那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就必加强生态物流系统的构建。
- 李建丽真虹徐凯
- 关键词:物流系统生态化综合物流服务集约化
- 生态责任约束下港口与其物流系统的联动效应
- 2010年
- 港口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应在生态责任的约束下打造与其物流系统间的联动效应,并考虑港口自身的发展模式。文中构建了港口及其生态物流系统的理论框架,基于与一般绿色物流的不同,分析了港口与物流系统中其他节点企业及与最终客户之间如何实现联动。针对生态责任约束下港口自身的发展给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认为应加强生态型中转设施、临港生态工业园区等建设工作。对构建以港口为中心的生态物流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 李建丽真虹高洁
- 关键词:生态责任港口物流系统
- 物联网技术对港口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物联网是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中的一个产业,其对港口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了定义并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并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港口信息技术作了对比。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物联网在港口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物联网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推广方案。
- 徐凯李建丽
- 关键词:港口物联网信息系统射频识别
- 信息化配送与供应链“牛鞭效应”关系研究
- 信息化配送整合了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流,与供应链运作绩效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牛鞭效应”的防范中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前置期对“牛鞭效应”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信息化配送的两个方面“以信息化为依托的配送策...
- 真虹李建丽
- 关键词:物流运作牛鞭效应
- 文献传递
- 属性论在供应链牛鞭效应防范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是缓解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关键。运用属性论方法,就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三级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的下游产品订购量的基本预测模型,同时提出两个拓展模型来预测零售商向上游的订货点,以及制造商的生产量。在三个模型信息整合的基础上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由此可防范牛鞭效应的发生。
- 李建丽刘永昌冯嘉礼
- 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属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