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5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和多源光谱分类器的SPOT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研究利用2003和2006年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在进行高精度的正射纠正后,运用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和多源光谱分类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后得到前3个主成分集中了绝大部分光谱信息,其中PC1和PC2增强了土地利用未发生变化的光谱信息,而变化信息主要集中在PC3。而多源光谱分类器准确地提取出各种变化和未变化信息。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化检测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2.58%,Kappa系数为0.92,用户精度和生产精度也都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精度都明显高于常规的方法(分类后比较法)。
- 邓劲松李君王珂
- 关键词:SPOT-5主成份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 宿敌的新靶标:除草剂(R)-2,4-滴丙酸诱导植物类铁死亡
- 李君陈丝雨黄金烨陈慧陈尊委文岳中
- 手性除草剂对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我们能追踪微量元素铁的胁迫吗?
- 文岳中李君黄金烨陈思雨包蔓欣
-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杭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被引量:41
- 2008年
- 基于1996、2000、2003和2006年杭州市SPOT高分辨率影像,运用多时相直接主成分分析(PCA)与合成分类器相结合的方法准确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研究期间杭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演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间,快速城市化过程引发了研究区巨大的景观转化,在人为活动的强烈干扰下,景观格局已由1996年的以农业景观为主逐步变成2006年的以人工景观为主,且景观格局动态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期间,耕地景观受城市化的影响最为严重,已经大规模、连片消失;园地景观本身规模很小,人为干预对其斑块结构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林地景观主要呈大面积斑块聚集分布,景观格局对人为干扰的响应不是很敏感;水体景观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大,但由于是成片的消失,水体景观的破碎程度变化不明显;该区城市用地是变化规模最大、变化速度最快的景观类型,城市化过程对其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 邓劲松李君余亮王珂
- 关键词:城市化SPOT
-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4
- 2008年
-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 官宝红李君曾爱斌邓劲松张军
-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城市河流
- 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土壤资源质量损失评价与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该文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长时间序列(1996~2006年)的多源SPOT高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准确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土壤资源质量指数(SQI)来评价和分析杭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质量损失状况。结果表明:10a间,杭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质量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城市扩张侵占的都是优质土壤,其中优质黄松土的损失面积占到损失总量的38.11%。土壤资源质量等级最高(Ⅰ)的土壤资源的损失量占到了总量的43%。其中耕地发生质量损失的面积占到损失总量的83.83%,这其中45.86%的损失量都来自土壤资源质量等级最高的耕地资源。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邓劲松李君张玲王珂许红卫施拥军
- 关键词:遥感城市规划城市化SPOT
- 臭氧氧化结合碱液吸收法烟气脱硝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臭氧将烟气中溶解度较小的NO氧化成NO2,再结合尿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吸收脱除臭氧氧化产物,重点考察了O3与NO反应的摩尔比、进口NO浓度、烟气中SO2浓度和相对湿度等工艺参数对NO氧化的影响,并探明不同的吸收液脱除臭氧氧化产物的特性。结果显示O3与NO反应的最佳摩尔比为1.02,随着进口NO浓度的增加氧化效率下降,而烟气中的SO2和相对湿度对NO氧化影响较小。通过对氢氧化钙吸收臭氧氧化产物的特性分析得出,碱液对NO的吸收率相对较小,而对NO2的吸收率达到80%以上。
- 李君盛重义杨柳邓劲松
- 关键词:烟气脱硝臭氧碱液
- 决策树方法从SPOT-5卫星影像中自动提取水体信息研究被引量:47
- 2005年
- 分析了SPOT-5影像中水体及其它主要地物的光谱特性及波段间的关系,由此探讨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研究发现,不同波段之间只有水体具有B3(green)>B4(SW)且B2(red)>B1(IR)的特殊关系,同时在短波红外波段(SW)上,水体与其它地物亮度值差异明显,可以通过设置阀值加以区分.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了决策树模型,在各节点设计不同的分类器,进行水体信息的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提取效果较好,其提取精度与通常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只是在水体和其它地物交界处有误判现象.
- 邓劲松王珂李君董云奇
- 关键词:水体信息提取决策树
- 杭州城市内河底泥磷污染与磷释放水力模拟被引量:5
- 2009年
- 在分析杭州城市内河东新河底泥磷污染的基础上,采用加长型环形水槽动态模拟水体流速(0.002-0.02 m·s^-1)、上覆水质(水体总磷本底值分别为0.18、0.072和0.007 mg·L^-1)及上覆水深(5、10 cm)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不同流速下底泥磷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东新河底泥的pH值、含水率、磷含量等理化性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在动态水力条件下底泥磷主要以悬浮颗粒态形式向上覆水体释放.流速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流速为0.008 m·s^-1(原型流速为0.05m·s^-1)时对应底泥的“少量动”,此时底泥磷释放速率趋于最大,达147.36 g·(m^2·h)^-1.上覆水质影响底泥磷的释放,尤其显著影响磷的初期释放,内河水较自来水更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可能是由于内河水与底泥构成了良好的磷交换关系.在浅水水体中,上覆水深对底泥磷释放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力学条件和水质来抑制或强化河流底泥磷的释放.
- 叶青青官宝红李君
- 关键词:城市内河底泥磷
- 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破碎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7
- 2006年
- 耕地整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耕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整理工作开展迅速,但由于目前我国耕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耕地整理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动力仍是增加耕地数量,实践中往往偏重耕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而耕地景观保护则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桐乡市3个乡镇为研究对象,以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投资能力作为评价因素,采用综合评分法对耕地整理强度进行分级;在ARCINFO和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运用景观破碎度指数、斑块数量、斑块密度等分析了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破碎度的影响及景观破碎度和整理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地整理使得耕地景观破碎度升高,耕地被分割、破碎的程度加剧;随着整理强度的增加,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应增加.因此,在开展耕地整理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注重耕地景观保护,朝着生态环境保育型土地整理方向发展.
- 邓劲松王珂李君徐俊锋沈掌泉高玉蓉
- 关键词:耕地整理综合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