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劲松

作品数:56 被引量:625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遥感
  • 10篇水稻
  • 7篇氮素
  • 6篇遥感影像
  • 6篇叶片
  • 6篇图像
  • 6篇土地利用
  • 5篇信息提取
  • 5篇土壤
  • 5篇城市
  • 4篇稻叶
  • 4篇生态
  • 4篇水稻叶片
  • 4篇面向对象
  • 4篇耕地
  • 4篇光谱
  • 4篇城市化
  • 3篇生态系统
  • 2篇氮素含量
  • 2篇氮素营养

机构

  • 56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省环境保...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部环...
  • 2篇浙江省环境监...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浙江省生态环...

作者

  • 56篇邓劲松
  • 30篇王珂
  • 10篇沈掌泉
  • 7篇李君
  • 5篇石媛媛
  • 5篇林芬芳
  • 5篇丁晓东
  • 5篇付勇勇
  • 4篇祝锦霞
  • 4篇陈祝炉
  • 3篇张清宇
  • 3篇王小明
  • 3篇许红卫
  • 3篇韩凝
  • 2篇徐丽丽
  • 2篇陈利苏
  • 2篇史久西
  • 2篇吴长春
  • 2篇敖为赳
  • 2篇曾颖

传媒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四川农业科技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桐乡市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分析被引量:39
2005年
以桐乡市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ArcGIS8.3和ERDAS8.6软件的支持下,通过数字矢量化、外业实地调查、地物调绘和核查以及室内补测的程序建立耕地景观图层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形状指数和斑块分形维数对耕地整理前后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整理后4个乡镇耕地景观的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后者趋近于1,表明耕地景观的斑块形状越趋简单并越有规律;景观分离度减小,景观破碎度升高,斑块密度增大,而平均斑块面积却减小,这说明在目前耕地整理的初级阶段,不适当的耕地整理方式和方法使得耕地景观的分割、破碎程度加剧,孤立的嵌块体数量增加,将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开展耕地整理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必须注重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之趋向生态环境保育型土地整理方向发展。
邓劲松王珂沈掌泉罗鹏
关键词:耕地整理分离度分形维数
一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夜光遥感数据空间降尺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夜光遥感数据空间降尺度方法,可将NPP‑VIIRS夜光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由15弧秒提升至100米。包括如下步骤:获取15弧秒尺度的NPP‑VIIRS夜光数据,重采样至500米,作为目标变量...
邓劲松叶扬黄晨豪姜芳茗陈镔捷许洋徐丽丽张健华王珂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4
2008年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官宝红李君曾爱斌邓劲松张军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城市河流
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土壤资源质量损失评价与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该文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长时间序列(1996~2006年)的多源SPOT高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准确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土壤资源质量指数(SQI)来评价和分析杭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质量损失状况。结果表明:10a间,杭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质量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城市扩张侵占的都是优质土壤,其中优质黄松土的损失面积占到损失总量的38.11%。土壤资源质量等级最高(Ⅰ)的土壤资源的损失量占到了总量的43%。其中耕地发生质量损失的面积占到损失总量的83.83%,这其中45.86%的损失量都来自土壤资源质量等级最高的耕地资源。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邓劲松李君张玲王珂许红卫施拥军
关键词:遥感城市规划城市化SPOT
基于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和多源光谱分类器的SPOT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被引量:12
2009年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研究利用2003和2006年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在进行高精度的正射纠正后,运用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和多源光谱分类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多时相PCA光谱增强后得到前3个主成分集中了绝大部分光谱信息,其中PC1和PC2增强了土地利用未发生变化的光谱信息,而变化信息主要集中在PC3。而多源光谱分类器准确地提取出各种变化和未变化信息。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化检测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2.58%,Kappa系数为0.92,用户精度和生产精度也都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精度都明显高于常规的方法(分类后比较法)。
邓劲松李君王珂
关键词:SPOT-5主成份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乡村景观格局热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环境亮温与建筑、水体、草地、林地、绿地(草地+林地)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 m缓冲区相关指数、其它指数6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密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有关建筑斑块及核心区景观总体规模的指数(建筑的覆盖率、块均面积、聚合度,核心区的总面积、总周长、总块均面积)与环境亮温为正相关关系,其它多为负相关,因此建成区规模较小、各地类以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建筑覆盖率低且形状狭长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建立了4个亮温预测模型(Ra2>0.9),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在核心区,环境亮温的单因子拟合效果欠佳,景观格局结构指数的作用不能忽略,结构指数对亮温的作用贡献约占总量的25%。
史久西邓劲松王小明骆成方裘鑫灿
关键词:景观指数热效应村庄绿化
一种确定图像分割尺度参数的自适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图像分割尺度参数的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对输入的图像设定尺度参数对矩阵;再根据尺度参数对矩阵按照尺度递增的顺序对图像进行分割,根据分割结果,获得分割参数下的初合并特征曲线,确定最佳分割参数;再计...
邓劲松付勇勇周梦梦沈掌泉吴长春曾颖王珂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稻茬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容重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稻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及土壤容重的影响。【方法】以"川麦104"为材料,研究了"免耕-表施肥-稻草盖种(T1)""、免耕-浅施肥-浅旋盖种(T2)""、深翻-深施肥-浅旋盖种(T3)"3种耕作施肥方式对小麦干物质量、氮素积累转运量、土壤容重、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与T1、T2相比,T3处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7.5%和7.3%,植株氮积累量分别提高22.3%和11.5%,小麦开花后营养器官向籽粒的氮转运量分别提高17.5%和11.9%,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6.2%和10.4%,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升8.4和6.9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及生理利用率均明显提高;T3处理下,亚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总孔隙度明显提高,硝态氮供应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素利用、产量和土壤条件",深翻-深施肥-浅旋盖种"模式为最佳耕作施肥方式,可供生产中参考。
王科李浩邓劲松张成钟文挺孙加威任哓波
关键词:稻茬麦氮素利用土壤容重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数字影像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选用扫描仪和无人机平台获取水稻叶片和冠层的数字图像,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不同氮素营养水平水稻叶片和冠层的综合特征信息,从而应用于水稻的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通过叶片叶绿素a含量和扫描叶片颜色参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可用于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水平的叶片颜色特征参量B、b、b/(r+g)、b/r、b/g。通过叶片的颜色、形状综合特征信息与YIQ电视信号彩色坐标系统的参量建立氮素营养的识别模型,4个不同氮素水平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N0(0 kg N.hm-2)74.9%,N1(60 kgN.hm-2)52%,N2(90 kg N.hm-2)84.7%,N3(120 kg N.hm-2)75%;2)无人机获取的田间冠层图像识别水稻氮素营养水平的综合特征参量是G、B、b、g、b/(r+g)、b/r、b/g、H、S、DGCI,选择相同的CB参量建立冠层氮素营养的识别模型,4个不同氮素水平的正确识别率为:N0(0 kg N.hm-2)91.6%,N1(60 kgN.hm-2)70.83%,N2(90 kg N.hm-2)86.7%,N3(120 kg N.hm-2)95%。初步研究表明基于综合特征的氮素诊断模型区分效果比较好,利用叶片扫描图像和无人机识别与诊断田间水稻氮素是可行的。
祝锦霞陈祝炉石媛媛王珂邓劲松
关键词:氮素诊断数字影像水稻
成都市耕地土壤碳、氮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基于2019年成都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实地采集的100个耕地土壤(0~20cm)样品,运用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成都市耕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市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68~29.61g/kg之间,平均值为15.70g/kg,全氮含量在0.79~3.28g/kg之间,平均值为1.83g/kg,土壤C/N计量比在5.23~14.78,平均值为8.48。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种植制度和土壤pH值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水稻土和黄壤的有机碳、全氮及C/N计量比明显高于紫色土;水田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旱地;小麦-水稻种植制度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水果种植制度,油菜-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C/N计量比最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在弱酸性条件下(5.57.5)条件下最低,土壤C/N计量比随着土壤pH的增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成都市耕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评估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王科李浩邓劲松张成杨勋孙娟李根
关键词:耕地土壤SOCTN影响因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