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马里翁(Jean-Luc Marion)说,我们的历史正处于一个声像时代,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世界正被图像化(s’est fait image)。没有人否认,在电视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铺天盖地的图像充斥并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来不及反思,人们业已习惯了声音和图像作为商业符号的无处不在。然而。
尽管《圣经》传统和早期教会思想中一直对社会正义问题,尤其是经济和社会秩序颇为关注,①教会兴办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也早已有之,但教会对社会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则是19世纪末以来的事.1891年教宗列奥十三世发表的《新事》通谕(Rerum Novarum)标志着天主教社会训导(Catholic Social Teaching)的开端.天主教社会训导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它是指自《新事》通谕以来教会发布的一系列训导文件,共有十三份.从广义上讲,社会训导还包括教宗或教会当局发布的其它训导文件,包括演讲、讲道、牧函等,亦可包括区域性主教会议或主教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表的牧函.②当然,最宽泛意义的天主教社会训导还可以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中关于社会事务的观点.本文所论,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天主教社会训导.
在西方思想研究领域,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研究中,"理性和信仰"之辩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从2世纪拉丁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us)"雅典和耶路撒冷何干?"的发问,到19世纪教会史家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的"去希腊化"(De-Hellenization),基督教思想史中一直贯穿着理性和信仰的紧张。在主张"祛魅"的现代社会,理性和信仰的对立已成为一种思维惯例和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