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丙权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神学
  • 3篇释学
  • 3篇诠释学
  • 3篇THEOLO...
  • 2篇宗教
  • 2篇文学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1篇德尔图良
  • 1篇信仰
  • 1篇训导
  • 1篇英译
  • 1篇政治神学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学
  • 1篇社会
  • 1篇圣餐
  • 1篇圣像
  • 1篇双重视域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0篇李丙权
  • 2篇柳博赟
  • 1篇彭小瑜
  • 1篇卓新平
  • 1篇杨慧林
  • 1篇张华
  • 1篇高全喜
  • 1篇李秋零

传媒

  • 6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宗教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研究视域中的文学、汉学和宗教研究——第十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综述
2015年
2014年9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和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第十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在吉林延边大学举行。本届暑期国际研讨班同时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的一个圆桌论坛:"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分论坛。来自美国、英国、香港和国内11所高校共22位学者参加了本届暑期国际研讨班。在"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
张华李丙权
关键词:THEOLOGYHUMANITIESSTUDIESINTERCULTURALSTUDIES
从《论语》英译看经典翻译的双重视域被引量:4
2015年
自明末西方传教士入华以降,西方世界对《论语》及其他中国古代经典的翻译已蔚为可观。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处境中,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随着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新的《论语》译本不断涌现,而重译中国经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反映了西方汉学界重新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学界重新建构自身文化的内在要求。然而,经典的重译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翻译检视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对《论语》英译的历史作简单的回顾,结合对《论语》英译不同翻译模式的考查,反思翻译之理念及经典翻译中的"中外"及"古今"双重诠释学视域,并进一步思考由此生发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问题及经典翻译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李丙权
关键词:《论语》英译翻译跨文化研究
政治神学及当代中国——莫尔特曼北京高级专家对谈会实录(上)
2015年
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主持人):莫尔特曼教授很多的神学著作为中国学者所熟悉,很多著作都有中译本,但是有一个细节我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莫尔特曼教授有一位学生曾念粤,他曾经给莫尔特曼教授作过一个访谈,其中介绍了莫尔特曼教授年轻的时候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曾经在英国做过战俘。正是在英国的战俘营,莫尔特曼教授开始对神学感兴趣。我们这代人没有赶上战争,但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杨慧林卓新平李秋零高全喜彭小瑜李丙权
关键词:POLITICALTHEOLOGYDIALOGUETERRORISM
图像时代的形而上学——马里翁谈图像、偶像和圣像被引量:1
2013年
法国哲学家马里翁(Jean-Luc Marion)说,我们的历史正处于一个声像时代,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世界正被图像化(s’est fait image)。没有人否认,在电视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铺天盖地的图像充斥并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来不及反思,人们业已习惯了声音和图像作为商业符号的无处不在。然而。
李丙权
关键词:IDOLMETAPHYSICSSUBJECTIVITYICON
从“圣三”神学的视野看“梵二”会议之后的天主教社会训导
2017年
尽管《圣经》传统和早期教会思想中一直对社会正义问题,尤其是经济和社会秩序颇为关注,①教会兴办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也早已有之,但教会对社会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则是19世纪末以来的事.1891年教宗列奥十三世发表的《新事》通谕(Rerum Novarum)标志着天主教社会训导(Catholic Social Teaching)的开端.天主教社会训导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它是指自《新事》通谕以来教会发布的一系列训导文件,共有十三份.从广义上讲,社会训导还包括教宗或教会当局发布的其它训导文件,包括演讲、讲道、牧函等,亦可包括区域性主教会议或主教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表的牧函.②当然,最宽泛意义的天主教社会训导还可以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中关于社会事务的观点.本文所论,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天主教社会训导.
李丙权
关键词:ECCLESIOLOGY
“满溢”于“文本之外”:朝向他者的诠释学
2015年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形而上学被解构为"本体—神学",其"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受到批判和质疑。以形而上学真理观为意义基础的传统诠释学也受到挑战。随着形而上学的终结,本体论被理解为诠释学,诠释学的含义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法国哲学家、天主教神学家马里翁以"赠礼神学"和"既予性现象学"两个进路克服形而上学,其"去主体中心"的思想中蕴含着一种朝向他者的诠释学。本文拟从其神学理念出发,考查其圣餐诠释学,兼及其现象学中引发的诠释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神学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对文学批评和文本解读的意义。
李丙权
关键词:诠释学
“Logos”的界限——基督教传统中的理性与神秘被引量:1
2021年
在西方思想研究领域,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研究中,"理性和信仰"之辩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从2世纪拉丁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us)"雅典和耶路撒冷何干?"的发问,到19世纪教会史家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的"去希腊化"(De-Hellenization),基督教思想史中一直贯穿着理性和信仰的紧张。在主张"祛魅"的现代社会,理性和信仰的对立已成为一种思维惯例和常态。
李丙权柳博赟
关键词:德尔图良基督教传统希腊化信仰
“天人之际”与“圣俗之间”——再思儒耶对话
2019年
论及信仰,中国人多言"天"与"天道",西方人则言"God"与"神意"。一般印象中,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信仰。无论国人还是西方宗教史家皆以"天/帝"和祖先崇拜为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中国人讲天,意蕴丰富。
李丙权柳博赟
关键词:宗教性基督教神学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苦难意识与文学
李丙权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学
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对一种宗教学方法的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拟通过对哲学意义上的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核心概念的整理,考查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试图从哲学现象学的角度反观宗教现象学,重新思考宗教现象学的可能性及宗教研究的方法问题。
李丙权
关键词:现象学宗教现象学诠释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