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一兵

作品数:38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污水
  • 6篇废水
  • 5篇污泥
  • 4篇水处理
  • 4篇教学
  • 3篇电催化
  • 3篇酸盐
  • 3篇铁酸盐
  • 3篇污染
  • 3篇污水处理
  • 3篇混合污水
  • 3篇混凝
  • 3篇降解
  • 3篇高铁酸盐
  • 3篇
  • 3篇催化
  • 2篇电催化降解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物
  • 2篇原材料价格

机构

  • 37篇河北工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作者

  • 37篇李一兵
  • 16篇张彦平
  • 11篇李静
  • 6篇赵赫
  • 6篇王丽娟
  • 6篇李征
  • 5篇韩非
  • 4篇赵旭
  • 3篇兰华春
  • 3篇李建斐
  • 3篇李静
  • 3篇田世超
  • 3篇董俊良
  • 2篇冯志明
  • 2篇李芬
  • 2篇王朋
  • 2篇李娟
  • 2篇王云飞
  • 2篇关伟
  • 2篇刘立超

传媒

  • 8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工业水处理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铁酸盐溶液降解活性黑KBR的效果及机理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高铁酸盐溶液对活性黑KBR的降解效果,并采用UV-Vis、FTIR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酸盐溶液对KBR脱色效果较好,脱色速率较快,最佳pH范围≤8。Fe(Ⅵ)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反应60 min时,对KBR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0.3%、62.5%。在氧化降解过程中,Fe(Ⅵ)和ClO-表现出协同作用。UV-Vis和FTIR分析表明,降解过程中染料分子的偶氮键被破坏,苯环和杂环被打开,染料大分子被氧化为小分子中间产物。
张彦平李一兵李芬李静李娟
关键词:高铁酸盐染料废水
强化电化学原位产过氧化氢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活性碳纤维(ACF)阴极电还原氧气产过氧化氢(H_2O_2)效率较低的问题,将形稳电极Ru02/Ti、环氧树脂网格以及ACF组合作为复合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单独ACF作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建立了高效产H_2O_2的电化学系统。通过有无外通氧气对H_2O_2产量对比实验发现,此体系无需外加氧气。详细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转速和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系统产H_2O_2的影响。H_2O_2产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电流密度达到20.82 m A·cm-2后,继续增大电流密度H_2O_2产量反而降低;酸性条件有利于H_2O_2生成;H_2O_2产量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加,但转速达到500 r·min-1时,继续增大转速,H_2O_2生成量反而降低;H_2O_2产量随电解质浓度增大逐渐增大,但电解质浓度较高时,H_2O_2产量无明显变化;此电化学系统经8次重复使用后,H_2O_2的生成量基本维持稳定,表明此电化学体系可高效稳定产生H_2O_2。
田世超李一兵刘会芳关伟曾华斌赵旭
关键词:电化学过氧化氢活性炭纤维影响因素
《泵与泵站》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泵与泵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根据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的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泵与泵站》的课程特点和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改革与探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李静张彦平王丽娟李征李一兵王朋刘立超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高铁酸盐溶液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高铁酸盐溶液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并与FeCl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铁酸盐溶液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氯化铁,其对浊度、COD和TP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84.5%、61.5%和86.5%.由于高铁酸盐能氧化水中含氮有机物导致水中氨氮含量增加,使其对NH4+-N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为7.7%.
张彦平李静李一兵李娟
关键词:高铁酸盐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絮凝
氧化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吸附水中环丙沙星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通过溶液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负载零价纳米铁NZVI16-GO1(F16G1),并将其用于水中环丙沙星的去除.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热重分析仪(TG)等手段表征了F16G1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发现,F16G1对水中环丙沙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氧化石墨烯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零价纳米铁的自身团聚;F16G1与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很大程度上受静电引力的影响.实验同时考察了p 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投加量等因素对F16G1吸附环丙沙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4~5之间,溶液的p H值对吸附量没有明显影响;F16G1对环丙沙星的最大吸附量是656.66 mg·g-1;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吸附平衡过程.零价纳米铁的磁性使复合材料便于回收.
姜鹏李一兵童雅婷李建斐兰华春付明来刘锐平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零价纳米铁环丙沙星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
2007年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水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环境危机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水资源短缺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逐渐显示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水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世界上13大缺水国之一,水资鞠河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面临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危机,我们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王明娟冯志明李一兵赵学礼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环境危机
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水处理生物学是给水与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涉及领域广、知识点繁多而分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自身教学体会,结合给水与排工程水专业特点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彦平李静李一兵李一兵
关键词:水处理生物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新型涡流发生器几何结构及换热计算关联式
2002年
通过对矩形风道内置有新型涡流发生器一斜截椭圆柱体强化传热性能和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雷诺数(Re=800~38 000)工况下涡流发生器的几何尺寸和迎流方位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宽比h/b=1/2的斜截椭圆柱体较好的几何尺寸和位置参数是斜边倾角α=20.,迎流攻角β=45°.这是马蹄涡和端部涡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77个实验工况回归了斜截椭圆柱体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的准则实验关联式,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采用了稳态的气水逆流换热方式,测温教据由HP34970A数据采集系统采集.
李一兵周国兵齐承英魏晋
关键词:强化传热涡流发生器马蹄涡准则关系式
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针对当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对规范的熟悉和理解;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改革选题范围和组织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严格把关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教学效果。
张彦平李静李静李艳艳李一兵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高铁酸盐溶液破解剩余污泥效能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高铁酸盐溶液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破解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盐溶液能有效的破解污泥细胞,释放胞内物质到液相中,导致SS和VSS值降低;TN随着Fe(Ⅵ)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SCOD、NH_3-N在投药量为1.0μg/mg SS时均存在最大值,分别为1 851和4.23 mg/L。这是由于在高铁酸盐溶胞过程中,存在着对有机质及NH_3-N的氧化作用,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氧化作用增强;由于Fe(Ⅵ)还原形成的Fe(Ⅲ)能与磷结合形成磷酸铁盐,并在Fe(Ⅲ)的絮凝作用下沉淀,使得磷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C∶N和N∶P比值表明在破解污泥的过程中高铁酸盐溶液对氮的氧化作用大于铁盐对磷的沉淀去除作用;SV及SVI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铁酸盐溶液氧化剩余污泥可获得良好的减量化效果。
张彦平李芬樊伟呼瑞琪张千李一兵
关键词:剩余污泥高铁酸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