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捷 作品数:8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GC-MS检测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法鉴定辐照海虾的研究 2010年 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市售大虾,辐照剂量分别设定为1、3、5和7kGy,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法净化索氏法提取的脂肪,通过GC-MS检测试样液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辐照组中C17:1和C16:1两种物质是辐照后新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回收率分别为78.2%和88.06%,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两种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加。 李淑荣 林琼 马涛 高美须 王志东 朱捷 周洪杰 李庆鹏 范蓓 王锋关键词:辐照 海虾 碳氢化合物 一种鉴定辐照黑豆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辐照黑豆的方法。该鉴定辐照黑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黑豆样品进行检测,若其中含有8-十七烯和1,7-十六烷二烯,则所述黑豆样品为辐照黑豆,若其中不含有8-十七烯和1,7-十六烷二烯,则所述黑豆样品可... 李淑荣 王志东 范蓓 高美须 裴颖 朱捷 王锋 李庆鹏文献传递 超临界CO_2杀灭大肠杆菌过程中菌体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超临界CO2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曲线,研究超临界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大肠杆菌菌体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杀灭大肠杆菌过程中,可显著降低菌体碱溶性(pH8.0)蛋白的溶解性,但对菌体总蛋白含量和种类没有影响;37℃下超临界CO2处理大肠杆菌30min,压力为10MPa时,大肠杆菌存活率为2.8%,菌体碱溶性蛋白的溶解性显著降低,当压力增加到50MPa时,大肠杆菌存活率和碱溶性蛋白溶解性变化不明显;超临界温度和处理时间对菌体碱溶性蛋白溶解性的影响与大肠杆菌在超临界CO2中的存活趋势基本一致,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增加大肠杆菌存活率逐渐降低到0,碱溶性蛋白溶解性逐渐降低,直至部分蛋白带消失,但菌体总蛋白含量和种类并没有明显变化;升高温度比增加压力更能显著地导致菌体碱溶性蛋白变性,溶解性下降。 饶伟丽 张德权 李淑荣 李春红 朱捷关键词:超临界CO2 大肠杆菌 杀灭作用 总蛋白 利用GC-MS检测辐照猪肉中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被引量:2 2010年 为建立我国含脂食品辐照鉴定方法提供技术支持,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采用不同剂量(1、3、5、7kGy)辐照猪肉,对辐照后的猪肉进行索氏提取脂肪,固相萃取净化所提油脂,去除其中的色素和脂肪。氮气吹干碳氢化合物滤液,并用正己烷定容到1mL。用GC-MS检测收集液中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辐照后猪肉中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比辐照之前多了两种,它们分别为C16:2和C17:1,而且它们的峰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另外,空白样品中各种脂肪酸含量的高低对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影响。 马涛 林琼 王志东 高美须 李淑荣 朱捷 周宏杰关键词:辐照 猪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肉馅高密度CO_2杀菌效果和杀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时间的高密度CO2对肉馅的杀菌效果及杀菌动力学模型,以相对均方误(RMSE)和决定系数(R2)为衡量指标考察了线性(Linear)、威布尔(Weibull)和逻辑斯谛(Log-Logistic)模型拟合的效果。结果表明:高密度CO2对肉馅的杀菌效果随处理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D值(使90%的细菌失活所需的时间)在50 MPa、75℃时达到最小为4.4 min,ZP值(D值降低一个对数所需增加的压力)在75℃时达到最小为60.3 MPa,ZT值(D值降低一个对数所需增加的温度)在50 MPa时达到最小为30.6℃;与Linear模型相比,Weibull和Log-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高密度CO2杀菌曲线。RMSE和R2分析表明,Weibull模型最好地拟合了高密度CO2处理下细菌失活动力学变化。 孙源源 张德权 李春红 朱捷关键词:高密度CO2 肉馅 杀菌效果 氨基寡糖素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法 被引量:4 2015年 建立了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PAD)分离测定氨基寡糖素。以Carbo Pac PA1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以18 mmol/L Na OH溶液低流速将6种低聚合度的壳寡糖从分离柱上洗脱,淋洗液流速为0.4 m L/min,总分析时间为40 min。在优化的最佳分离测定条件下,6种壳寡糖的检出限在2-8μg/L之间(S/N=3),且这6种壳寡糖的线性范围在0.02-2.00μg/m L之间。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市售的壳寡糖制剂,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2%-3.4%之间,6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2.6%-103.0%之间。 李娟 朱捷 李春红 张明晶 顾今吾关键词:氨基寡糖素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 SPE-GC-MS法和HS-SPME-GC-MS法测定辐照葵花籽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被引量:1 2011年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含脂食品辐照鉴定的标识性化合物,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即SPE(固相萃取)和SPME(固相微萃取),对葵花籽辐照前后的6种碳氢化合物即1-C14:1(1-十四烯)、C15:0(正十五烷)、1-C16:1(1-十六烯)、C17:0(正十七烷)、1,7-C16:2(1,7-十六二烯)和8-C17:1(8-十七烯)进行了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建立了能判别葵花籽是否经过辐照的鉴定方法,同时还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和炒制加工处理对葵花籽中6种碳氢化合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PE-GC-MS法和HS-SPME-GC-MS法均能用于葵花籽的辐照鉴定,其中HS-SPME-GC-MS法操作简便,能对葵花籽中的碳氢化合物进行准确快速的定性分析。未辐照葵花籽中检出了4种碳氢化合物,分别是1-C14:1、C15:0、1-C16:1、C17:0,而1,7-C16:2和8-C17:1仅在葵花籽辐照后产生,是进行辐照鉴定的最佳标识物。剂量对碳氢化合物的变化影响明显,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1,7-C16:2和8-C17:1的水平显著提高,为辐照葵花籽的定量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庆鹏 哈益明 范蓓 李淑荣 周洪杰 李安 王锋 朱捷关键词:葵花籽 辐照 碳氢化合物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