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声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绍一种无菌分离和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的简便方法被引量:12
- 1999年
- 现有研究表明,旋毛虫成虫、新生蚴和肌肉幼虫,在形态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很大的不同。分别研究它们的抗原成份,进而分离、纯化具有保护作用的抗原组份,在旋毛虫免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若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就要有无菌分离和培养虫体的好方法。鉴...
- 申丽洁朱声华罗仲金
- 关键词: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
- 旋毛虫感染小鼠IgG、IL-2和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观察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了解小鼠感染旋毛虫后 Ig G抗体水平、IL - 2分泌量和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旋毛虫感染后第 7、14、2 1、2 8和 35天 ,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 Ig G抗体水平和 IL- 2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 Ig 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逐渐上升 ,感杂后 35天达最高值 ;T淋巴细胞的变化表现为 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 ,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 ,以感染后第 14天最为显著 ,直到感染后第 35天仍未见恢复。IL - 2分泌量以感染后第 7天达高峰 ,然后迅速下降 ,到感染后第 35天低于正常组。讨论 旋毛虫感染的急性期 ,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抗旋毛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协同完成的。
- 申丽洁朱声华罗志勇
- 关键词:旋毛虫IGGT淋巴细胞亚群IL-2小鼠
- 应用“QBC”技术快速诊断间日疟的现场评价 Ⅱ.间日疟原虫在QBC离心毛细管内的分布及检测被引量:2
- 1993年
- 本研究将“QBC”技术应用于间日疟病原学检查,获得满意结果。QBC管经离心后,寄生原虫的红细胞被浓集于浮柱下缘周围的棕黄色层中,荧光镜下观察,此层又可分为红细胞层、粒细胞层、单核-淋巴细胞层及血小板层。间日疟原虫环状体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层,但偏近与粒细胞层的界面处;部分虫体在血小板层,但偏近与单核-淋巴细胞层的界面处。裂殖体和配子体主要分布在单核-淋巴细胞层及与血小板层相靠近的界面处。
- 朱声华刘庆昝中学胡安琪王兴振余清贵尹庆玲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间日疟
-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旋毛虫感染后 7、14、2 1、2 8、35天小鼠外周血CD+ 4 、CD+ 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免疫小鼠CD+ 4 、CD+ 8细胞增加 ,CD+ 4 /CD+ 8细胞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 关键词:旋毛虫抗原CD4^+细胞CD8^+细胞旋毛虫病
-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初步分析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份及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SDS -PAGE和氨银染色对该抗原进行蛋白组份的分析 ,采用Westerm -blot分析该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 -PAGE可显示40条多肽 ,其中主带8条 ;抗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16条多肽抗原 ,其中有3条主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份及抗原性均较复杂。
- 申丽洁申元英朱声华
- 关键词:旋毛虫免疫印迹试验SDS-PAGE
- 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 7、14、2 1、2 8、35 d小鼠外周血 CD4+、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较正常组 CD4+ T细胞减少 ,CD8+ T细胞增多 ,CD4+ / CD8+细胞比值下降 (P<0 .0 5 ) ,以感染后第 14d最明显 ,直到感染后 35 d仍未见恢复。结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最高。
- 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 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的红内期交叉反应抗原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用1%NP-40分别提取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及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可溶性抗原,用间日疟病人血清及两株抗间日疟红内期原虫单克隆抗体6H7和2C3对上述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交叉反应抗原,其中食蟹猴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多于另外三种疟原虫。五种疟原虫共有的79kD蛋白均可被间日疫病人血清识别。此外,间日疟病人血清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抗原中的160kD、67kD蛋白带。McAb6H7识别不同疟原虫中相应的交叉反应抗原区带分别为:恶性疟原虫186kD、175kD;食蟹猴疟原虫133kD;伯氏疟原虫186kD、175kD及约氏疟原虫164kD,另外,McAb6H7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中的184kD、170kD蛋白。McAb2C3识别四种疟原虫共有的60kD蛋白,该蛋白可能为疟原虫的种间共同抗原。
- 张海珠王兴振朱声华胡安琪
- 关键词:疟原虫抗原免疫印迹
- 非传统的镜检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 2002年
- 姜素华刘佩娜朱声华张辉
- 关键词:疟疾诊断
- 套式PCR扩增特定SSU rRNA基因片段检测四川疟原虫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用套式 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SSUr RNA)基因为靶基因 ,选用 1对疟原虫属特异性引物和 4对种特异性引物 ,建立套式 PCR扩增系统并用于四川省疟疾病人血样的检测。结果从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 1 0 4 bp、1 0 2 bp和 1 1 5bp预期大小的特定扩增带。61份血样检测结果与镜检的间日疟阳性符合率为 1 0 0 %。并查出镜检漏诊的 2例 P.v.和 P.m.的混合感染及 1例 P.v.、P.f.和 P.m.的混合感染病例。结论本系统特异、灵敏、稳定、简便 ,可在诊断疟疾的同时判定混合感染 ,故对疟疾的诊断、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有实际应用价值。
- 姜素华刘佩娜朱声华刘庆陈建平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疟疾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建立计算机寄生虫标本图片库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被引量:5
- 2000年
- 人体寄生虫学传统直观教学的实验教具已不能满足21世纪的教学要求,在实验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室建立了计算机寄生虫标本图片库。本图片库使用方便,较标本录像的甭晰度高,制作费用较多媒体课件低廉,而且不需多煤体教学设备,便于推广应用。
- 廖琳王雅静刘佩娜朱声华陈建平
-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