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角膜
  • 6篇配戴
  • 6篇接触镜
  • 6篇角膜接触镜
  • 6篇角膜塑形
  • 5篇近视
  • 5篇角膜塑形镜
  • 4篇眼轴
  • 4篇硬性透气性
  • 4篇硬性透气性角...
  • 4篇视力
  • 4篇长期配戴
  • 3篇影响因素
  • 3篇视力低下
  • 3篇无晶状体
  • 3篇无晶状体眼
  • 3篇裸眼
  • 3篇晶状体
  • 3篇晶状体眼
  • 3篇矫治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吕燕云
  • 13篇彭丽
  • 10篇刘立洲
  • 10篇武晶晶
  • 6篇唐萍
  • 6篇郭伟
  • 5篇王艳霞
  • 5篇傅佳
  • 5篇郭寅
  • 3篇米兰
  • 1篇焦永红
  • 1篇吴敏

传媒

  • 7篇眼科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5年以上的矫正效果、角膜曲率进展以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在北京同仁医院配戴RGPCL超过5年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26例21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角膜曲率Ks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角膜曲率Ks≤45.0 D者为轻度圆锥角膜组,Ks≥52.0 D者为重度圆锥角膜组,Ks介于二者之间者为中度圆锥角膜组。患者在初次就诊(戴镜前)及每次复查时均行LogMAR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SCVA)及RGP矫正视力(RGPVA),以及RGPCL配戴前后角膜表面参数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的RGPVA分别为0.09±0.17、0.05±0.07和0.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522,P=0.594);3个组患眼戴镜后末次随访时ΔKs分别为(2.25±5.42)、(0.26±3.44)和(-4.52±3.44)D,ΔKf分别为(2.06±4.98)、(1.02±3.41)和(-2.03±5.05)D,角膜散光变化值分别为(0.19±2.87)、(-0.78±2.84)和(-2.44±3.77)D,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时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的进展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眼不同区域指数变化值(ΔDSI)分别为-0.33±1.64、0.14±3.01和-2.11±4.28,中央/周围指数变化值(ΔCSI)分别为-0.41±1.07、0.03±2.22和-2.49±4.15,角膜屈折力标准偏差变化值(ΔSDP)分别为-0.43±0.64、-0.02±0.89和-1.67±1.68,圆锥角膜预测指数变化值(ΔKPI)分别为0.00±0.07、0.03±0.09和-0.05±0.11,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唐萍吕燕云郭伟米兰杨永铭武晶晶
关键词:圆锥角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角膜曲率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防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夜戴1年以上,且能够按时随访的226名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数据,年龄(10.83±1.56)岁,男95名,女131名。根据戴镜情况及基线屈光参差分为:双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A1组,111名,双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68±1.66)岁,男50名,女61名;双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A2组,33名,双眼戴镜,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1.24±1.38)岁,男10名,女23名;单眼戴镜低度屈光参差组(B1组,38名,单眼戴镜,1.0 D≤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79±1.51)岁,男17名,女21名;单眼戴镜中高度屈光参差组(B2组,44名,单眼戴镜,双眼SE差值≥2.5 D),年龄(10.97±1.60)岁,男18名,女26名。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等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各组双眼眼轴长度均增加。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20±0.21)mm及(0.24±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2);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04±0.11)mm及(0.17±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P<0.001)。B1组高度数眼和低度数眼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4±0.21)mm和(0.39±0.23)mm,B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眼轴分别增长(0.11±0.14)mm和(0.54±0.2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3,-11.643;P均<0.001)。A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208,0.237),A2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增长量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校正R2=0.169,0.360)。B1组高度数眼及低度数眼1年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514,1.205;P=0.602,0.312),B2组眼轴变化量与年龄及基线屈光度不存在线性相关(F=0.8
吕燕云武晶晶郭伟彭丽王艳霞吴敏曹凯接英
关键词:近视屈光参差眼轴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散光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散光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RGPCL且连续戴镜8年以上的青少年近视散光患者51例(102眼),连续配戴框架眼镜6年以上青少年近视散光患者50例(100眼)。方法观察RGPCL配戴者8年间中央角膜曲率半径、球镜度、柱镜度、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对比戴镜前及戴镜8年后各参数的变化。观察配戴框架眼镜6年后球镜度及散光度的变化情况。比较框架及RGPCL配戴者球镜度及柱镜度变化。主要指标中央角膜曲率半径、球镜度、柱镜度、角膜散光度。结果与戴镜前基线数据相比,连续配戴RGPCL 8年后,与戴镜前比患者平均角膜曲率半径增加(0.10±0.17)mm,球镜度增加(-1.88±0.32)D,柱镜度降低(-0.28±0.21)D,角膜散光度减少(-0.40±0.20)D(t=-3.285,-29.536,12.803,10.025;P均<0.001)。框架眼镜配戴者与戴镜前比球镜度增加(-2.73±0.37)D,柱镜度增加(-0.32±0.34)D(t=-35.063,-5.457;P均<0.001)。RGPCL配戴者球镜度及柱镜度增长均低于框架眼镜配戴者(t=-14.036,-14.955;P均<0.001)。结论近视散光青少年长期配戴RGPCL对近视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镜片对角膜有轻度塑形作用。
吕燕云武晶晶刘立洲彭丽王艳霞焦永红
关键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青少年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婴幼儿无晶状体眼眼球震颤及斜视的矫治效果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眼球震颤及斜视患者的矫正效果。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伴有眼球震颤及斜视的患者120例(176眼)。方法根据家长意愿,为患者选择戴用框架眼镜者67例(108眼),戴用RGPCL者53例(68眼)。回顾两组患者基线及每6个月直至3年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位、斜视度数、眼球震颤情况。主要指标LogMAR视力、有无眼球震颤、斜视度。结果初戴眼镜时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1.345±0.339)和(1.406±0.361),3年后分别提升为(1.106±0.342)和(0.547±0.270);RGPCL组视力提高较框架眼镜组更明显(z=5.155,P<0.001)。框架眼镜组初戴眼镜时眼球震颤患者数67例,戴镜3年后依然为67例;RGPCL组初戴时53例,戴镜3年后42例,治愈率为2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框架眼镜组初戴时看近(33 cm)斜视度<15°者60例(89.6%)、15°~30°者7例(10.4%)、>30°者0例;戴镜3年后分别为37例(55.2%)、26例(38.8%)、4例(6.0%)。RGPCL组初戴时<15°者49例(92.5%)、15°~30°者4例(7.5%);戴镜3年后分别为51例(96.2%)、2例(3.8%);戴镜前后均无>30°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较于框架眼镜,戴用RGPCL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伴有眼球震颤及斜视患者3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更佳。戴RGPCL者3年后约1/5的患者眼球震颤消失,斜视度小于<15°者比例升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立洲焦永红唐萍吕燕云武晶晶彭丽
关键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眼球震颤斜视
透气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短期视力结果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与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评价透气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通过屈光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271例(492眼)。方法在验光检查的屈光不正患者中连续选取高度近视(球镜>-8.00 D)合并高度散光(柱镜>-2.50 D)患者271例(492眼)。每一被检者分别采用框架眼镜和RGPCL两种矫正方法进行屈光矫治,要求被检者坚持框架眼镜和RGPCL每日交替配戴,逐步适应两种矫正方式。并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矫正视力。戴镜6个月后,对被检者用两种不同的矫正方法所得的矫正视力进行对照比较,并观察配戴RGPCL后的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及角膜内皮计数。主要指标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角膜曲率半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配戴并发症。结果戴镜6个月时,患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75眼(15%)和311眼(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P=0.001);两种矫正方式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6±0.3)和(0.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2)。被检者在配戴RGPCL 6个月后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变化(0.03±0.02)mm,眼压平均变化(2±1)mm 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变化(164±60)个/mm2。配戴RGPCL期间有16例(27眼)发生角膜上皮浅层划伤,4例因镜片污染主诉异物感,治疗后痊愈,未影响RGPCL的矫正视力。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配戴RGPCL能够获得较框架眼镜更为清晰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王艳霞吕燕云刘立洲彭丽
关键词:高度近视散光矫正视力
软性虹彩片联合透气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软性虹彩片联合透气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2500个/mm2以上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患者59例(59眼)。方法患者联合戴用软性虹彩片和RGPCL,比较初诊时的插片视力和RGPCL矫正视力,随诊5年,非接触性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改变情况及裂隙灯下检查角结膜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结膜并发症。结果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配戴软性虹彩片联合RGPCL的平均矫正视力(0.64±0.23)明显高于初诊时的插片视力(0.3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0,P=0.000);畏光症状减轻;初诊时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695.5±125.4)个/mm2(n=59),戴镜1、2、3、4、5年分别平均为(2705.4±145.6)个/mm2(n=43),(2639.5±146.7)个/mm2(n=30),(2625.5±143.6)个/mm2(n=26),(2641.5±168.5)个/mm2(n=32),(2638.2±128.6)个/mm2(n=29),第5年与初诊相比平均减少(70.3±8.7)个/mm2。角膜、结膜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软性虹彩片联合RGPCL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2500个/mm2以上的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在提高视力和解决畏光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但要定期复查角结膜情况。
刘立洲吕燕云彭丽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外伤性无虹膜
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近视控制效果观察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唐萍吕燕云郭伟武晶晶
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近视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后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至2017年于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并随访至少6个月的学龄儿童,以去片后即刻裸眼视力能否达到0.8为标...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唐萍吕燕云郭伟武晶晶
关键词:眼轴长度
文献传递
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近视控制效果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后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并随访至少6个月的青少年儿童,以去片后即刻裸眼视力能否达到0.8为标准将入选儿童分为2组。比较2组间年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e值、角膜直径、瞳孔直径、非对称性指数、规则性指数的异同,以及对近视的控制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去片裸眼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0例(96眼)入组,年龄(10.6±2.4)岁,球镜度(-3.62±1.18)D,柱镜度(-0.33±0.43)D,眼轴长度(25.18±0.75)mm。其中裸眼视力≤0.8组52眼,裸眼视力>0.8组44眼,通过单因素分析,较差的裸眼视力与基础较长的眼轴长度(b=-0.09,β=-0.29,P=0.003)、较高的球镜度(b=0.07,β=0.36,P<0.001)、较高的柱镜度(b=0.12,β=0.22,P=0.030)有关。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较差的裸眼视力与基础较高的球镜度(b=0.05,β=0.27,P=0.018)有关。6个月后裸眼视力≤0.8组儿童眼轴增长(0.07±0.15)mm,裸眼视力>0.8组儿童眼轴增长(0.11±0.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屈光度越高、眼轴越长,去片后裸眼视力越差,但其对近视仍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郭伟米兰武晶晶唐萍吕燕云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后角膜形态及屈光度变化规律:七年回顾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角膜曲率、屈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就诊并连续随访7年的62例(124眼)圆锥角膜患者。方法所有患者验配前及每次复诊时均接受主觉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角膜地形图等检查。主要指标角膜曲率,屈光度。结果初诊、末诊角膜平坦K值分别为(46.56±4.68)D和(46.48±4.59)D,角膜陡峭K值分别为(52.37±5.70)D和(51.33±5.49)D。在配戴RGPCL后的前3年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快速下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初诊时LogMAR裸眼视力、框架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分别为1.18±0.46、0.39±0.39和0.04±0.09。末诊视力分别为1.19±0.16、0.31±0.28和0.04±0.06。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RGPCL始终可以保持较好的视力。初诊、末诊的球镜屈光度分别为(-6.70±3.89)D和(-8.81±3.93)D,柱镜屈光度分别为(-3.63±1.71)D和(-3.08±1.67)D。在随访期间,球镜屈光度缓慢升高,柱镜屈光度逐渐降低随后平稳。结论配戴RGPCL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圆锥角膜病情进展,并始终保持较好的矫正视力,角膜曲率的变化规律呈抛物线改变。
郭寅刘立洲彭丽傅佳郭伟米兰唐萍吕燕云武晶晶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曲率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