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祥
-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成效分析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无创呼吸机是治疗AECOPD的有效手段。虽然无创呼吸机具有使用方便,无需气管...
- 蔡绵绵张祎祥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护理干预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
- 文献传递
- 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2017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86例与非肥胖组76例,对比两组患者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嗜睡评分、肥胖相关指数与OSAHS严重程度。结果:肥胖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总呼吸事件、ESS嗜睡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颈围、腰围、腰臀比、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OSAHS严重程度相比非肥胖患者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围、腰围、腰臀比、BMI与AHI均保持正相关的关系(r=0.653、0.547、0.556、0.767,P<0.05)。结论:肥胖与OSAHS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还可以影响OSAHS的严重程度。
- 张祎祥
- 关键词: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道
- 支气管动脉畸形电子支气管镜下改变初探
-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动脉畸形气管镜下改变的早期发现及诊断,避免活检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方法对3例支气管动脉畸形引起咯血患者的气管镜下改变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咯血患者电子支气管镜下3例均表现为粘膜下血管扩张,1例表现...
- 张祎祥曾奕明吕良超陈晓阳张华平杨栋勇
- 文献传递
- 替米沙坦对慢性间断性缺氧小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目的:通过建立模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特征慢性间断性缺氧动物模型,研究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小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损伤作用,以及替米...
- 张祎祥
- 关键词:慢性间断性缺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替米沙坦
- 文献传递
-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鳞癌亚组及腺癌亚组总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鳞癌亚组及腺癌亚组癌胚抗原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低于对照组鳞癌亚组及腺癌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靠。
- 杨栋勇林辉煌张祎祥黄琳琳林振伟蔡驰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化疗肿瘤标志物
- 非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apoB/apoA-I的研究
- 目的探讨非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血清apoB/apoA-I比值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18例非肥胖OSAS患者及118例性别、...
- 王美玲曾奕明陈晓阳张祎祥
- 肺部肿块影为表现的COP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通过病例提高医务人员对COP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发热伴有胸部CT扫描显示右上肺团块影患者,经感染治疗后肺部团块影未见吸收好转,予以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穿刺物肉眼表现为苍白色组织条,予以送检病理学检查,后...
- 张祎祥陈晓阳黄琳琳曾奕明
- 关键词:肺部阴影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肺穿刺
- 非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apoB/apoA—I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apoA—I)比值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18例非肥胖OSAS患者及118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poA—I、apoB、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肌酐、葡萄糖等生化指标,计算apoB/apoA—I比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非肥胖OSAS患者的apoB/apoA-I比值(0.82±0.256)、apoB[-(O.95±0.229)g/L]、甘油三酯[(1.53±0.912)mmol/L]较对照组[(0.704-0.200)、(0.88±0.202)g/L、(1.21±0.597)mmol/L]升高(t值分别为-3.921,-2.493,-3.242,P〈O.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9±0.301)mmol/L]低于对照组[(1.18±0.274)mmol/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Pd0.05)。在控制了BMI的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apoA—I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一0.498,Pd0.05)。结论非肥胖OSAS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apoB/apoA—I比值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 王美玲曾奕明陈晓阳张祎祥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患者与未复阳患者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复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并与未“复阳”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2―4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泉州市定点治疗医院收治的98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3例,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为57.5岁,均为普通型,其中20例伴有基础疾病。98例中15例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复查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并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新冠病毒“复阳”组与未“复阳”组,“复阳”组男10例,女5例;非“复阳”组男45例,女38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²=0.800,P=0.371);“复阳”组平均年龄为(57±21)岁,未“复阳”组为(53±17)岁;“复阳”组中8例伴有基础疾病,未“复阳”组12例。检测2组的血常规、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ESR、B型钠尿肽(BNP)、生化全套、新冠病毒IgG和IgM抗体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1)98例患者出院后2周内有15例(15.3%)患者病毒核酸检测“复阳”。(2)“复阳”患者均在定点隔离场所复查病毒核酸阳性后再次入院治疗,自觉症状轻微,其中5例发热,6例咳嗽,5例咳痰,2例稍感气促。症状出现在出院后平均(5.7±2.8)d。(3)“复阳”患者PCT(均<0.05μg/L)均正常。“复阳”组BNP为(151±171)ng/L,稍高于“复阳”组的(63±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P=0.000)。“复阳”组与未“复阳”组白细胞计数[(6.17±2.45)和(6.04±2.41)×10^9/L]、淋巴细胞计数[(1.59±0.52)和(1.32±0.64)×10^9/L]、CRP[(12.54±28.20)和(21.74±25.63)mg/L]、ESR[(31.07±28.72)和(34.10±22.16)mm/1 h]、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24.73±9.15)和(30.24±23.20)U/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22.60±12.82)和(36.47±34.12)U/L]、乳酸脱氢酶[(268±208)和(270±164)U/L]、D-二聚体[(0.60±0.50)和(0.84±0.98)μg/L]、铁蛋白[(294±195)和(395±319)μg/L]
- 施丽泳蔡艳萍张祎祥林亚兰林连顺丁锦珍郭建欣庄锡彬陈晓阳曾奕明
- 关键词:核酸检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倾向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高凝倾向的原因。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差异的OSAHS患者85例[轻度(A组)患者25例,中重度(B组)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组(C组)2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比较OSAH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结果差异,同时对HCT、D-二聚体、EPCR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MSaO_2)、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aO_2)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B组HCT值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D二聚体、E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较D二聚体、EPC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中,HCT、D-二聚体及EPCR与AHI呈正相关,与MSaO_2、LSaO_2呈负相关。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 樊冀闽许丹凤张祎祥
- 关键词: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