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

作品数:4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专利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酿造
  • 10篇白酒
  • 7篇酿酒
  • 7篇酿造方法
  • 7篇发酵
  • 6篇酿酒技术
  • 6篇酒母
  • 6篇黄酮
  • 5篇香型
  • 5篇酒度
  • 5篇苦荞
  • 4篇蒸馏
  • 4篇荞麦
  • 4篇香型白酒
  • 4篇苦荞麦
  • 4篇发酵醪
  • 4篇干型
  • 3篇乙酯
  • 3篇原酒
  • 3篇乳酸

机构

  • 47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裕国菇业...

作者

  • 47篇张玉
  • 40篇陈茂彬
  • 30篇方尚玲
  • 25篇曹敬华
  • 19篇朱正军
  • 9篇镇达
  • 9篇蔡凤娇
  • 9篇薛栋升
  • 8篇汪江波
  • 5篇李小强
  • 5篇孙洪浩
  • 4篇熊才权
  • 3篇张家庆
  • 3篇周金虎
  • 2篇高虹
  • 2篇殷朝敏
  • 2篇范秀芝
  • 2篇史德芳
  • 2篇孟鑫
  • 2篇景艳艳

传媒

  • 2篇酿酒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食品工业
  • 1篇计算机与数字...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与营养科...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高效转化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转化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的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天然色素的微生物转化领域。本发明高效转化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的菌株分类命名为小克银汉霉A1 <I>Cunninghamella sp</I>. A1,保...
方尚玲周金虎孟鑫陈茂彬谢逾群张玉周凤薛梅
文献传递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酒酒醅近红外分析模型被引量:12
2018年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酒醅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检测酒醅中水分、酸度值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经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为:酒醅中水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4,酸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证明所建模型测得的酒醅中水分和酸度值与真实值拟合良好。经盲样检测,结果为:模型所测酒醅水分和酸度值均与实际值相匹配且模型稳定性良好,证明所建模型可以实现对酒醅中水分和酸度值的快速检测。
李良董孝元吴昊张超周玉陈茂彬方尚玲谢逾群景艳艳张玉
关键词:酒醅偏最小二乘法近红外光谱
吡嗪类化合物在白云边酒中的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吡嗪类化合物是白酒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对白酒的风味有重要的影响。为分析吡嗪类化合物在白云边酒中的变化,建立了间接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采用外标法快速定量检测白云边酒中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的含量。间接固相微萃取:先对酒样预处理,将酒样用H2SO4调节pH值为1,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收集浓缩液用NaOH调节pH值为12。再顶空固相微萃取,取1 ml浓缩液于顶空瓶中,加入NaCl直到浓缩液饱和。40℃保持15 min,并且在相同的温度下萃取20 min。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吡嗪类化合物含量与年份有着密切关系。白云边年份酒中尤其12年~15年是各类吡嗪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四种吡嗪总含量随年份增长而递增。
景艳艳陈茂彬方尚玲谢逾群张玉张明春赵永威汪彩莉
关键词:白云边酒吡嗪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一种用于提高酱香型原酒品质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酱香型原酒品质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涉及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净化介质由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组成,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活性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比优选为4:1:5;所...
陈茂彬曹敬华朱正军方尚玲张玉
文献传递
麻城黄金菊总黄酮提取及组分测定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Design-Expert8.0.5.0软件优化麻城黄金菊总黄酮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黄金菊中的芦丁、木犀草苷、木犀草素、槲皮素、紫云英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麻城黄金菊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温度6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50(g/mL);提取率最高为9.01%,且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说明此模型准确可靠;从麻城黄金菊中检测出芦丁、槲皮素、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和紫云英苷等5种主要的黄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2604 mg/g、1.8301 mg/g、0.614mg/g、0.420 mg/g、0.2896 mg/g,总量为4.4141 mg/g。
李可心张玉张玉陈茂彬
关键词:响应面高效液相色谱木犀草素
不同加工方式对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香菇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和处理时间对香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活性的影响,采用蒸制、煮制、空气炸和烤箱烤制4种方式处理香菇,通过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后测定消化液中总酚、总黄酮、粗多糖和香菇嘌呤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降血脂和降血糖活性,并对消化液的体外活性和活性物质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化前,与蒸制、煮制和空气炸处理相比,烤箱烤制更利于香菇中4种活性物质的保留,其中烤制5 min时总酚、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和烤制15 min时香菇嘌呤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22.13±3.57)mg/g、(4.49±0.06)mg/g、(5.57±0.28)g/100 g和(551.31±3.76)mg/100 g。经体外胃肠消化后,烤箱烤制香菇活性物质释放量相对较高,其次为空气炸。除烤箱烤制香菇总黄酮的释放量随烤制时间延长而降低外,其余活性物质释放量与加工时长无明显相关性。蒸制处理后香菇肠消化液的体外活性相对较高,其中,蒸制20 min的香菇肠消化液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蒸制10 min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5),分别为(88.74±0.34)%和(50.39±0.07)%;而不同加工方式的香菇肠消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蒸制10 min时肠消化液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相对较强(P>0.05),为(49.42±2.32)%。相关性分析发现,胃消化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与其总酚(P<0.01)和香菇嘌呤(P<0.0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BTS阳离子自由基抑制率与其总酚(P<0.05)和粗多糖(P<0.0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肠消化液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与4种活性物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可以看出烤制更有利于活性物质的保留和消化释放,而蒸制更利于改善香菇肠消化液的体外活性。本研究为香菇科学合理的加工
姚芬刘红霞范秀芝史德芳殷朝敏高虹张玉姚望
关键词:香菇总酚总黄酮粗多糖体外活性
一种用于改善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属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改善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净化介质由花生壳纳米纤维素、活性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组成,其中:所述花生壳纳米纤维素与活性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
朱正军曹敬华陈茂彬方尚玲张玉
文献传递
一种综合利用苦荞麦酿造苦荞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苦荞麦酿造苦荞酒的方法,属于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去壳后的苦荞米为原料制备苦荞小曲酒,蒸馏取酒后的酒糟作为下次发酵制备苦荞小曲酒的酒糟或苦荞酒的原料;(2)用苦荞小曲酒浸泡...
曹敬华陈茂彬张玉方尚玲汪江波朱正军镇达薛栋升蔡凤娇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净化浓香型白酒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浓香型白酒的净化介质及其净化方法,涉及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净化介质由花生壳纳米纤维素、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组成,其中:所述的花生壳纳米纤维素、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的质量比为1:6:3;所述的花生壳...
曹敬华陈茂彬朱正军方尚玲张玉
文献传递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进食用菌物流贮运和鲜食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多种组学技术可以从不同层面、多尺度、深维度解析子实体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器、胞内胞外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涉及食用菌采后劣变及衰老过程的基因表达、蛋白变化、代谢调控和微生物侵染等诸多方面,为深入探求食用菌采后劣变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新途径和新视角。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探索新型、绿色、高效的、低成本的食用菌保鲜方法 打开新思路。
王飞宇刘娅妮李然史德芳高虹高虹殷朝敏范秀芝张玉
关键词:食用菌保鲜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