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振岭

作品数:96 被引量:3,36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玉米
  • 27篇养分
  • 24篇土壤
  • 21篇小麦
  • 19篇氮肥
  • 16篇氮素
  • 13篇利用率
  • 13篇肥料
  • 12篇冬小麦
  • 11篇施肥
  • 10篇专用肥
  • 9篇氮肥利用
  • 9篇氮素利用
  • 9篇水稻
  • 7篇氮肥利用率
  • 6篇氮磷钾
  • 6篇养分平衡
  • 6篇养分需求
  • 6篇作物
  • 6篇磷钾

机构

  • 89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莱阳农学院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烟草农...
  • 3篇云南省烟草公...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聊城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惠民县农业局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91篇崔振岭
  • 52篇陈新平
  • 48篇张福锁
  • 8篇苗琪
  • 6篇司东霞
  • 6篇李俊良
  • 6篇石立委
  • 5篇张毅
  • 5篇徐久飞
  • 5篇薛艳芳
  • 5篇张济世
  • 4篇叶优良
  • 4篇武良
  • 4篇吴良泉
  • 3篇胡树文
  • 3篇孟庆锋
  • 3篇张宏彦
  • 3篇张卫峰
  • 3篇李军营
  • 3篇曹宁

传媒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玉米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土壤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技推广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农学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SSAT模型和天气预报策略预测农户当季玉米产量被引量:1
2022年
玉米当季产量预测对农民制定栽培管理方案和政府决策者制定粮食战略都至关重要,作物过程模型与天气预报策略结合实现作物当季产量预测已经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缺少在农户实际生产中的检验。基于河北省曲周县2年(2017~2018年)农户跟踪数据和DSSAT模型,2017、2018年分别使用14个农户数据对当地主栽品种登海605的遗传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检验气象数据时间序列的相似性,筛选出与预测年份气象数据相似度最高的历史年份,使用当季实时天气数据与历史年份数据结合的天气预报策略生成完整的玉米季天气数据,实现当季玉米产量预测。结果表明,校准后的DSSAT-CERES-Maize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玉米开花期日期(ARE:2.19%,n RMSE:2.53%)、生物量(ARE:7.55%,nRMSE:9.50%)和产量(ARE:5.70%,nRMSE:6.60%),以DTW算法为基础的天气预报策略与DASST模型结合能够提前30~43 d获得准确的预测产量(±8%)。
丛佳慧田兴帅赵向阳崔振岭
关键词:玉米DTW算法
吉林省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总结2004~2014年间课题组在吉林省开展的田间试验及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肥效和校验试验资料,按土壤养分(播前耕层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10叶期0~9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对土壤进行分级,进一步结合目标产量,初步建立以根层硝态氮调控为核心的总量控制、分期实时实地精确监控的玉米氮肥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磷、钾肥恒量监控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吉林省玉米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
冯国忠焉莉王寅王少杰李金昊陈新平崔振岭樊小林高强
关键词:春玉米推荐施肥
优化氮肥管理提高滨海盐渍土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的氮肥综合管理措施对滨海盐渍土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提高滨海盐渍土区域春玉米生产效益,降低氮肥带来的环境风险。【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0—2022年在山东省东营市进行,以‘郑单958’为供试春玉米品种。采用双因素设计,主处理设置5个供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对照(CK)、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的优化施氮(Opt)、优化施氮下调(Opt70%)、优化施氮上调(Opt130%)、农民习惯施氮(FNP);副处理为3种氮肥,分别为硫酸铵(AS)、硝酸铵钙(CAN)、尿素(Urea)。于春玉米六叶期(V6)、抽雄期(VT)、成熟期(R6)测定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播种前和收获后,取0—9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无机氮含量。计算春玉米种植体系中氮素表观平衡、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施氮经济效益。【结果】Opt处理下2020、2021和2022年3种氮肥处理的平均产量较Opt70%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8.5%、4.1%和12.7%,2020年显著高于Opt130%,2021和2022年与Opt130%持平,2020、2021和2022年PFPN分别较Opt130%显著增加了33.3%~50.9%、2.6%~21.4%、15.1%~23.2%(P<0.05)。与FNP处理相比,Opt处理氮肥总施用量降低了30.7%~46.4%,作物吸氮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而2020、2021和2022年PFPN分别显著增加了90.6%~115.0%、38.9%~49.8%和52.4%~60.7%,总收益增加了22.8%。Opt氮肥用量下,2020和2021年3种氮肥处理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2022年CAN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Urea处理,与AS处理无显著差异;CAN处理的PFPN较Urea和AS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4.3%~17.2%和9.8%~14.6%(P<0.05),AEN较AS处理显著增加8.9%~18.9%(P<0.05);CAN处理的表观氮损失较AS和Urea处理分别降低10.3%和11.0%,但其3年平均产量收益低于AS处理18.5%。【结论】基于根层氮素实时调控技术,在玉米需氮量大的六叶�
吴帅兵苗琪王红叶王韵弘李俊超宋华峰刘玉明王卫东崔振岭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氮肥种类氮肥利用率
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5年
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对揭示未来粮食增产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近年发表的64篇经典文献,本文总结了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对定量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4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当前全世界小麦、水稻、玉米的平均产量潜力分别为6.7 t-hm-2、8.1 t-hm-2、11.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60%、60%、53%。2)模型模拟是目前定量评估产量潜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综合使用模型模拟和高产纪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产量潜力结果会更加可靠;试验产量和高产农户产量一般会低于模型模拟产量潜力,对探索农户短期内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3)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比如应用土壤-作物综合管理系统等方法是缩小产量差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三大粮食作物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如何有效缩小产量差、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安全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刘保花陈新平崔振岭孟庆锋赵明
关键词:粮食作物增产途径
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与欧美大规模农场经营不同,土地分散经营使我国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更加困难.本研究以安徽芜湖土壤有效磷为例,系统地评价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多项式、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和析取克里格插值方法的评价效果优于反距离加权法、全局多项式、径向基插值和泛克里格等插值方法,考虑到实际操作简单,推荐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随着参与空间插值样点数的增加,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预测的准确性增加,充分考虑评价的准确性和田间取样费用,建议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适宜样点数应介于500~1000个.
孙义祥吴传洲朱克保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关键词:土地分散经营土壤有效磷插值
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研究了20年来惠民县农业土壤养分循环、平衡与时空变异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惠民县农业土壤氮磷过量盈余,而钾基本持平。惠民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可以分为3类:①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符合典型的指数模型,最大自相关距离为16.6 km;②土壤全氮空间变异随空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性;③土壤速效磷空间变异与间距无关,存在纯块金效应。与20年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相比,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化较大。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与土壤养分循环趋势相一致,说明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是影响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崔振岭曹宁陈新平张福锁徐久飞石立委李俊良
关键词:养分平衡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GIS
南方稻田活性氮损失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分别为1.89、6.4和10.4 kg N·hm-2,损失率分别为0.8%、3.8%和5.3%,较高施氮量和稻田土壤干湿交替可能是主要原因;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华南晚稻,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54.9kg N·hm-2和35.2%,晚稻生长期较高的温度可能是NH3挥发较大的主要原因.田间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某一途径氮损失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另一种途径氮素损失,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田间管理措施对各种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活性氮损失量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施氮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损失率逐渐下降,因此,努力减小单位产量的氮损失,是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王桂良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张家宏王守红
关键词:稻田施氮量田间管理措施
东北玉米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玉米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肥料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氮肥24-26份,磷肥14-16份和钾肥8-11份。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地保证玉米生长后期的氮素供应,避免了前期烧苗、后期脱氮...
陈新平杨俊刚崔振岭张福锁曹一平
文献传递
花后营养调控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运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花后营养调控已成为高产超高产冬小麦栽培中抗早衰,增加籽粒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验证花后不同养分调控策略对高产超高产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转移的影响,并为高产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养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在大田试验中,研究了花后1次氮肥调控、4次氮肥调控、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及氮素再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花后无调控处理(对照)的小麦籽粒产量为8.7t/hm2。即使在高产条件,花后营养调控仍增加籽粒产量,其中花后4次氮肥、一次氮肥处理和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产量9.9%,8.9%和11.6%。与对照相比,花后营养调控增加了后期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促进花前干物质与养分的再转移,增加小麦千粒重,最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综合以上结果,在高产超高产条件,冬小麦花后的氮素管理有利于保证氮素充分供应,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延缓花后胁迫导致的早衰,改善灌浆过程,可以明显增加小麦籽粒产量。
卢殿君陈新平张福锁崔振岭贺明荣王振林
关键词:营养调控氮素吸收
一种功能型水稻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型水稻专用肥。包括湿法磷肥、氮肥、钾肥和钢渣硅肥;所述专用肥中P和K的含量分别以P<Sub>2</Sub>O<Sub>5</Sub>和K<Sub>2</Sub>O计,N、P<Sub>2</Sub>O<...
陈新平张毅崔振岭张福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