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建中

作品数:205 被引量:1,144H指数:1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6篇骨折
  • 40篇关节
  • 34篇股骨
  • 31篇手术
  • 23篇髋关节
  • 23篇骨科
  • 20篇疗效
  • 18篇内固定
  • 17篇髋臼
  • 16篇缺损
  • 15篇全髋
  • 13篇愈合
  • 13篇外科
  • 12篇术后
  • 11篇全髋关节
  • 11篇教学
  • 11篇骨缺损
  • 11篇复位
  • 10篇老年
  • 9篇置换术

机构

  • 142篇蚌埠医学院第...
  • 65篇蚌埠医学院第...
  • 13篇蚌埠医学院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02篇官建中
  • 106篇吴敏
  • 90篇周建生
  • 83篇肖玉周
  • 48篇王照东
  • 37篇周新社
  • 32篇张长春
  • 29篇刘振华
  • 28篇陈笑天
  • 24篇王志岩
  • 22篇代秀松
  • 21篇刘亚军
  • 20篇朱仲廉
  • 19篇高许斌
  • 16篇丁海
  • 14篇周平辉
  • 13篇王晓盼
  • 12篇赵志
  • 9篇刘泉
  • 9篇张衡

传媒

  • 27篇蚌埠医学院学...
  • 20篇中国修复重建...
  • 17篇中华全科医学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解剖与临床
  • 8篇淮海医药
  • 8篇中华解剖与临...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安徽医药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山东医药
  • 3篇第二届华东地...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四届全国解...
  • 2篇第五届全国解...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9篇2023
  • 23篇2022
  • 14篇2021
  • 10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27篇2016
  • 16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16例四肢复杂创面。男12例,女4例;年龄17~75岁,中位年龄49岁。损伤部位:小腿、足踝14例,手臂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 cm×3.5 cm~27.5 cm×8.5 cm。临床诊断为开放性骨折伴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受伤至手术时间10~35 d,平均17 d。采用股前外侧皮瓣7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4 cm~28 cm×9 cm。供区直接皮内缝合。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不臃肿,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浅痛觉和触觉恢复良好。供区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方便显微操作,可提高血管吻合质量。
刘洋洋吴敏高许斌官建中
关键词:吻合血管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4个月(2个月至5年),6个月功能无异常:非手术治疗组为67.8%,DHS组为92.3%,PFN组为96.7%。结论不同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特点,PFN是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的治疗方式。
官建中周建生周新社刘振华肖玉周张长春
关键词:股骨骨折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后止点转归研究
目的:比较自体骨-ACL-骨移植和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重建ACL后韧带止点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转归。 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各60只随机分成自体骨-ACL-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张长春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官建中
关键词: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冷冻保存
文献传递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评估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20例(20足),女3例(3足);年龄18-70岁,平均38.4岁。左侧14足,右侧9足;开放性骨折2例(2足),闭合性骨折21例(21足)。根据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3例,Ⅲ型10例。手术均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后无针道感染和骨髓炎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4周。末次随访时患者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9.35±1.67)°和(121.83±4.45)°,与术前的(15.17±4.39)°和(100.57±6.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10,P〈0.001;t=12.396,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58-100分,平均86.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96%(20/23)。1例SandersⅢ型骨折术后6周复位丢失,6个月后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最适宜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Ⅲ型骨折若移位的骨折块比较大,且术者能充分领悟骨折的移位机制和三维空间位置,通过撬拨也能够较好的实现复位,方法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吴敏官建中肖玉周王照东陈笑天王晓盼高许斌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15~18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随访0.5~2.5年,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90.90%。结论: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突出,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有利于明确诊断;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近期效果良好。
官建中周建生肖玉周吴敏张长春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外科治疗青少年
Brodie脓肿累及骺板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Brodie脓肿又称慢性局限性骨髓炎,是一种骨低毒感染性病变。发病人群中以儿童、青少年多见。临床症状轻微,特异性不高,影像学表现有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骨疾病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由于干骺端血流缓慢,细菌更易沉积,因而Brodie脓肿多累及干骺端,但骨骺板具有屏障作用,累及骺板的Brodie脓肿病例少见。现将2016年我科收治的1例累及骺板的Brodie脓肿报告如下。
张衡程飞乐意官建中周建生
关键词:骨骺板脓肿感染性病变发病人群
微动本质及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的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动本质并提出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以微动研究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探讨微动作用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工作模式。结果骨折愈合过程即骨痂产生和连接过程,微动是启动骨痂生长的关键,骨痂总量需和骨折间隙大小相匹配。骨折端的应变是决定骨痂连接的关键,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组织所能耐受的应变会限制微动大小,据此可将骨折愈合过程分为启动期、灌注期、矛盾期、连接期和生理期,即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分期。结论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纳入了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机械参数,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生物力学作用,其意义尚待临床进一步检验。
史金友肖玉周吴敏官建中
关键词:微动生物力学骨痂骨折愈合
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置入解剖学标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以相关解剖学标志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精准置入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以“解剖学标志”“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置入”以及“anatomical mark”“total hip arthroplasty”“acetabular prothesis implant”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年1月—2019年9月有关骨盆及相关解剖标志指导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9881篇文献,排除内容不相符、无法获取全文、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43篇,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的指导髋臼假体置入的解剖学标志包括髋臼横韧带、卵圆窝及髋臼切迹、骨盆参考平面、髋臼切迹角、“通道线”以及髋臼外展角顶区等,通过识别、参照以上解剖学标志,有助于精准置入髋臼假体。骨盆参考平面、髋臼切迹角相对抽象,髋臼横韧带、“通道线”以及髋臼外展角顶区适用于髋臼解剖相对正常的患者,卵圆窝及髋臼切迹指导髋臼假体精准置入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化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髋臼假体置入的精准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根据患者髋臼的解剖形态特点,正确认识、选择和参照合适的骨盆及相关解剖学标志,结合数字骨科技术,有利于实现髋臼假体个性化的精准置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张衡吴子瑶刘扬刘扬范志英王沈栋官建中官建中周建生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骨盆解剖学标志
载外源性TGF-β1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复合支架促进颅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1加载修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水凝胶,制备可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首先制备含浓度为0、150、300、600、900、1200 ng/mL外源性TGF-β1的GelMA水凝胶复合支架(分别设为A、B、C、D、E、F组),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培养1、4、7 d各组支架对SD大鼠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ALP染色、茜素红染色、骨钙素(osteocalcin,OCN)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探究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筛选最适浓度的TGF-β1/GelMA水凝胶支架。取36只8周龄SD大鼠制备5 mm直径颅骨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GelMA组和GelMA+TGF-β1组(采用最适浓度TGF-β1/GelMA水凝胶支架),术后4、8周分别处死大鼠行micro-CT、HE染色和OC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颅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CCK-8法检测示各组TGF-β1/GelMA水凝胶支架对BMSCs增殖均有促进作用,D组作用最强,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LP染色、茜素红染色、OCN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D组BMSCs的ALP阳性面积百分比、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ALP和OC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成骨作用最强。因此体外实验筛选出TGF-β1/GelMA水凝胶支架最适浓度为600 ng/mL。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micro-CT、HE染色和OC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术后4、8周,TGF-β1+GelMA组新生骨质最多,新生骨组织和骨体积/组织体积比值均显著高于GelM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浓度为600 ng/mL的TGF-β1/GelMA水凝胶支架具有促BMSCs成骨分化作用,能够显著促进颅骨缺损部位骨再生,可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再生。
刘翔宇王照东徐陈官建中官建中刘亚军
关键词:外源性TGF-Β1BMSCS成骨分化骨再生骨缺损
经皮撬拔复位钛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收治的1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11(5.4±1.8)岁。患者入院后即予以患肢皮牵引制动。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3.5±1.9)天。所有患儿的手术方案均为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脂肪液化、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患儿获得18~30(23.4±2.9)个月随访。患儿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0(14.8±2.2)周,随访期间无钉尾皮肤激惹、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髓内钉变形折断、肢体短缩或过度生长、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前成角,3~8°(5.3±1.7)°,所有患儿均无内外翻成角。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6~97(92.6±3.0)分,优良率100%。结论: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并发症少,风险小,临床疗效满意。
陈笑天吴敏官建中王照东肖玉周伍开翠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弹性髓内钉儿童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