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玮

作品数:173 被引量:2,260H指数:3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天文地球
  • 8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7篇盆地
  • 73篇四川盆地
  • 55篇油气
  • 33篇成藏
  • 28篇地质
  • 27篇勘探
  • 26篇震旦
  • 25篇灯影组
  • 24篇震旦系
  • 19篇储层
  • 18篇页岩
  • 17篇盐岩
  • 17篇碳酸
  • 17篇碳酸盐
  • 17篇碳酸盐岩
  • 15篇油气勘探
  • 15篇海相
  • 14篇油气成藏
  • 14篇震旦系灯影组
  • 14篇古生界

机构

  • 173篇成都理工大学
  • 4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9篇中国石油
  • 13篇西华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陕西延长石油...
  • 6篇中国石油西南...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铜陵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作者

  • 173篇孙玮
  • 141篇刘树根
  • 46篇宋金民
  • 42篇邓宾
  • 39篇李智武
  • 28篇叶玥豪
  • 26篇雍自权
  • 25篇罗志立
  • 24篇王国芝
  • 23篇冉波
  • 19篇杨迪
  • 15篇罗超
  • 14篇吴娟
  • 12篇代寒松
  • 12篇徐国盛
  • 11篇丁一
  • 10篇田艳红
  • 10篇张长俊
  • 10篇刘顺
  • 10篇杨荣军

传媒

  • 52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天然气工业
  • 8篇岩性油气藏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新疆石油地质
  • 7篇岩石学报
  • 6篇地质科学
  • 6篇地学前缘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地质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矿物岩石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石油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3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15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现象较发育。以川中高科1井、川北杨坝剖面和宁强高家山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实测、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对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的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三段混积岩主要为纹层状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含砂白云岩、含砂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以及砂岩等,发育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以及高度混积岩三类;混合沉积类型为复合式混合沉积Ⅱ类。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作用受控于气候条件、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升降以及物源供给等众多因素,且它们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结合混积类型、混积强度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建立了灯影组三段的混积陆棚模式,指示其陆源碎屑系风暴流等从汉南古陆携带而来,侧面证明灯三段沉积时期,汉南古陆已发生隆起,为四川盆地提供陆源碎屑,这为恢复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构造格局提供了参考。
邓双林宋金民刘树根罗平李智武杨迪孙玮李金玺余晶洁李立基
德钦县贡卡—书松地区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德钦县贡卡—书松地区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蛇绿岩套岩石组份有超镁铁质岩、基性岩墙、中基性熔岩、紫红色硅质岩及灰岩。其中超基性岩为镁质、贫铝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仅少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型;放射性生热元素U为富集型。基性岩岩石的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型;放射性生热元素Th富集,稀土元素丰度反映LREE富集,显富轻稀土型,表明该蛇绿岩套属扩张洋脊型。书松地区粗玄岩内锆石年龄为300.06Ma,洛玉村一带辉绿岩及辉长岩中锆石年龄为(252.4±1.7)Ma和(258.7±2.7)Ma,表明研究区内蛇绿岩套形成时代大约在晚石炭世—晚二叠世,与峨眉地裂运动相对应,是拉张活动的中心区域。
罗绍强孙玮肖进廖志伟
关键词: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米市盆地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2021年
利用西昌米市盆地地质资料,结合地腹地球物理、钻探资料等,针对盆地内深层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沉积地层的铺设使断层的形成间距更小;基底滑脱层的设置使构造形成加快而且向盆地内递变,变形的距离也更远,而模拟的刚性基底变形范围有限;受滑脱层影响,断层多以断滑性质为主。西昌米市盆地深部构造变形特征受软的碎屑岩基底和同沉积地层的双重控制而形成,对解释稳定块体局部变形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徐宏远孙玮郭虹兵邵红君田小彬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深埋藏-强改造独特地质作用被引量:110
2016年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多阶段性隆升过程致使地表普遍具有1 000~4 000m剥蚀厚度。地表差异性剥蚀幅度与陆相地层沉积厚度共同控制着其下伏地层的古埋深。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分别大于6 500m和9 000m,等深线总体呈NE-SW展布,且二者底界埋深均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龙马溪组底界古埋深最浅处位于盆地南缘宜宾南绥江地区(约6 000m),最大埋深处为川北地区(约9 000m),古埋深分别向盆地东南缘和北缘明显加深,且盆地中央具有明显的NE-SW向展布低值或浅埋深带,即绥江—宜宾—泸州地区和达州—巴中地区。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特征与现今埋深特征总体相似,最大埋深处位于川西-川北前陆盆地(古埋深大于11 000m);最小古埋深处位于川中—川西南宜宾—自贡—遂宁一带(古埋深小于8 000m)。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深埋藏与其高演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热成熟度Ro值普遍大于2.4%和2.8%,与其古埋深相似均具有由盆地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作用致使下古生界页岩经历强改造作用,具有动态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压力变化特征,及其保存条件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现今钻探成果揭示差异性埋藏-隆升剥蚀-构造变形作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与分布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
刘树根邓宾钟勇冉波雍自权孙玮杨迪姜磊叶玥豪
关键词:强变形下古生界四川盆地
西昌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大箐组油气前景分析
西昌盆地是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一个较小盆地,为南北向展布的狭长构造盆地,西以安宁河断裂为界,东界可达峨边断裂,南界为则木河断裂,向北延伸至大渡河附近位于扬子淮地台西侧,横跨康滇地轴和凉山台坳两个二级构造单元。西昌盆地为覆于...
郎悦竹刘树根孙玮孙玮
文献传递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被引量:43
2016年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刘树根孙玮李智武邓宾钟勇宋金民冉波罗志立韩克猷姜磊梁霄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特征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原因剖析被引量:33
2013年
通过总结和综合分析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原始生烃条件、古油藏发育特征、保存条件、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等多方面资料,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有7套烃源岩,除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外均为油系烃源岩,总成烃潜量达4 263.1×1012m3,曾形成过多个层位的古油藏,且古油藏曾经历过深埋藏过程。深埋高温作用使得四川盆地内海相地层中一切能生成天然气的有机质均充分而完全地转化成天然气,致使有机质成气率极高。盆地内的保存条件优越,特别是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是重要的区域盖层,封盖性强,致使其下的油气不易逸散。盆山结构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另一重要因素,突变型盆山结构在盆地内的变形弱,保存条件未遭大规模破坏,有利于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时油气的保存和聚集;渐变型盆山结构在盆地内的变形较强,构造变化大,保存条件被不同程度地破坏,不利于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时油气的保存。因此,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一级控制因素)是烃源充足和保存条件佳。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烃源仍较充足,但已剥蚀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地区,其保存条件较差,不易形成大规模的常规油气聚集。
刘树根孙玮王国芝韩克猷李智武邓宾冉波雍自权徐国盛袁海锋
关键词:油气富集
四川盆地下组合张性构造特征被引量:66
2013年
四川盆地拉张断裂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研究,印证了晚元古-早古生代盆地处于张性构造作用环境。结合川中地区新老探井地层对比,提出存在早寒武世拉张槽的观点。使用四川盆地钻至寒武系和震旦系的探井约束解释覆盖全盆地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后,以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3套地层总厚度展布特征,揭示了拉张槽在平面上为近南北走向;确定了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拉张槽两侧边界(断裂)东陡西缓的特征,中段呈箕状拗陷构造形态。以其展布中线区域,命名为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
钟勇李亚林张晓斌刘树根刘定锦邓小江陈胜孙玮陈燕辉
关键词:四川盆地古隆起烃源岩页岩气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被引量:171
2013年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孕育阶段——隆升剥蚀期(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初始阶段——初始发育期(麦地坪组沉积期)、拉张高潮阶段——壮年期(筇竹寺组沉积期)、拉张衰弱阶段——萎缩期(沧浪铺组沉积期)、拉张消亡阶段——消亡期(龙王庙组沉积期)。其形成演化对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灯影组优质喀斯特孔洞型储层和下寒武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以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拉张槽内及其两侧可能成群地分布有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如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及丰富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
刘树根孙玮罗志立宋金民钟勇田艳红彭瀚霖
关键词:灯影组寒武系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西南雷波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学等手段,探讨了四川盆地西南雷波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由黑色(富有机质)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钙化含放射虫微晶灰岩结核、白云质泥/页岩、钙质泥/页岩6种岩相组成。(2)雷波剖面TOC质量分数(wTOC)平均值为3.81%,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Ro平均值为2.16%,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黑色页岩有效厚度约为60m。(3)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高,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wTOC>2%的岩层以石英和黏土含量居多,五峰组上段和龙马溪组上段wTOC<2%的岩层碳酸盐岩和黏土含量高。石英有2种来源:陆源粉砂碎屑和生物成因。(4)泥页岩微观孔隙主要可以分为4大类型:微裂缝、有机质孔、粒间孔和粒内孔。(5)wTOC与石英、碳酸盐岩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呈负相关关系;wTOC、石英含量对于比表面积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白志强刘树根孙玮冉波罗超杨迪王世玉张旋
关键词:储层特征岩相TOC比表面积四川盆地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