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金民

作品数:116 被引量:1,119H指数:2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49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7篇盆地
  • 38篇四川盆地
  • 29篇储层
  • 25篇油气
  • 21篇灯影组
  • 21篇寒武统
  • 20篇盐岩
  • 20篇碳酸
  • 20篇碳酸盐
  • 20篇碳酸盐岩
  • 20篇下寒武统
  • 17篇地质
  • 17篇震旦
  • 15篇勘探
  • 12篇地质意义
  • 12篇塔里木盆地
  • 11篇震旦系
  • 10篇生物岩
  • 10篇微生物岩
  • 10篇海相

机构

  • 1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4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4篇西华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西南...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钢研纳克检测...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16篇宋金民
  • 69篇刘树根
  • 46篇孙玮
  • 42篇李智武
  • 39篇叶玥豪
  • 34篇杨迪
  • 30篇罗平
  • 28篇金鑫
  • 18篇邓宾
  • 11篇田艳红
  • 11篇冉波
  • 11篇丁一
  • 11篇陈伟
  • 10篇吴娟
  • 10篇彭瀚霖
  • 9篇李朋威
  • 8篇王国芝
  • 7篇周刚
  • 7篇杨式升
  • 7篇江青春

传媒

  • 2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沉积学报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地学前缘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新疆地质

年份

  • 8篇2024
  • 15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2024年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风暴岩发育,但对该风暴岩沉积以及该区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详细岩心观察及镜下薄片鉴定,研究了沧浪铺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研究区沧浪铺组发育砾屑层、粒序段、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构造,可划分出5个风暴沉积序列,即:序列Ⅰ由砾屑段(A)、平行层理段(C)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组成,在正常浪基面之上沉积;序列Ⅱ由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段(D)和水平层理泥岩段(E)组成,位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Ⅲ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于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序列Ⅳ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组成,距离风暴中心远,沉积环境更靠近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构成,位于平均海平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川中地区北部风暴岩的发现证实,沧浪铺组一段为陆棚—斜坡—台地边缘沉积,指示上扬子板块在沧浪铺组沉积期处于低纬度地区,这为岩相古地理恢复提供了约束;同时风暴作用形成连片分布的颗粒滩,有效提升储集相带的规模,有助于对颗粒滩相带的分布进行预测。
田立洲宋金民叶玥豪刘树根李智武李智武杨迪金鑫杨迪任佳鑫王瀚丁一邓豪爽
关键词:风暴岩下寒武统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被引量:27
2016年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及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认为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级别(第一级)的三元素(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基础条件和勘探前景;区带级别(第二级)的三元素(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联合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圈闭或油气藏级别(第三级)的三元素(圈闭闭合高度、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具体控制了规模性气田的分布。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联控理论的提出,对(四川)叠合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树根孙玮钟勇田艳红吴娟王国芝宋金民邓宾冉波李智武
关键词:叠合盆地碳酸盐岩海相油气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含海泡石层系源储组合新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新领域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剖面实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海泡石的特征、产状、成矿机理以及含海泡石层系源(烃源岩)储(储层)配置新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对二叠系的认识,促进油气勘探。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海泡石为层链状结构的海泡石-坡缕石族黏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主要为层状自生矿物、透镜状和交代生屑状3种赋存状态,多形成海泡石-滑石-燧石的共生矿物组合;大多数海泡石属海相沉积型成因,由火山活动引发的富SiO_(2)流体与较高的碱度(pCO_(2)低、pH值为8~9.5)、中等盐度的海水混合后直接沉淀形成。海泡石吸附和聚集有机质,提升了烃源岩的品质和生烃潜力,使中二叠统含海泡石层系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1.5%,平均值为1.16%,生气强度在(10~22)×10^(8) m^(3)/km^(2),为中等烃源岩。海泡石在中-深埋藏期的成岩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形成优质的非常规储层;同时释放镁离子和水分子,富镁成岩转化水在流体势的驱动下使高部位生屑滩相灰岩发生白云石化,形成优质常规层状白云岩储层,由此形成自生自储和旁(下)生侧(上)储型的新型高效源储配置模式,提升了栖霞组和茅口组的油气勘探潜力。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分布指示四川盆地中二叠世“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距含海泡石层系沉积中心20 km内、含海泡石层系厚度在40~60 m范围内区域为(古)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含海泡石层系可形成两大类(古)油气藏,即凹陷边缘的旁生侧储型常规层状白云岩油气藏和凹陷内的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油气藏。中二叠统非常规油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在“C”形的通江-元坝-南充-长寿凹陷内;中二叠统常规油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沿凹陷以南的广元-江油-遂宁-重庆和凹陷�
宋金民刘树根金鑫金鑫范建平江青春江青春田小彬叶玥豪李智武李智武杨迪罗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海泡石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较发育,但相关的研究和认识尚显薄弱。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岩石学分析,对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主要为混积型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与混积岩层系,具有渐变式混积和复合式Ⅱ型混积两种类型。纵向上,混合沉积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海侵期和海退早期,与风暴事件密切相关,且海侵期混积程度明显高于海退期;横向上,高石梯地区混积强度大于磨溪地区。通过四川盆地中部与北部地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的对比,发现川北地区与古秦岭洋、摩天岭古陆相接,混积强度与混积颗粒粒度均大于川中地区,指示风暴潮流携带陆源碎屑经川北进入川中地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龙王庙组混积岩指示高石梯地区处于古地貌斜坡部位,粉砂级石英颗粒卸载形成混积中心。龙王庙组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弱混积或未混积颗粒滩微相中,混合沉积不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
宋金民张亚雄尹柯惟刘树根陈宗于李智武李智武田艳红刘颖孙玮赵玲丽
关键词:沉积环境地质意义寒武系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67
2016年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刘树根宋金民罗平QING Hairuo林彤孙玮李智武王浩彭瀚霖余永强龙翼万元博
关键词:灯影组雷口坡组叠层石储层特征四川盆地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为例被引量:61
2015年
通过对比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层因微生物岩类型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微生物岩储层特征。上震旦统以发育泡沫绵层白云岩、非叠层石球粒白云岩和层状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石类型,并发育于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的中上部,以微生物层产出;而下寒武统则以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石类型,并以礁体或微生物层产出。总体上,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窗格孔、球粒相关溶蚀孔、泡沫绵层腔溶蚀孔、泡沫绵层腔铸模孔、泡沫绵层腔超大溶孔、凝块间溶孔、晶间孔与晶间溶孔为特征。与其他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类似,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是沉积、成岩、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微生物结构对该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沉积微相和微生物结构总体上控制着微生物岩储层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是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基础,而白云石化、埋藏溶蚀作用和构造运作用是微生物岩储层有效孔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该项研究成果将为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李朋威罗平宋金民金廷福王果谦
关键词:主控因素塔里木盆地
中国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8
2012年
碳酸盐风暴岩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一直对其进行着研究。对比国内外风暴岩研究历程,系统总结近30年来我国碳酸盐风暴岩的研究成果,并归纳风暴岩研究的几点地质意义。我国碳酸盐风暴岩分布在20个省和3个直辖市,层位上分布在中元古界到三叠系,呈现出双峰式分布特征。完整的风暴岩沉积序列从下到上主要有:A—侵蚀底面及砾屑段;B—粒序段;C—平行纹层段;D—丘状纹层段;E1—远源风暴浊流;E2—水平层理泥岩、泥晶灰岩段,其中A段和D段为风暴岩沉积最明显、最有力的证据。结合风暴岩的分布与古地史演化特征,发现古地理环境控制了风暴岩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碳酸盐风暴岩沉积模式,并阐述我国碳酸盐风暴岩的古纬度与古板块演化意义、古地理意义、地质等时意义和油气矿产意义,以期对碳酸盐风暴岩的研究有所裨益。
宋金民杨迪李朋威罗平
关键词:碳酸盐岩风暴岩发育特征地质意义
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石化模式研究:来自钙同位素模拟结果
2024年
滇东北地区桧溪剖面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外侧,剖面龙王庙组地层白云石化活动强烈,广泛发育泥晶灰岩、砂屑灰岩、泥晶白云岩、云质灰岩和灰质云岩等岩性。剖面3个灰岩过渡岩性白云岩旋回中具有混积特征,石英颗粒大量发育。阴极发光下,3个岩性旋回主要呈暗红色,可见石膏。地球化学测试显示:旋回1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78‰~-0.49‰,氧同位素为-9.28‰~-8.96‰,锶同位素为0.70979554~0.71218318,钙同位素为0.54‰~1.12‰;旋回2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37‰~0.41‰,氧同位素为-9.76‰~-9.64‰,锶同位素为0.71008711~0.71374167,钙同位素为0.63‰~0.81‰;旋回3中灰岩白云岩碳同位素为-0.03‰~0.23‰,氧同位素为-9.90‰~-9.24‰,锶同位素为0.70990934~0.71237617,钙同位素为0.56‰~0.94‰;3个旋回中灰岩锶、钙同位素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白云岩锶、钙结果明显偏高。钙同位素对流、缓冲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旋回1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2倍海水当量(105.64 mmol/kg,Mg^(2+)/Ca^(2+)=1.99),旋回2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7倍海水当量(369.74 mmol/kg,Mg^(2+)/Ca^(2+)=6.79),旋回3白云石化流体Mg^(2+)浓度为2.3倍海水当量(121.48 mmol/kg,Mg^(2+)/Ca^(2+)=2.29)。温度模拟显示,白云石化流体温度主要为30℃。综合岩石学、常规地球化学及钙同位素模拟结果,滇东北地区龙王庙组白云岩为渗透回流模式成因。
李柯然杨迪宋金民李智武金鑫刘芳刘芳刘树根叶玥豪叶玥豪任佳鑫赵玲丽夏舜陈伟
关键词:白云石化钙同位素
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57
2019年
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是继安岳气田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提出之后备受关注的另一重点勘探领域,但对其沉积-构造格局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文中基于露头剖面、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期间存在隆-坳并存的格局。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下寒武统厚度、岩相、地震反射和地球化学等指标的详细分析表明:(1)沉积-构造格局表现为隆-坳相间的特点,即自西向东依次为绵阳—长宁裂陷→汉南—米仓山隆起→万源—通江裂-坳陷→达州—开江隆起→城口—开县裂-坳陷→东安—巫溪隆起→巴东—恩施裂陷→神农架—黄陵隆起;(2)发育台地、斜坡和盆地三种沉积环境,其中斜坡环境以发育大量风暴、重力流、滑塌角砾沉积及同沉积滑移变形等为主要识别标志;(3)经历了三个"隆-坳"旋回,即陡二段末期—灯二段早期、灯二段晚期—灯四段早期、灯四段晚期—筇竹寺组晚期。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的形成受控于震旦纪基底构造薄弱带、南秦岭地幔上隆底侵和原特提斯洋壳板片拖拽三者的联合作用,与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并存格局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时期扬子克拉通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和演化,也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控制了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源储配置关系,建议首先将裂-坳陷边缘带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李智武冉波肖斌1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2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关键词:震旦纪早寒武世裂陷作用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川北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混积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中下寒武统是四川盆地北部潜在的重要油气勘探层位。以米仓山地区杨坝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剖面实测和薄片鉴定,对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同一岩层内由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但是两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形成类型复杂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的混合沉积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尹柯惟刘树根宋金民李智武孙玮丁一彭瀚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