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恺

作品数:37 被引量:370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城市
  • 6篇城乡
  • 6篇城乡规划
  • 3篇人口
  • 3篇乡村
  • 3篇共享
  • 3篇城市形态
  • 3篇城镇化
  • 2篇学习主体性
  • 2篇正义理论
  • 2篇社会公正
  • 2篇启蒙
  • 2篇启蒙教育
  • 2篇主体性
  • 2篇网络
  • 2篇乡村空间
  • 2篇教育
  • 2篇精明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可达性

机构

  • 35篇湖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2篇北京清华同衡...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36篇周恺
  • 3篇钱芳芳
  • 3篇何婧
  • 2篇焦胜
  • 2篇顾朝林
  • 1篇吴康
  • 1篇张学良
  • 1篇李振民
  • 1篇杨振山
  • 1篇李郇
  • 1篇王德起
  • 1篇宋涛
  • 1篇李志刚
  • 1篇杨东峰
  • 1篇田莉
  • 1篇魏春雨
  • 1篇戚伟
  • 1篇罗小龙
  • 1篇王世福
  • 1篇郐艳丽

传媒

  • 7篇国际城市规划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城市规划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规划师
  • 2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外建筑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景观设计学(...

年份

  • 8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多地理尺度下的人口“收缩地图”被引量:49
2017年
基于收缩城市理论,在省域、地州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尺度下对湖南人口收缩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在全省人口增速放缓和劳动力缩减趋势下,湖南未来的"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回流"将延续或加剧部分边缘地区的人口收缩。当前各地州市发展规划中的人口和用地增长预期过高,未来人口资源和空间资源分布不相匹配。通过比较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数据,总结出三种县市人口收缩类型:"中心袭夺型"、"空心衰减型"和"资源枯竭型"。通过绘制乡镇街道尺度的湖南人口"收缩地图",发现人口增长在地级、县级中心城市周边集聚,而其他乡镇收缩明显且集聚显著,县级城市是湖南省人口增长/收缩的损益边缘。建议决策者应当开始认识收缩的问题和机遇,建立"紧缩"适宜的空间开发格局,并利用收缩机遇期,实现城镇减量提质。
周恺钱芳芳严妍
关键词:城镇化
乡村社区团购的空间布局及其选址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社区团购是新兴的商业模式,也是疫情期间解决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平台,当下在乡村地区发展如火如荼。本研究基于社区团购(兴盛优选门店)数据,综合运用定量分析、空间统计、实地调研方法,探索兴盛优选在耒阳市乡村地区的空间布局及其区位选址因素。研究发现,乡村社区团购集中分布于小水镇、仁义乡、大市乡、东湖圩乡,总体呈现线条状与离散点状相结合的特征,在三大区域高密度集聚,并与乡村原有圩场体系存在一定重合性,且进一步下沉到村组地域,逐渐建立"乡镇圩场—村级圩场—村组居民地"的三级空间结构体系。而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其选址受市场邻近性、交通便捷性影响较大,以上结果可为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张海涛周恺
关键词:乡村
国土空间规划下城市收缩与复兴中的空间形态调整被引量:13
2021年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战略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方面,担负着处理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关系、探索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空间结构优化的职责。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局部人口收缩的新背景下,部分区域和城市的收缩与复兴对其空间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文章基于收缩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形态调整规律,探讨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之下的规划应对策略。首先,从区域收缩(广义收缩)和城市收缩(狭义收缩)两个层面对现有人口收缩的空间模式进行概括,总结区域和城市在收缩与复兴过程中的形态演化规律,归纳区域衰退、中心区衰退、次中心衰退、居住用地空置、产业用地弃置五种形态类型特征。其次,基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从已见成效的城市复兴案例入手,分别归纳收缩期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空间形态调整策略。最后,基于以上空间调整策略的梳理和总结,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下的空间形态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周恺涂婳戴燕归
关键词:城市复兴城市形态
城市共享住宿监管的路径、机制和措施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当前,共享住宿对城市住房市场、社区生活及传统酒店业产生了普遍性冲击,世界各地的城市政府正在制定相应监管政策来规范共享住宿。基于此,通过案例提炼三种不同监管机制的生成路径:政府被动反应、政府主动引导和政府与平台合作。进而,总结评论国外在监管共享住宿中尝试过的政策措施,以此为国内城市未来的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张一雯周恺和琳怡
城乡规划学启蒙课教改实践及延展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传统城市规划专业大多从建筑学专业转型分离出来,专业转型问题突出。研究主要针对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启蒙课程展开,以国际前沿的脑科学及工作坊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主要目标,从具体的教学环节创新入手,展开了以"认知—体悟—讨论—反思—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环节实验,通过对教学实验的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以及延展模式的探索,反映学习主体性的提高在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上的积极效果。
沈瑶周恺焦胜蒋甦琦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工作坊启蒙教育城乡规划学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镇空间特征研究——以湘西芙蓉古镇为例
我国的城镇化目前正处于加速阶段,城市空间扩张、乡村领域被压缩、农村人口流失等问题日益明显,传统村镇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认为,传统村镇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要保护其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基于传...
周恺刘力銮陆泽慧杨归航陈丹阳
关键词:传统村镇空间句法
文献传递
合作生产理念下的社区实践研究——伦敦和长沙案例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合作生产"指公民与政府共同生产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是公共管理领域在应对全球财政紧缩中实现国家-社会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创新。21世纪以来,合作生产已成为国外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热点议题。鉴于中国学界对合作生产的研究在规划实践中尚缺乏明确指向,本文认为注重全过程参与的社区规划工作中有必要引入合作生产理念。基于国内外文献梳理,研究首先引介了合作生产的概念并提炼其理论要点,其次以英国伦敦巴金-达格纳姆区和中国长沙市丰泉古井社区为例,探讨了合作生产在社区规划、社区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和形式。最后,针对当前中国社区规划实践急需突破的瓶颈,研究提出三点优化建议:1)将居民以"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者"来培育自组织力量;2)以"内容创新"为目标展开行动赋能;3)通过包容公共价值与私人价值倡导价值互融。
赵群荟周恺
关键词:社区规划社区参与公共服务
重视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的“紧+缩”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入紧缩期。在国际倡导"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区域异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的"绿色转型"面对经济基础、发展阶段、动力和危机各异的城市个案,转型的动力、思路和举措应当各不相同。文章借鉴紧凑城市和收缩城市理论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成果,以沿海城市深圳和东北老工业城市阜新为例,提出在"降增速、去杠杆、调结构、促公平"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未来"仍然持续增长"和"持续慢增长或收缩"两种类型的城市实现"绿色转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建议。
周恺顾朝林钱芳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紧凑城市新型城镇化
基于GIS视域分析的校园夜间出行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城市夜间出行安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利用建成环境要素来预防犯罪是创造安全社区的重要命题。基于此,文章以提高街道视线监控效果为出发点,利用GIS视域分析工具量化路灯、摄像头、报警柱、人群密度、“街道眼”这5大要素对夜间出行安全性的空间影响,运用GIS技术建构涵盖不同时间的夜间出行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提出保障夜间出行安全性的优化策略,并进行3大设施(路灯、摄像头、报警柱)优化模拟分析。文章以湖南大学南校区为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希望能给规划师提供完善街道安全性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性技术框架,从而加强良好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治安安全管理.
王文欣孙超群周恺
关键词:校园规划
城市的正义: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的意识形态根源被引量:7
2019年
"社会公正"问题进入我国城市规划学者视野后,在多种现实问题的折射下,已经成为城市话题讨论中的热点。事实上,对"公平"和"正义"的哲学思辨贯穿了中西方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发展的整个历程,积累了厚重且影响深远的思想遗产。本文追溯了"公正"理论发展的三个思想源头:(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并从意识形态根源出发,梳理学者、立场和观点的视角差别和承继关系。一方面,自由主义者基于"道德个人主义"和"底线福利保障"所倡导的分配正义观,成为被全球化世界体系(包括中国)逐渐接受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研究者也试图将社会公正探讨从"解放个体自由"转向"发掘集体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植根于传统家国伦理的社群主义思想在不断提醒个人主义者,不应脱离个体在群体中的"社群责任""集体义务""归属感"和"荣辱感"来谈公正价值观。"差异政治"学说进一步发掘出,社会公正还涉及由于群体间的"主导"和"压迫"权力关系构成的不公平社会制度。在以上"求同、存异"的思想倡导下,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城市社会成为都市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所推崇的理想城市图景。此外,(新)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不公正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城市权"成为其分析当前城市社会中资本"积累""循环""剥削"和"危机"的核心概念;同时,"城市权"也成为新左派挑战资本制度的旗帜,激发了一系列社会抗争事件。通过以上梳理,本文希望能为澄清我国城乡规划价值观立场,重塑行业道德,提升规划师职业道德修养奠定讨论的基础。
周恺董丹梨潘兰英
关键词:社会公正城乡规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