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荣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活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训练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生活技能训练治疗,QDL-100量表,MRSS量表和患者情况调查表在出院三月后对两...
- 孟祥飞周亚超张国辉丁永康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技能训练康复
- 生活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训练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生活技能训练治疗,QDL-100量表,MRSS量表和患者情况调查表在出院三月后对两...
- 孟祥飞周亚超张国辉丁永康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技能训练康复
- 文献传递
-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因素找出应对策略,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降低离职率.
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本院157名在职的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进行...
- 邢改书周亚超
-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培训管理绩效考核
- 小组工作制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制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组工作制康复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月后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评分。结果:NOSIE-30量表评分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组患者积极因素增加的分值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10.348,P<0.01),消极因素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t=8.136,P<0.0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SPI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3.304,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小组工作制模式所产生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模式效果。
- 田红梅邢改书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模式
- 优质护理管理对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即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优质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缺乏活动外)SDSS评分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刘翠欣崔春青周亚超吕改茹屈建新边辛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新入院患者护理管理
-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负性情绪、认知、社会支持、业余娱乐等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物质生活、心理、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自尊、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社会适应、生活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田红梅严玉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 社交情景模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胡学慧吕素红李秋霞张亚红周亚超
-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交病人康复社会功能缺陷精神科病房长期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