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国

作品数:76 被引量:1,42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气候
  • 44篇气候变化
  • 18篇土壤
  • 16篇植物
  • 14篇高寒草甸
  • 14篇草甸
  • 11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濒危
  • 9篇生态系统
  • 9篇荒漠
  • 8篇有机碳
  • 8篇土壤有机
  • 8篇土壤有机碳
  • 7篇植物分布
  • 6篇气候要素
  • 6篇种子
  • 6篇濒危植物
  • 4篇地理分布
  • 4篇山地森林
  • 4篇气候变化影响

机构

  • 7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沈阳市环境卫...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广州市环境保...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海...

作者

  • 76篇吴建国
  • 12篇吕佳佳
  • 11篇艾丽
  • 10篇周巧富
  • 10篇苌伟
  • 5篇王立
  • 4篇杜吴鹏
  • 4篇高庆先
  • 4篇常学向
  • 4篇田自强
  • 3篇张恩琛
  • 2篇缪启龙
  • 2篇翟盘茂
  • 2篇任阵海
  • 2篇李艳
  • 2篇刘艳红
  • 2篇武美香
  • 2篇衡涛
  • 1篇李捍东
  • 1篇赵宗群

传媒

  • 10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草地学报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环境
  • 3篇中国园艺文摘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中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3
2007年
分析了温湿度变化对祁连山海拔3500。3600,3700和3800m处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土壤氮矿化量极差计,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影响最大,土层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影响较小;以土壤氮矿化比例极差计,温度和海拔影响最大,湿度其次,土层影响较小。温度对土壤氮的矿化影响显著(P〈0.05)。35℃下土壤氮矿化量最高,25℃下显著比5℃下高(P〈0.05);不同温度下土壤氮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为20%和40%下土壤氮矿化量较高,60%和80%下较低(P〈0.05),不同湿度下土壤氮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海拔3800m处土壤氮矿化比例最低。以土壤氮矿化速率计,5℃升高到15℃,Q10较高,15℃升高到25℃及25℃升高到35℃,Q10接近;以土壤氮矿化比例计,5℃升高到15℃,Q10较低,15℃升高到25℃以及25℃升高到35℃,Q10都接近2。结果说明在20%~80%土壤湿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将使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速率增加。
吴建国韩梅苌伟艾丽常学向
关键词:土壤氮矿化高寒草甸
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气候变化下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脆弱性分析,初步提出了适应对策,探讨了部分物种适应措施。气候变化下,珍稀濒危物种脆弱性表现在物种分布范围减少、破碎化和失去原分布范围、丰富度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物种灭绝、栖息地退化或消失等。珍稀濒危物种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分析物种自然适应机制,加强就地保护,增加种群数量,开展迁地和遗传保护,减少其它干扰,保护和恢复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适应对策等。每个物种需要分析目前濒危程度和气候变化下的脆弱性来提出适应对策。
吴建国吕佳佳周巧富
关键词:气候变化珍稀濒危物种
UV-B辐射增强对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20W和40W的UV-B灯辐射增强处理,测定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2008年8月3日,研究区大气温度从09:00开始上升,到14:00达到最高点,叶温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似;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从07:00开始上升,至13:00达到最高,之后下降;麻花艽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对照下最高,在40WUV-B辐射下最低;Pn在08:00—10:00最高,Gs在07:00—08:00最高,Ci在日出及日落时最高,E在09:00—13:00及14:00—18:00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日出后最高;Pn与Gs,叶片温度,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饱和水气压亏缺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相关系数较高.Pn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在2200~3000μmol/(m2·s)时变化不大;Gs和E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i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在800~3000μmol/(m2·s)时呈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将使高寒草甸植物叶片Pn,Gs,Ci,E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吴建国
关键词:UV-B辐射高寒草甸光合作用麻花艽
青海南部高原积雪期与生长季高寒草甸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的观测被引量:6
2016年
以静态箱采集气体和气相色谱分析气体浓度方法,测定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积雪期和生长季高寒草甸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结果表明在积雪集中期的3月3日和4日,积雪深度为9~10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1.33 g·(m^2·h)-1、N_2O通量为0.21 mg·(m^2·h)-1、CH_4通量为-0.19 mg·(m^2·h)-1;在积雪末期的4月30日,积雪深度在8~9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4.70 g·(m^2·h)^(-1)、N_2O通量为0.24 mg·(m^2·h)-1、CH_4通量为-1.23 mg·(m^2·h)-1;积雪深度小于4 cm时,土壤CO_2和N_2O通量较低或为负值,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小.土壤CO_2和N_2O通量与积雪深度呈正相关、土壤CH_4通量与积雪深度呈负相关(P<0.05),土壤CO_2与CH_4通量及CH_4与N_2O通量间呈负相关、土壤CO_2与N_2O通量间呈正相关.土壤CO_2和N_2O通量在生长季较高、在积雪末期其次、在积雪集中期较低;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其绝对值在生长季和积雪末期较大.结果说明积雪改变将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吴建国周巧富
关键词:积雪通量高寒草甸
土壤有机碳和氮分解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趋势与研究方法被引量:10
2007年
总结了土壤中碳和氮贮量与温度的关系、土壤碳和氮分解对温度时空差异和直接加热升温的响应,以及土壤碳和氮分解对低温冻结及冻融循环的响应趋势,讨论了其研究方法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气候变暖在短期内将使土壤碳和氮分解加速并引起CO2释放量增加,而长期过程中却并不一定会引起土壤碳和氮分解加速.合理解释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除了需要系统分析土壤碳和氮分解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机制外,还需要充分认识土壤碳和氮分解对温度变化响应的长期过程和短期过程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植被、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吴建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
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的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吴建国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土壤健康
祁连山中部云杉林和高寒草甸土壤N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以正交试验好气培养土壤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和高寒草甸下土壤N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土层和海拔的关系。结果显示:以土壤N矿化量极差计,土层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湿度影响较小;以土壤N矿化比例极差计,温度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湿度,土层影响较小。温度和温、湿度交互作用对土壤N矿化量影响显著,对土壤N矿化比例影响却不显著(P<0.05)。35℃下土壤N矿化量比5℃和15℃下高,而25℃与5℃和15℃下差异不显著;35℃下土壤N矿化比例比15℃下高,15℃与5℃和25℃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湿度下土壤N矿化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土壤N矿化比例比60%时低(P<0.05)。海拔高度3200 m处森林土壤N矿化量比3 500 m处高寒灌丛草甸土壤中低(P<0.05),3600 m与3400 m、3200 m及3500 m与3600 m差异却不显著(P<0.05)。0~15 cm土层土壤N矿化量比15~35 cm土层高,但两个土层土壤N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Q10在0.7~2.0,5℃升高到15℃较低,15℃升高到25℃及25℃...
吴建国苌伟艾丽
关键词:山地森林高寒草甸
我国鸟类特有种地理分布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分析了我国鸟类特有种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鸟类特有种中,分布区狭窄的有63种,分布区广泛的有8种,其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有38种,连续分布的有33种,留鸟有67种,候鸟有4种;大部分地区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低,但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在93°E~121°E或26°N~39°N范围内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高.我国鸟类特有种分布受气候因素限制,年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年降水量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辐照日数过长或过短等都将使鸟类特有种减少.鸟类特有种的适宜气候可分为低温干燥、较高温湿度、高温高湿和中等温湿度等类型,但以低温干燥和中等温湿度型为主.鸟类特有种丰富度与各气候要素相关系数较低,气候要素下丰富度变化呈抛物线型趋势,其中在年均气温为1~18℃,年降水量为500~1 300 mm的范围内丰富度较高.
武美香吴建国况明生衡涛
关键词:鸟类特有种地理分布气候要素
温度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光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气候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影响是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目前关于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光响应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开顶式小室(OTC)方法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叶室控温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典型植物-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光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u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1000~1200μmol·m^-2·s^-1时达最高,1200~3000μmol·m^-2·s^-1时变化不大,并且在10℃、15℃及30℃下较低、20℃和25℃下较高;叶片气孔导度也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在10℃和30℃下较低、15℃、20℃及25℃下较高;胞间CO2浓度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800~3000μmol·s^-1时变化不大,并且在10℃和15℃下较高、20℃、25℃到30℃时较低;蒸腾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在15℃、20℃和25℃较高、10℃和30℃时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1200μmol·s^-1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1200~3000μmol·m^-2·s^-1变化不大,在15℃、20℃和25℃下较高、10℃和30℃下较低。相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温度下,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OTC样方中比自然环境样方内要高。结果说明,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的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胞间CO2和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光响应有一定的影响。
吴建国
关键词:高寒草甸光合作用麻花艽
中国嵩草属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适应的气候特征被引量:25
2012年
为了明确嵩草属(Kobresia)植物分布与气候要素的关系,收集了嵩草属植物地理分布资料和气象台站气候数据,应用ArcGIS软件及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嵩草属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适应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嵩草属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广泛分布13种,间断分布10种,分布海拔为1400-5000m,经度和纬度范围分别为81-112°E和23-46°N。嵩草属植物适应的气候要素平均值范围:年生物学温度为4-19℃,年平均气温为0-20℃,年平均最高气温为7-28℃,年平均最低气温为-6-16℃,极端最高气温为25-40℃,极端最低气温为-37.0-0.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4-13℃和11-24℃,1月和7月最高气温分别为-7-23℃和18-30℃,1月和7月最低气温分别为-22-7℃和5-20℃,春夏秋冬季气温分别为-4-19℃、9-23℃、6-21℃和-11-15℃,温暖指数为23-159℃,寒冷指数为-36-0℃,年降水量为154-1500mm,春夏秋冬降水量分别为19-135mm、53-662mm、48-545mm和5-92mm,Holdridge潜在蒸散量为261-1100mm,Thornthwaite潜在蒸发量为399-895mm,干燥度为167-786,湿润指数为179-816,4-10月日照时数为990-2100h。在热量要素平均值较低和中等、降水量与干燥湿润度平均值中等或辐射时数平均值较高范围下分布种数较多。嵩草属植物适应的气候要素极值,年平均气温最小最大值范围为-6-21℃,年平均最低气温最小值最高气温最大值范围为-12-28℃,极端最低气温最小值最高气温最大值范围为-48-42℃,最冷最热月气温范围为-32-33℃,冬夏季最低最高气温范围为-20-25℃,降水量最小最大值范围为15-1800mm,干燥度最小最大值范围为7-890,日照时数最小最大值范围为701-2300h。在热量要素极值较低、降水量及干燥度极值中等或日照时数极值较大范围下分布种数较多。说明嵩草属植物主要适应于低温亚湿润型和中温湿润型气候。
吴建国周巧富
关键词:气温气候要素地理分布嵩草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