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莉

作品数:2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诱发电位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6篇微电极阵列
  • 5篇信号
  • 5篇体感
  • 5篇脉搏血氧
  • 4篇体感诱发电位
  • 4篇径向基
  • 4篇衬底
  • 3篇电刺激
  • 3篇电极
  • 3篇动态范围
  • 3篇信号同步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事件相关电位
  • 3篇双光束
  • 3篇相关电位
  • 3篇径向基函数

机构

  • 2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香港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25篇冯莉
  • 24篇谢小波
  • 24篇崔红岩
  • 21篇徐圣普
  • 17篇胡勇
  • 3篇蒲江波
  • 1篇及月茹
  • 1篇李丽娜
  • 1篇杨舟鑫
  • 1篇郝玲玲
  • 1篇王有为
  • 1篇李扬秋
  • 1篇汪建涛
  • 1篇韩之波
  • 1篇韩忠朝
  • 1篇李佳宁
  • 1篇罗伟峰
  • 1篇戚仁斌

传媒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天津市生物医...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觉-体感觉靶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跨模增进效应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听觉一体感觉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双模增进作用,探讨大脑认知过程不同脑区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躯体感觉功能正常、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在读研究生和大学生,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5岁:均为右利手。以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为考察对象,分析听觉一体感觉跨模靶刺激与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反应错误率)与事件相关电位(P3、P2幅值和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分别为(538±14)ms、(576±18)ms]、P3峰值潜伏期[分别为(455±17)ms、(479±18)m8]均显著大于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反应时间(461±20)ms,潜伏期(357±12)ms;P〈0.001]: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错误率[分别为(5.1±1.2)%、(19.3±3.1)%]显著小于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2.7±0.6)%;P〈0.001],说明大脑不仅对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且探测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单一靶刺激:不同靶刺激模式下.反应时间与P3峰值潜伏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8,P〈0.001),可以作为跨通道增进效应潜在神经过程的时间指标。结论双模靶刺激模式下存在明显的增进效应,大脑在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具有更优越的感觉信号神经整合机制。
崔红岩谢小波徐圣普冯莉胡勇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潜伏期幅值
脊髓监护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髓监护仪,其技术特点是:在机壳设有显示屏、控制按钮、前置放大器输入接口、刺激器输出接口和电源接口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前置放大器、刺激器、放大滤波电路、A/D转换模块、自适应滤波器、CPU、显示...
徐晗辉徐圣普胡勇谢小波崔红岩冯莉
文献传递
视网膜表面微电极阵列的设计
<正>目的视觉假体技术是通过在视网膜上植入一种生物微电极阵列刺激残存的内层视网膜细胞以产生视觉神经冲动,并传给视皮层,从而产生一定的视觉,它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和老年黄斑变性...
谢小波崔红岩胡勇冯莉徐圣普
文献传递
新型呼吸阻塞部位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呼吸阻塞部位检测仪,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机壳上设有三个导联接口并通过导联线与胸部电极、鼻-颈后部电极和咽喉部电极相连接;检测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刺激电路模块、人体电极、前级检测电路模块、数字处理...
徐圣普徐晗辉谢小波胡勇崔红岩冯莉蒲江波
文献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CD34+细胞接种在3个培养体系中:hUC-MSC条件培养液+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阳性培养基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完全甲基纤维素作为阴性培养基。培养14d观察集落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数≥50的造血集落单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成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hUC-MSC条件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集落形成单位,且以粒系和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为主(CFU-G 47.67±0.58、CFU-GM 48.67±4.73、CFU-M 3.00±2.00),未观察到红细胞系相关的集落形成单位。阳性培养基中各种集落形成单位均可见,阴性培养体系中无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组CD45+细胞比例为(97.43±2.1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中CD45+细胞比例(39.69±0.96)%(P<0.05)。结论:在体外hUC-MSC条件培养基能够促进CD34+细胞的发育分化,单纯hUC-MSC条件培养基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但不能促进向红细胞分化。
李丽娜韩之波王有为罗伟峰及月茹杨舟鑫冯莉戚仁斌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视听联合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时变源分析
2014年
目的 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V)、听(A)单独刺激和视听(VA)联合刺激早期阶段脑功能区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14例志愿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并将这3种任务的早期阶段分成不同子时间段进行偶极子源分析.结果 视觉、听觉刺激诱发的早期偶极子源定位在特定脑皮层功能区,并且偶极子的位置和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结论 脑功能区在视听刺激的早期阶段(<150 ms)对感觉信息存在动态的处理过程.
冯莉谢小波崔红岩徐圣普胡勇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视觉刺激听觉刺激
新型宽动态范围的脉搏血氧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宽动态范围的脉搏血氧测量系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包括双光束发光单元、前级检测放大电路、直流消除电路、缓冲放大单元、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双光束发光单元、前级检测放大电路...
徐圣普冯莉谢小波崔红岩徐晗辉
文献传递
基于FPGA设计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增强器模块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GA设计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增强器模块,其技术特点是:由信号转换电路、径向基函数电路、信号调整电路、LMS滤波器电路及输出调整电路连接构成,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原始信号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信号...
胡勇崔红岩谢小波冯莉高松坤柯丽萍
文献传递
体感电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视觉、听觉、体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体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体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被试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6岁:均为右利手。分别记录17例健康的被试者在视觉、听觉、体感单通道靶刺激下诱发的脑电图;对3类靶刺激下ERP的时域参数(幅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错误率)、脑源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类靶刺激模式下的ERP波形具有相似性,体感电刺激诱发的ERP幅值与视觉、听觉靶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峰值潜伏期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错误率也高于视觉、听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脑内源与视觉靶刺激相比具有相似性。结论相比于视觉、听觉靶刺激.大脑对于体感电刺激的探测难度高,敏感程度低:但从ERP的波形和幅值上看,体感电刺激可以诱发出稳定的、可被检测到的ERP波形,完全有可能应用于BCI系统作为一种新的ERP诱发模式。
冯莉谢小波徐圣普崔红岩胡勇
关键词:脑机接口事件相关电位
新型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脉搏血氧探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脉搏血氧探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弹簧夹紧机构、光源发射装置、光电转换装置和传感器线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光源发射装置的下部设有第一电磁屏蔽玻璃,在光电转换装置的上部设有第二电磁...
徐圣普冯莉谢小波崔红岩徐晗辉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