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开放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再治疗的疗效与耐药分析
- 目的:目前各国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再治疗的时机、方案没有指导意见。拟通过对CHB经治患者NAS再治疗的疗效及其耐药分析,探讨NAS再治疗时机、治疗方案。方法:104例研究对象为初次无间断NAS单药治疗至少3个月、...
- 谢榕符武岛胡家光祝美琴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钟少华何丽霞粱延秀黄小红郭稳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临床疗效耐药分析
- 文献传递
- 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BeAg阳性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程至少1年的停药患者,于基线、治疗后每个月、HBV DNA转阴后每3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和抗-HBe。停药后继续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停药后复发情况。分析停药时是否发生HBeAg消失/转换对复发的影响;比较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三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中,60%(36例)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8例患者未发生HBeAg消失(A组),停药后4个月内100%复发;6例患者发生HBeAg消失,但无抗-HBe(B组),停药后6个月内83.3%(5例)复发;46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C组),停药后6个月内50%(23例)复发,χ2=11.585,P=0.003,A组与C组相比,χ2=6.8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C组相比,χ2=1.333,P=0.248,χ2=2.327,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2个月(11例)、12~24个月(23例)、>24个月(C组12例),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00%(11例)、47.8%(11例)、8.3%(1例),χ2=19.377,P=0.000,A组与B组、C组相比,χ2=8.609,P=0.003,χ2=19.326,P=0.000,B组与C组相比,χ2=5.303,P=0.0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终点的基本指标,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治疗≤12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继续治疗>24个月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但对停药患者6个月内应密切随访观察。
- 梁延秀江建宁苏明华郭稳稳黄小红刘志红谢榕符武岛何丽霞钟少华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复发
- Photofrin联合碘化钾抗白色念珠菌光动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Photofrin(PF)联合不同浓度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KI)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C.albicans(DAY286),进行三部分实验分别为:(1)PF及PF联合KI介导的aPDT对C.albicans的杀伤作用。实验分为PDT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处理分别为:(1)PF-PDT,取10^(7)CFU/ml的C.albicans菌悬液1 ml与PF(终浓度分别为0.1、0.2、1、2和4μM)1 ml混匀,室温避光孵育30 min,行能量密度10 J/cm^(2)的蓝光光照;(2)PF+KI-PDT,取菌悬液1 ml与PF(终浓度分别为5、10μM)1 ml混匀,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再添加KI(终浓度分别为0、1、10、25、50和100 mM)1 ml后,行能量密度10 J/cm^(2)的蓝光光照。B组处理分别为:(1)仅加入PF或仅加入PF+KI,光照或不光照;(2)仅加入菌悬液,不加入PF、KI也不光照。(2)单线态氧猝灭剂叠氮化钠(sodium azide,NaN_(3))对PF+KI-aPDT抗菌作用的影响。实验分为aPDT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A组首先将107CFU/ml的C.albicans菌悬液1 ml与PF(终浓度为10μM)1 ml混匀后避光孵育30 min,然后分为4个小组:(1)不加入KI、NaN_(3),仅光照;(2)加入KI(终浓度为100 mM)后光照;(3)加入NaN_(3)(终浓度为50 mM)后光照;(4)加入KI、NaN_(3)后光照,4小组均采用能量密度10 J/cm^(2)光照。B组:空白对照组,仅接种菌悬液,不加入PF、KI、NaN_(3),也不光照。(3)两种荧光探针检测PF光化学特性。实验分为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 reagent,SOSG)组(A组)、羟基自由基荧光探针[3’-(p-hydroxyphenyl)-fluorescein,HPF]组(A0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先将SOSG(终浓度为10μM)与PF(终浓度为10μM)混匀,加或不加入KI(终浓度为100 mM),构成总体积200μl,光照;A0组将HPF(终浓度为10μM)与PF混匀,加入或不加入KI,光照;B1、B2组:不加PF及KI,分别加入SOSG和HPF,光照;B3、B4组:分别加入SOSG和HPF,两组均加入KI,不加PF,�
- 杨善林蓝丽娜黄力毅宣伟军何丽霞柒泳奇甑秀梅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碘化钾白色念珠菌光化学反应
-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初次使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CHB患者(HBeAg阳性50例,阴性23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至少1年,于治疗基线、病毒学应答前每个月、病毒学应答后每3个月检测HBV DNA、ALT、HBV血清标志物,观察治疗期间累计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转换率和耐药率;分析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对预测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定期检测肌酸激酶(CK)。结果 (1)HBeAg阳性、阴性累计病毒学应答率1年分别为96%、100%,2年分别为96%、100%,其中90%HBeAg阳性、95%阴性患者在24周获得病毒学应答;(2)HBeAg阳性者1、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8%、61%;(3)HBeAg阳性、阴性累计耐药率1年分别为2%、4%,2年分别为24%、11%;(4)12、24周HBeAg下降幅度预测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分别为0.2557、0.3844log PEIU/ml,12周HBeAg下降幅度≥0.2557log PEIU/ml、24周≥0.3844log PEIU/ml的患者较低于该值者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高,χ2值分别为28.996、15.036,P均=0.000(log-rank);(5)186人次查CK,78.8%数值超过参考范围(>140 IU/L),其中95.6%升高值在2级内,3级以上仅占4.4%。CK升高者无明显肌痛、肌炎,3~6个月内能自行下降至正常,无因CK升高而停药者。结论替比夫定对初治HBeAg阳性、阴性CHB患者疗效佳、安全性好。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可作为2年血清学转换预测指标。
- 谢榕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钟少华何丽霞梁延秀胡家光黄小红郭稳稳符武岛祝美琴王保健
- 关键词:抗病毒药
-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肾病综合征及甲亢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27岁,2010年8月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既往于6岁时患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曾接受输血治疗,无肾病和甲状腺功能(甲功)异常病史及家族史,未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丙肝治疗。2011年4月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为8.3×10。IU/mL,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2011年6月开始隔日1次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600万u,口服利巴韦林900mg/d,
- 吴晓莉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梁延秀何丽霞谢榕李仕华王保健卢爱连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重组人干扰素肾病综合征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甲亢
- 乙型肝炎病毒BCP/PC区准种特点研究
- <正>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基线血清BCP/PC区核苷酸准种复杂度及变异情况。方法研究对象:LAM组:LAM经治CHB患者14例,对照组:未曾进行抗HBV治疗CHB患者16例。实验方法:收集LAM组再次抗...
- 吴晓莉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王保健卢爱连钟少华李仕华莫燕燕梁鹏谢榕何丽霞符武岛胡伯斌付嘉鑫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再治疗的效果与耐药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NA)再治疗的效果及其耐药情况。方法104例研究对象为初次无间断NA单药治疗至少3个月、停药后再次NA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分为3组:A组39例,停药时已达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停药标准;B组33例,停药时未达到停药标准但HBVDNA〈1.0×10^3拷贝/mL;C组32例,停药时未达到停药标准且HBVDNA〉1.0×10^3拷贝/mL。比较基线ALT、HBVDNA、HBeAg水平对再治疗的影响,以及3组患者不同再治疗方案的累计耐药率。套式PCR检测HBVP基因区耐药变异位点。统计学处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与y。检验。结果基线ALT〈1.3×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ALT复常时间为2个月,ALT≥1,3×ULN的患者ALT复常时间为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1,P=0.023);基线HBVDNA〈5lg拷贝/mL的患者病毒学应答时间为1个月,HBVDNA≥5lg拷贝/mL的患者为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40);基线HBeAg阴性者病毒学应答及ALT复常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均早于HBeAg阳性者的2个月和4.5个月(z=2.580、2.304,均P〈0.05)。A组患者再治疗时病毒学应答时间及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均比初次治疗快,分别为(1.61±1.76)、(3.38±3.34)个月和(3.48±4.06)、(9.92±11,22)个月(Z=2、854、-1.094,均P〈0.05)。A组病毒学应答时间早于B、C组,分别为(1。61±1.76)、(3.13±3.06)和(3.41±3.26)个月(z=-2.025,P〈0.01;z=-2.474,P〈0.05)。A组累计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B、C组,分别为80.0%、36.8%和37.5%(χ2=4.368、5.100,均P〈0.05)。共有13例发生耐药,4例检测到基因型耐药;继续原方案治疗C组累计耐药率明显高于A、B组,分别为44Yoo、9%和0(χ2=5.019、6.588,均P〈0.05);采用无交叉耐药位点NA联合治疗�
- 谢榕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钟少华何丽霞梁延秀黄小红郭稳稳符武岛胡家光祝美琴
- 关键词:核苷类抗病毒药
- 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HCV基因型与干扰素的应答关系密切,HCV基因型的分布随地理位置变化而不同。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HCV感染者与HC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230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记录患者HCV传播途径,包括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其他(如文身、打耳洞、口腔治疗等)、不明原因等。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HCV NS5B区段后,将得到的PCR终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注册的标准株全基因序列比对出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析传播途径与HC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NS5B区段PCR终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目的条带为377 bp,电泳条带显示较清晰。230例样本中222例成功扩增并得出HCV基因型分型:1a亚型27例(12.16%),1b亚型102例(45.95%),2a亚型11例(4.95%),3a亚型15例(6.76%),3b亚型29例(13.06%),6a亚型34例(15.32%),6d亚型1例(0.45%),6e亚型1例(0.45%),混合型(1b+6c)2例(0.90%)。经输血途径传播者93例,经静脉药瘾途径传播者56例,经性途径传播者21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36例,经不明原因途径传播者16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输血途径以1型多见;静脉药瘾途径以1型、3型、6型多见;性途径以1型、3型多见。结论随着传播途径的改变,HCV基因型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其中经输血途径传播的HCV基因型以1b亚型为主;静脉药瘾途径以1a、3b、6a亚型为主;性途径以1a、3b亚型为主。
- 朱明月苏明华江建宁廖柏明韦智陈旭刘志红韦麒滕春玲何丽霞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基因型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全程管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临床转归的影响
-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与全程管理对慢性乙肝肝炎(CHB)及乙肝肝硬化(LC)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002年2月至2013年3月建立CHB、LC规范NAs抗病毒治疗随访队列,对患者全程管理、定期监...
- 江建宁卢爱莲符武岛梁延秀郭稳稳李仕华苏明华钟少华王保健吴晓莉刘志红何丽霞谢榕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期间,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血清前基因组RNA(pgRNA)的动态变化对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1)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62例研究对象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队列,接受NAs治疗均获得HBV DNA完全病毒学应答且维持应答时间>3年。(2)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基线、HBV DNA首次应答和维持应答1、2、3年各个时间点血清pgRNA载量。(3)分析基线HBV DNA和pgRNA相关性、治疗期间血清pgRNA变化、血清pgRNA累计阴转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观察终点pgRNA阳性率与治疗后各时间点pgRNA水平:EASL停药标准的关系。结果(1)基线HBV DNA和pgRNA呈中度正相关(r=0.789,P<0.01)。(2)治疗期间,血清pgRNA载量逐渐下降(P<0.01);HBV DNA首次应答和维持应答1、2、3年时的血清pgRNA累计阴转率分别为:22.6%(14/62)、37.1%(23/62)、37.1%(23/62)、41.9%(26/62)。(3)治疗期间影响血清pgRNA变化的亚组分析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pgRNA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6(lg copies/mL)组高于基线HBV DNA载量≤6(lg copies/mL)组(P=0.001);基线HBeAg阳性组高于基线HBeAg阴性组(P<0.001);HBV DNA病毒学应答时间>6个月高于HBV DNA病毒学应答时间≤6个月组(P=0.003)。(4)观察终点时,达到和未达到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停药标准患者的血清pgRNA阳性率为48.5%对68.9%(P=0.103)。结论(1)CHB患者长期有效NAs治疗,可持续获得血清pgRNA消减;(2)动态定量检测血清pgRNA,有助于判断NAs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尤其在血清HBV DNA不可检测之后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耗竭状态;(3)血清pgRNA可以作为评估安全停药的指标补充。
- 零小樟王荣明苏明华臧伟伟邓德丽胡伯斌曹汴川吴育龙何丽霞刘志红梁蘅恺江建宁
-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