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文慧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5篇英译
  • 4篇翻译
  • 3篇女作家
  • 3篇作家
  • 2篇译介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女作家作品
  • 2篇作家作品
  • 2篇文化身份
  • 2篇文学
  • 2篇化身
  • 2篇国女
  • 1篇戴乃迭
  • 1篇当代小说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得失
  • 1篇性别
  • 1篇性意识
  • 1篇意识形态

机构

  • 4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付文慧
  • 1篇王恩冕

传媒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外国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女作家作品英译合集:文学翻译、性别借用与中国形象构建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以"文革"后中国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女作家作品英译合集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对这一政府文化宣传机构主导的译介行为予以考察和研究,包括其编辑原则、翻译特点及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等,同时运用性别研究的全新视角对这一翻译项目予以阐发。该项目的特点在于以女作家为身份特色,但又将最能凸显女性本体意识,代表女作家创作新潮流的女性主义创作摒弃在外,在选材上强调社会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女作家在一定程度上与男作家无差别地担当了反映中国社会现状的任务。通过英译合集,中国文学出版社对外呈现了一个走出"文革"阴霾,秉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市井化、生活化的多元中国形象。
付文慧
关键词:女作家
翻译家朱虹:中国“漫游者”的声音--兼观中国文学英译理论与实践之得失被引量:6
2014年
在从事英译事业的本土女性译者中,朱虹以英美文学学者、女性主义学者和译者三重身份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多重文化身份铸就了其独具一格的翻译风格。本文从性别意识和人文学养两个视角考察了文化身份对其翻译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阐释了朱虹灵活多变的归化式译介策略以及译作呈现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可行性路径以及国内学界应用西方理论阐释本土翻译现象的问题。
付文慧
关键词:文化身份女性意识
从中国大陆当代小说的英译透视影响翻译文本选择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大陆80年代后出现的两个重要流派(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代表作品的英译情况,揭示中国和英语国家出版机构和译者在选择文本时的侧重点和选择性以及构建和再现的不同的小说文学和文化形象。针对中英世界各自侧重的流派、...
付文慧
关键词:翻译文本选择意识形态诗学取向
文献传递
文学译介选材与中国女性形象构建——以1979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之女作家作品英译合集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聚焦1979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所推出女作家作品英译合集的选材问题,从形象学视角探讨中国文学出版社通过选材所构建的中国女性形象与西方固有刻板印象相比有何进步;从性别研究视角探讨其实际构建和试图构建的中国理想女性形象之间有何悖论,以彰显其贡献和不足,为未来中国的对外译介行为提供借鉴。中国文学出版社的贡献在于:其本着民族本位意识,力图展现中国新时期现实社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尤其侧重呈现城市普通女性形象,有助于弥补英语世界对中国女性片面化、类型化塑造的缺陷;不足之处在于:其对中国理想女性的形象构建呈现双重标准:部分入选作品力图呈现获得解放、走向社会、独立自主的积极正面的中国女性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在赞扬或神化的外衣下无意中宣扬了符合男权价值标准和审美观的女性形象。
付文慧
关键词:女作家中国女性形象
新时期中国女作家与异域传播:不同视阈与定向诠释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在梳理1979~2010年间新时期中国本土女作家作品英译实绩的基础上对比本土和英语世界两种不同的译介路径,考察各自的译介性质、目的、特征以及策略,并着重从政治、性别和审美诗学三个维度阐释英语世界的译介行为,探究其诠释偏好以及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渊源,展示因此构建的中国女作家作品样态,解释与本土原始图景之间的差异和错位;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察本土译介行为,凸显官方身份与性别政治之间的交织与利用,揭示官方声音对女作家性别身份的借用,突出本土构建正面自我形象的努力,以期认清"他者"之成见,厘清他我之关系,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付文慧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
北平沦陷时期翻译状况初探
2014年
1937-1945年北平沦陷时期,译事活动并未停滞,单行本或合集形式的译著陆续零星面世,各类报纸杂志更是普遍开设译作栏目。政治局势、译介载体性质以及译者个人文化立场、艺术趣味之间的复杂交织,使该时期的译事面貌呈现出很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官办杂志《中国文艺》译作风格多元化的努力背后,折射出本土知识分子疏离日伪政治、秉承"五四"新文学旨趣的独立姿态。
付文慧王恩冕
关键词:沦陷区翻译
多重文化身份下之戴乃迭英译阐释被引量:38
2011年
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阈关照戴乃迭的英译活动,考察中、英以及女性多重文化身份宰制下的戴乃迭如何发挥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尽量以文学审美而非政治的标准发掘译介文学作品,展现出学者的独立姿态;以独特的女性关怀、浓厚的中国情怀和明晰的读者意识为旨归,在译本选择和文本操控方面体现出迥异于本土及西方同仁的鲜明特色。
付文慧
关键词:戴乃迭英译文化身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