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海兵

作品数:3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低分子量有机...
  • 6篇沉积物
  • 4篇深渊
  • 4篇微表层
  • 4篇纳米
  • 4篇环境友好型
  • 4篇海沟
  • 4篇海洋微表层
  • 4篇贝壳粉
  • 3篇有机物
  • 3篇中肋骨条藻
  • 3篇贻贝
  • 3篇近海
  • 3篇采集板
  • 3篇采样
  • 3篇采样效率
  • 3篇舱底
  • 3篇舱底水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机构

  • 31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教育部
  • 3篇青岛海洋科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5篇丁海兵
  • 17篇杨桂朋
  • 11篇孙承君
  • 4篇李小云
  • 3篇孙立群
  • 2篇曲凌云
  • 2篇刘春颖
  • 2篇刘宗丽
  • 2篇蒋凤华
  • 2篇随伟伟
  • 2篇郑立
  • 2篇王勇
  • 2篇陆小兰
  • 2篇李琪
  • 2篇杨敬民
  • 2篇吕丽娜
  • 2篇陆道明
  • 2篇周玉娟
  • 2篇李文娟
  • 2篇张梦洁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进展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芬顿试剂与过硫酸氢钾及微生物联合处理舱底水的方法
一种芬顿试剂与过硫酸氢钾及微生物联合处理舱底水的方法,包括1)将舱底水调节成pH=2~4,加入芬顿试剂进行氧化处理;反应结束后调节至pH>7,静置除去沉淀,可重复芬顿试剂氧化处理;2)将经过芬顿试剂氧化后的舱底水调...
梁皓瑞丁海兵王勇杨敬民孙承君
文献传递
两种新型聚丙烯酰胺电泳胶电泳特性及保质期研究
2021年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技术。传统的基于Laemmli方法(Laemmli胶)制备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胶(SDS-PAGE)能够基于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分离蛋白质,蛋白质分离性能良好,但存在电泳时间长、保质期短等缺点,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用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等成分代替Laemmli胶中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盐酸盐(Tris-HCl)作为缓冲物质,获得I型和II型两种新型电泳胶。电泳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型电泳胶保持了Laemmli电泳胶优良的蛋白质分离性能,并能够耐受更高的电压,具有更快的电泳速度。加速寿命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型电泳胶具有比Laemmli胶和现在流行的商业预制胶更长的保质期。新型I电泳胶比新型II电泳胶分离性能更好,保质期更长,在37℃可储存15天,相当于在4℃的保质期15个月。
李戈辉李戈辉邸铭洋王长城杨桂朋杨桂朋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分离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
脂类化合物在中国近海缺氧海水中的降解过程模拟研究
底层海水季节性的低氧/缺氧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河口/近海与陆架浅海生态系统安全的要素之一。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主要河口及附近海域如长江口、珠江口经常观测的季节性缺氧现象,伴随着频繁发生的赤潮,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研究有机...
李文娟杨桂朋随伟伟陆小兰孙立群丁海兵
文献传递
一种纳米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首先以贻贝贝壳粉作为载体,无需加入保护剂,利用液相还原法结合紫外光辐射催化方法制备具有贝壳基体的纳米金材料,去除贝壳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纳米金颗粒。本发明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制备周...
孙承君李小云丁海兵蒋凤华
文献传递
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生长过程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产生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本文首次选取海洋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考察它们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变化情况,探究藻类生命活动对海水中LMWO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均能向培养液释放乳酸、乙酸和甲酸,且灭菌生长条件下更有利于中肋骨条藻和赫氏圆石藻培养液中LMWOAs的积累。中肋骨条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积累乳酸和乙酸,而赫氏圆石藻在生长过程能够积累乙酸和甲酸。两种藻的细胞密度与培养液中pH值均和培养液总LMWOAs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两种藻均能向海水释放LMWOAs,是海水LMWOAs的来源。在指数生长阶段,这两种藻释放的LMWOAs在海水中的积累对海水pH值影响显著。
刘晓娜李戈辉陈颖杨桂朋丁海兵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低分子量有机酸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
海洋中的有机酸是海洋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链的脂肪酸和短链的有机酸。海洋有机酸对调整海水中的pH值起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形成多种复杂的络合物,增加海水中痕量金属的溶解性。海洋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海洋有机物的重要组...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
关键词:低分子量有机酸
文献传递
一种海洋微表层采样方法
一种海洋微表层采样方法,包括:步骤S1:将采样装置放置于海面上方的工作位置;步骤S2;确定采集板的最低位置、最高位置和运行速度;步骤S3:升降系统驱动采集板垂直于海面向下运动至最低位置;步骤S4:升降系统驱动采集板垂直于...
李遵伟丁海兵尹航史景文柴瀛张立新
文献传递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水中CH_4和DMSP的垂直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北段从表层到超深渊海水中甲烷(CH_4)及二甲基硫(DMS)的前体物质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海水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1.49~3.87nmol/L。其上层海水甲烷平均浓度最高,有明显的次表层极大现象。雅浦海沟氧最小层海水的甲烷平均浓度最低;在500~1 000m中层水中甲烷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1 000m以下至底层甲烷浓度继续升高。研究海区溶解态DMSP(DMSPd)和总DMSP(DMSPt)平均浓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颗粒态DMSP(DMSPp)的平均浓度随深度呈波动式变化,在中层达到最大。雅浦海沟CH_4和DMSP浓度垂直变化受浮游生物、微生物、光照、温度、压力、大洋环流等的复杂影响。在真光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200m至底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显示光照条件是造成雅浦海沟不同深度海水CH_4和DMSP浓度相关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张梦洁孙承君孙承君丁海兵
关键词:深渊
一种近岸海水pH值的检测方法
一种近岸海水pH值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海水中各种理化参数的检测,实现对富含有机物的近岸海水pH值的准确检测。其技术步骤包括:采集海水样品,海水样品各理化参数的检测,各种酸的解离常数的计算,各组分碱度的分析和计算。本发明考虑...
吕丽娜丁海兵陆道明孙承君梁皓瑞
文献传递
雅浦海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对雅浦海沟4 500和6 500m两个深度的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总有机碳和多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垂向变化规律,采用元素比值法追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了沉积物中的生物化石组成,探讨了化石分布特征与地形结构、深海环流及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的4 500m深度深渊沉积物自上而下由含硅质黏土逐渐向钙质软泥过渡,其中的沉积断层可能与深海环流或滑坡有关;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下的6 500m深度超深渊沉积物属于硅质软泥,可能是重力流导致的表层沉积物堆积,这种沉积作用有利于有机碳的埋藏。该区域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源、陆源和火山源;底层流属于氧化环境,可能有南极底层水的流入。第四纪以来,雅浦海沟应无大规模火山喷发,而海沟东侧的卡罗琳海岭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在不断下沉。
岳新安闫艺心丁海兵孙承君孙承君
关键词:地球化学元素生物化石物源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