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慧
- 作品数:22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人民医院仁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转移性肺钙化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国外研究显示,尸检和骨扫描发现60%~80%的透析患者存在转移性肺钙化(MPC),而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
- 刘抗寒黄安兰梁玉梅饶慧施文剑黄峰
- 关键词:透析患者维持性并发腹膜骨扫描
- 白藜芦醇抑制兔实验性骨关节炎血清白介素-6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兔实验性OA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OA有效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0只按Hulth法建立OA模型,再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B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C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Dh组)、中剂量组(Dm组)和低剂量组(Dl组)。按设定剂量连续灌胃给药45 d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6含量,切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用HE染色,采用双盲法在光镜下按Wakitani法对关节软骨病理改变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并将IL-6含量与组织形态学评分指数做相关分析。结果①C组以及Dh、Dm、Dl组动物的关节病理改变评分指数均低于B组(P<0.01),其中Dh、Dm组的作用强度优于C组(P<0.05);②B组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h、Dm、Dl组和C组中IL-6含量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h组的作用强度优于C组(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中IL-6含量与关节病理改变的形态学评分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能降低兔实验性OA血清中IL-6的浓度,其强度成剂量依赖关系,其中高剂量的白藜芦醇作用强度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②白藜芦醇抑制血清中IL-6含量与Wakitani法组织形态学评分指数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
- 饶慧高洁生高戈童敏
- 关键词:骨关节炎白介素-6白藜芦醇硫酸氨基葡萄糖
- 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例L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mL,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组蛋白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T细胞组蛋白H3和组蛋白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 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 关键词:组蛋白类狼疮肾炎蛋白尿
- 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CD4+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 例LN 患者均来自我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 年推荐的...
- 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15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5例C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5例中有7例分别以多发性单神经炎(3/7)、胃肠道病变(2/7)及皮肤病变(2/7)为首发症状。全部病例周围血嗜酸细胞增高,活检显示CSS的3种典型的病理改变通常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结论CSS单次活检可能看不到病变全貌,必要时需进行多次活检。
- 饶慧刘跃华蒋明
- 关键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嗜酸细胞病理检查
-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首发或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两者合并发生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罕见。我科确诊1例以TTP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经积极救治后病情获得缓解,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曾清华饶慧黄安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青霉素
-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临床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饶慧蒋明
- 关键词:血管炎活组织检查
- 倍他米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14例疗效观察
- 1998年
- 倍他米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14例疗效观察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黄安兰饶慧凌文涛我们于1987年7月至1996年12月采用倍他米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14例,并与强的松治疗本病患者100例做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
- 黄安兰饶慧凌文涛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倍他米松药物疗法疗效
-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究来氟米特(LEF)联合糖皮质激素(GCS)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该院收治SLE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环磷酰胺(CTX),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LEF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Uprc)、血清白蛋白(ALB)、肾功能(Scr)、白细胞(WBC)、IL-8及IL-10水平,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rc、Scr、IL-10及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ALB及IL-8水平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Uprc、Scr、IL-10及SLEDA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及IL-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SLE疾病上均具有明显的疗效,但LEF联合GCS较CTX联合GCS作用更为明显,更有利改善IL-8与IL-10水平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饶慧肖嫦娟曾清华谢硕珊徐湘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 三甲氧基二苯乙烯对小鼠巨噬细胞产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胞核因子-κB活性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三甲氧基二苯乙烯(BTM)对小鼠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PS)诱导后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RAW246.7小鼠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BTM或白藜芦醇,再加入LPS活化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L929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检测TNF-α的活性,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BTM和白藜芦醇本身对L929细胞无细胞毒性;经不同浓度BTM和白藜芦醇处理后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水平及表达NF-κB的阳性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BTM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α及表达NF-κB的能力大于白藜芦醇,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活性及NF-κB的阳性细胞率均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TNF-α的活性和NF-κB的阳性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BTM和白藜芦醇在浓度为5~80μ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抑制TNF-α的产生,且BTM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NF-κB活化的能力犬于白藜芦醇。
- 曾清华饶慧高洁生
- 关键词: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