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曲海

作品数:15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肺癌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4篇术后
  • 4篇肿瘤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癌患者
  • 3篇并发
  • 2篇单孔
  • 2篇胸部
  • 2篇胸腔镜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纵隔
  • 2篇外科

机构

  • 14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15篇陈曲海
  • 12篇陈敏东
  • 12篇徐子迅
  • 8篇梁登峰
  • 4篇谢建将
  • 4篇邓卫兵
  • 3篇陈文广
  • 3篇白文杰
  • 2篇温东东
  • 1篇吕德雄
  • 1篇邓伟雄
  • 1篇黄达德
  • 1篇陈敏东
  • 1篇刘璐
  • 1篇封国生
  • 1篇赵俐
  • 1篇王思荣
  • 1篇张东升

传媒

  • 4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比单孔、单操作孔及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对比观察单孔、单操作孔及三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5例早期NSCLC患者,分为单孔组(38例)单操作孔组(42例)和三孔胸腔镜组(45例),观察3组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单操作孔及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所有3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总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及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NSCLC已可取代三孔胸腔镜技术,其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其中单孔手术对设备及胸腔镜医师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要求更高,故在设备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优先选择。
谢建将陈敏东陈曲海陈文广梁登峰徐子迅白文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二甲双胍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乳酸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乳酸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Annexin V/PI和API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特异性的检测,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化情况。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检测乳酸生成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主要在细胞周期的G1期发生。采用二甲双胍凋亡诱导,对照组未做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aspase-3 m RNA(1.12±0.56)、Caspase-9 m RNA(1.10±0.29)的表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31,0.72±0.26)。Transwell结果显示,第7d二甲双胍组体外迁移细胞数(2.69±0.56)明显增加;二甲双胍组细胞活力(52.39%±5.96%)下降;二甲双胍组乳酸生成(12.89±1.03)明显降低。[结论 ]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与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存在G1期细胞周期阻滞的周期特异性,且此过程中发生了caspase活化,抑制细胞活性及迁移侵袭能力,降低乳酸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谢建将陈敏东陈曲海梁登峰徐子迅吕德雄白文杰
关键词:二甲双胍肺肿瘤A549细胞细胞周期
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的临床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ARD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36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治疗时间3~30天,平均(8.1±4.7)天;成功脱机33例(91.7%),存活32例(88.9%),死亡4例(11.1%);死亡原因:胸部创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失血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降低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陈曲海陈敏东王思荣
关键词:肺挫伤急性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治疗
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根治性手术的32例患者为B组,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6个月的WHOQOL-100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WHOQOL-100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B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发症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改善均显著优于根治性手术。
徐子迅陈曲海
关键词:保乳手术根治性手术早期乳腺癌并发症
单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单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胸外科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孔胸腔镜组(单孔组)102例,三孔胸腔镜组(三孔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与三孔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单孔组患者的术后胸腔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三孔组[(4.3±1.3)d vs(5.9±1.7)d,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单孔组患者的皮质醇、生长激素和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三孔组(P均<0.05),但两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孔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也明显低于三孔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较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轻机体术后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谢建将陈敏东陈曲海陈文广梁登峰徐子迅白文杰
关键词:肺癌应激反应炎性反应
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疾病的临床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纵隔髓外造血(EMH)的临床特点,从而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总结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双侧后纵隔骨髓外造血组织多发瘤样增生,并对近10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2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需行手术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确诊髓外造血。结论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是一种罕见特殊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当临床中遇到发生在后纵隔脊柱旁的占位性病变,同时患有贫血的患者应考虑EMH的可能性,给予经皮穿刺或者胸腔镜下活检来取得细胞学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梁登峰张东升陈敏东陈曲海徐子迅
关键词:髓外造血瘤样增生贫血纵隔肿瘤
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后痊愈率为95.5%,手术后30 d内病死率为4.5%,术后并发症有心律失常15例,肺部感染7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肺不张3例,肾功能不全2例,胸腔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42.4%,22.2%。结论高龄肺癌患者能否手术重要的是肺癌的分期和患者心肺功能的测定。肺叶切除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不必过分强调行全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梁登峰黄达德邓卫兵陈敏东陈曲海徐子迅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手术高龄
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价值
2012年
目的研究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进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60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后引流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存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明显,并且手术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子迅陈曲海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楔形切除
乳腺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引流的对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引流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收治并实施乳腺癌手术的患者5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术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加压包扎引流进行术后治疗;定期对所有患者术后身体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舒适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多且无明显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乳腺癌术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较加压包扎引流疗效明显,且持续负压引流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对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陈曲海陈敏东
关键词:乳腺癌
胸部损伤伴多发伤141例创伤评分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创伤评分研究胸部损伤伴多发伤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41例胸部损伤伴有其他身体器官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作创伤院内评分和临床治疗分析。采用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按不同分值分组比较。结果全组伤重病死率7.8%(11/141),其中住院24小时内伤重病死率4.3%(6/141)。住院24小时以后伤重病死率3.5%(5/141)。ISS≤15分轻伤组无严重内脏并发症和伤重死亡发生;ISS为16~24分严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12%,病死率是16%;ISS:25—39分危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57%,病死率是50%;ISS分值超过25分的严重伤组和危重伤组的创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是28.2%,伤重病死率是28.2%。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早期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对伤重评分ISS值超过25分的伤者,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治疗内脏并发症;AIS—ISS评分是从总体水平客观量化评价损伤程度,评估严重损伤的生存概率,对临床医师诊断标准化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陈敏东邓卫兵陈曲海徐子迅梁登峰
关键词:胸部损伤多发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