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莲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6篇角膜溃疡
  • 5篇真菌性
  • 5篇真菌性角膜
  • 5篇真菌性角膜溃...
  • 5篇微生物敏感试...
  • 5篇抗真菌
  • 4篇菌药
  • 4篇抗真菌药
  • 3篇眼部
  • 3篇药物
  • 3篇药物敏感
  • 3篇药物敏感性
  • 3篇药物敏感性分...
  • 3篇真菌
  • 3篇真菌药物
  • 3篇术后
  • 3篇镰刀
  • 3篇镰刀菌
  • 3篇敏感性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9篇陈晓莲
  • 16篇钟兴武
  • 9篇何宏
  • 7篇丁辉
  • 5篇刘红山
  • 4篇吴娇婵
  • 3篇梁洪光
  • 3篇刘俐娜
  • 3篇葛坚
  • 3篇聂昊辉
  • 3篇陈家祺
  • 2篇陈海波
  • 2篇邢建强
  • 2篇孙明霞
  • 2篇杨军
  • 2篇吴挺飞
  • 2篇黄娟
  • 1篇刘良平
  • 1篇黄挺
  • 1篇蔡志伟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曲霉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伏立康唑滴眼液对兔眼烟曲霉菌(Aspergil- lus fumigatus)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烟曲霉菌(CTCC 3.2910)性角膜炎模型,右眼为接种眼。接种动物按临床评分分为...
陈家祺孙明霞赵春顺刘长秀陈晓莲
文献传递
2.4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Corvist ST对28例患者术前1d,术后3、6d,1mo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比较。结果:受检眼术前术后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二次压平时间(A2T)、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均有差异(F=10.534、11.655、14.734,均P<0.05)。术后3d测得A1L较术前及术后6d显著升高,A2T则显著降低(P<0.05)。术前1d与术后6d比较,A2L、A2T均无差异(P>0.05)。术后3、6d CCT大于术前1d(均P<0.05)。CCT在术后3d达到最大值,术后1mo恢复术前水平。结论: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术后1mo各项参数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杨军何宏陈晓莲丁辉钟兴武
关键词:角膜生物力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抗真菌药物单用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对镰刀菌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的镰刀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24株临床分离致病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测定他克莫司分别联合4种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24株)MIC范围分别是64~256μg/ml、1~8μg/ml、2~8μg/ml和1~8μg/ml。氟康唑与他莫克司对12.5%菌株(3/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伏立康唑与他莫克司对4.2%菌株(1/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那他霉素与他莫克司对16.7%菌株(4/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两性霉素B与他莫克司对29.2%菌株(7/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均对少部分镰刀菌有联合效应,无拮抗效应。
陈晓莲丁辉刘红山何宏吴娇婵胡献铝钟兴武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溃疡微生物敏感试验镰刀菌
海南省8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1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确诊病例81例81眼的基本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种群分布特点、患者年龄分布特点、患病季节分布构成比以及疾病危险因素。回顾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式,计算角膜溃疡坏死组织的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涂片结果阳性率,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选取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1例81眼,其中男54眼,女27眼,年龄中位数51岁。角膜外伤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岁患病人数45眼(55%),占比最大;其次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组28眼(35%);≤30岁人群组8眼(10%),占比最小。第一季度是全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高发时段,患病人数占36%。81份真菌培养样本阳性例数71眼,阳性率88%。80份角膜坏死物涂片样本,阳性样本共41眼,阳性率51%。真菌涂片阳性检出率低于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0,P<0.0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34眼(48%),不产孢子菌11眼(15%)。治疗上均采用了多种抗真菌药物治疗,23眼(28%)联合角膜清创+结膜瓣遮盖术治疗;9眼(11%)联合角膜移植术;7眼(9%)联合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中国海南省本岛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最主要致病菌是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高发季节为1~3mo。患者多有角膜外伤史。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是目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真菌涂片相比较,真菌培养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何宏刘红山陈晓莲吴娇婵钟兴武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学
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ITS测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运用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测序技术对不产孢子菌进行菌属鉴定,揭示海南岛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选取海南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并镜检确定为不产孢子菌的真菌菌株19株,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感染性眼病患者眼部感染组织,接种于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37℃温箱孵育7~21d后,镜检未发现生殖结构。采用玻璃研磨器研磨联合化学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核糖体ITS保守序列,通过GenBank基因数据库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致病菌种属。结果:经PCR扩增后19株样本菌均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19株不产孢子菌分属12个种属,包括可可毛色二孢子菌6株,月状弯孢霉1株,节菱孢霉菌2株,neodeightonia subglabosa 2株,红贝菌1株,肉座菌1株,多喙茎点霉1株,红色毛藓菌1株,深海曲霉菌1株, roussoella siamensis 1株,撕裂蜡孔菌1株、茄病镰刀菌1株。结论:ITS基因测序技术可较准确地鉴定不产孢子菌的种属,是对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我国海南岛这一热带地区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种属多样。
何宏杨军陈晓莲钟兴武
关键词:病因学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 2 0 0例 ( 2 0 0只眼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 ,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检出率较低( 7 0 0 % ) ,而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高 ( 1 4 6只眼 ,73. 0 0 % ) ;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 1 2 9只眼( 88 .36 % ) ,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革兰氏阴性细菌 1 7只眼( 1 1 .0 4 % ) ,以大肠埃希氏菌、淋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多见。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敏感 ,而对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急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临床工作中应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抗菌素进行治疗 ;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病原学诊断和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晓莲刘杏钟兴武梁洪光蔡志伟梁志光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结膜囊药物敏感性分析表皮葡萄球菌
两种飞秒激光LASIK术后泪液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患者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FS200组术后的TBUT有较VisuMax组更少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TBUT值均低于术前(F=100.37,P<0.01;F=112.25,P<0.01)。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SⅠt明显低于术前(F=42.15,P<0.01;F=37.27,P<0.01)。术后1wk时FS200的FL(Z=4.28,P<0.01)和VisuMax组(Z=4.83,P<0.01)均较术前增多,但在1mo时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研究表明两种飞秒激光制瓣ASIK术后的TBUT、SⅠt以及FL的变化一致,但是VisuMax飞秒制瓣LASIK术后的TBUT有比FS200飞秒制瓣LASIK手术更快恢复的趋势。
刘俐娜钟兴武陈海波邢建强吴挺飞陈晓莲
关键词:飞秒激光泪膜破裂时间
光学离焦性近视眼视网膜pax-6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幼猴光学离焦性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 pax- 6基因的表达情况 ,探讨pax- 6基因是否参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和正视化过程。 方法 选用猴龄为 1~ 3个月的恒河猴 9只 ,采用配戴眼镜或施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 ,造成幼猴视网膜光学离焦。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视网膜 pax- 6基因的表达 ,并与非光学离焦眼进行比较。 结果 远视性光学离焦导致幼猴玻璃体腔增长速度加快 ,形成近视眼 ,其视网膜 pax- 6基因表达量明显比正常对照眼高 (t=3.4 80 ,P=0 .0 0 4 )。 结论 远视性光学离焦幼猴的视网膜 pax- 6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表明 pax- 6基因可能参与视觉依赖的眼球生长和正视化过程。
钟兴武葛坚邓文国陈晓莲聂昊辉黄娟
关键词:视网膜手术
广州地区化脓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的变迁
研究:近三年来广州地区化脓性角膜溃疡病原体的种类,并分析致病菌的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 —2006年801例化脓性角膜溃疡标本的致病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本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致病菌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冀建平陈家祺黄挺方旺梁洪光陈晓莲
文献传递
伏立康唑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新一代氮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VCZ)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作对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38-A方案,共对3属43株眼部常见分离真菌进行研究,VCZ、AMB和FCZ体外单独用药时分别取100%、100%和≥80%的生长抑制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采用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parapsilosis,ATCC22019)。结果VCZ对白色念珠菌的MIC90最低(0.016μg/mL),对镰刀菌菌属的MIC90值偏高(4μg/m),对曲霉菌属的MIC50、MIC90分别为0.125μ/mL和1斗g/mL,明显低于AMB(分别为0.5、2μg/mL)。除白色念珠菌外的其他眼部分离菌株对FCZ耐药(MIC90≥128μg/mL)。VCZ对镰刀菌和曲霉菌的体外抑制率均为100%,高于AMB的61.5%和46.7%。结论VCZ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均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其眼用剂型的开发对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明霞陈家祺刘长秀江丽芳陈晓莲梁洪光
关键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微生物敏感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