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立君

作品数:50 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双季稻
  • 20篇季稻
  • 16篇土壤
  • 12篇稻田
  • 12篇水稻
  • 10篇双季稻田
  • 9篇还田
  • 8篇施肥
  • 8篇干物质
  • 6篇施肥模式
  • 6篇土壤微生物
  • 6篇晚稻
  • 6篇微生物
  • 6篇秸秆还田
  • 6篇干物质积累
  • 5篇稻区
  • 5篇双季稻区
  • 5篇作物
  • 4篇氮肥
  • 4篇冬季覆盖作物

机构

  • 50篇湖南省土壤肥...
  • 5篇湖南大学
  • 3篇湖南生物机电...
  • 3篇南县农业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容县农业局

作者

  • 50篇郭立君
  • 45篇肖小平
  • 44篇唐海明
  • 42篇汤文光
  • 37篇汪柯
  • 34篇李超
  • 33篇程凯凯
  • 12篇杨光立
  • 7篇孙耿
  • 6篇李微艳
  • 6篇张帆
  • 5篇曾贤杰
  • 5篇杨茜
  • 4篇孙玉桃
  • 4篇彭志红
  • 4篇孙继民
  • 4篇尹颛斌
  • 3篇徐一兰
  • 2篇叶桃林
  • 2篇杨茜

传媒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作物研究
  • 2篇Agricu...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2篇2019
  • 10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双季稻田晚稻少耕机插方法
本发明属于双季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季稻田晚稻少耕机插方法,晚稻及时播种;早稻按期收获;晚稻少耕灭茬,对全田只旋耕一遍,将稻茬及稻草旋入表层泥土即可;晚稻适龄机插,合理密植;晚稻机插后灌水。本发明通过少耕即全田只旋耕...
李超肖小平程凯凯汪柯郭立君汤文光唐海明潘孝晨黄颖博
文献传递
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探明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基肥∶分蘖肥=5∶5(T1)、基肥∶分蘖肥=7∶3(T2)和轻简化一次性施肥(T3)等3种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份中,T2处理机插晚稻大田全生育期最短,均为98 d,T3处理大田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4 d和101 d; 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CK处理最矮;T2处理茎、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T1、T3和CK处理。各处理产量表现为T2> T1> T3> CK,施肥各处理间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2处理最高,晚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54 kg/hm2(2015)和6703. 5 kg/hm2(2016),比CK处理平均增产67. 36%和9. 16%。T2处理的植株对N、P、K素总积累量最高,T3处理次之,CK处理最低。因此,基于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水稻产量等方面的情况,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施用纯N 180 kg/hm2条件下,机插晚稻早期基肥与分蘖肥比例对物质积累与产量影响并不大。
潘孝晨唐海明唐海明聂泽民肖小平李超汤文光程凯凯汪柯
关键词:晚稻施肥养分积累干物质积累
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为推动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本研究在稻草还田基础上设置不施氮常密(T1)、常氮常密(T2)、常氮增密(T3)、减氮常密(T4)、减氮增密(T5)5种双季稻栽培模式,研究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基肥减施总氮量的20%,增加密度27.3%)的0~10 cm、10~2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与常氮常密无显著差异,但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8.8%,碱解氮总库容量显著降低10.7%。与常氮常密相比,减氮增密可显著降低双季稻田的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氮素损失量及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51.7%及15.5个百分点;早、晚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33.6%、23.0%,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5.9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生理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6.3%、3.7%。表明稻草还田下短期内的减氮增密不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全氮库容,但会显著降低土壤的碱解氮库容,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肖小平李超唐海明汤文光程凯凯郭立君汪柯潘孝晨
关键词:稻草还田双季稻氮素利用率
一种基于油-稻系统的蚯蚓生态种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油‑稻系统的蚯蚓生态种养方法,涉及生态种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田块面积对田埂宽度及高度进行相应的增加,将田埂系数控制在2%以内,以期为蚯蚓提供充足的避难空间,确保蚯蚓的安全过渡;所述田埂的设计,既增加...
李超肖小平郭立君程凯凯唐海明汤文光汪柯文丽
文献传递
南方丘陵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南方丘陵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CO:常规施肥+有机肥;CB,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CP:常规施肥+钾肥)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CO>CP>CB>CK处理,全生育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植株根系干重、茎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O处理植株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CO处理穗长显著高于对照;CP处理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CO、CB和CP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36%、13.08%和22.10%,增产原因主要是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唐海明汤文光殷玉梁刘国栋杨光立郭立君汤海涛张帆刘杰肖小平
关键词:春玉米施肥模式生物学特性
一种洞庭湖区棉花套种芥菜时空借位利用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洞庭湖区棉花套种芥菜在资源上的时空借位利用栽培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棉花选择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棉品种,芥菜选择早熟、高产品种;棉花先于油菜种植,采用带状开厢,厢面宽为18...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汪柯郭立君杨光立
文献传递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肖小平郭立君孙继民刘杰李微艳
关键词:水稻施肥模式干物质
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9年
为推动稻草焚烧、高氮低密等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在稻草还田下设置:常氮常密(T1)、常氮增密(T2)、减氮常密(T3)、减氮增密(T4)4种双季机插栽培模式,研究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下,T4通过早、晚稻基肥减施总氮量的20%,增密27.3%,显著提高了成穗率、有效穗及结实率(P<0.05),早、晚稻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重较T1仅分别减少3.3%、1.3%,早稻产量较T1增加1.6%,晚稻仅降低0.5%,周年产量增加0.4%。稻草还田下,早、晚稻T4的生育期较T1缩短2 d,有利于保障晚稻适龄机插;早、晚稻的个体SPAD及净光合速率(Pn)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群体叶面积衰减率、群体表观转运率、SPAD衰减率及Pn衰减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以T4最低。综上,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虽然抑制了机插双季稻的个体生长,但提高了抽穗期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及转运能力,增加了产量库容量而获得高产,为双季稻区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超肖小平唐海明汤文光程凯凯郭立君汪柯唐友云
关键词:稻草还田生物学特性
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3
2016年
研究湖南省农作制度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指导该区域农作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近60多年来的年鉴统计数据,对湖南省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主体模式及布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对策。首先,介绍了湖南省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农作物种类、人均耕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近60多年来农作制度的变化过程。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减少,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下降,非粮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重快速上升;水稻单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湖南省农作制特点,可划分为湘北商品型、湘中湘东城郊型、湘南外向型和湘西特色型现代农作制发展区。其次,阐明了湖南省发展稻田现代农作制所面临的问题,如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全省人均耕地仅为0.06 hm2;冬闲田面积增加,冬闲田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从强化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协调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稻田多熟制、提升稻田现代农作制科学技术体系等发展对策。通过提出稻田现代农作制的战略调整,建立科学的现代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可为提升湖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汪柯郭立君李超杨光立
关键词:稻田
不同耕作方式及泥浆沉实时间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泥浆沉实时间对晚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1)、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2)、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3)和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4) 4个处理对晚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年份均以T4处理的水稻植株最高,分别为100. 5和99. 4 cm; 2个年份均以T1处理全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01和98 d;均以T4处理全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6和102 d;植株茎、叶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745. 05、1867. 35、14 932. 2 kg/hm2(2016年)和3681. 15、1861. 05、14 897. 25 kg/hm2(2017年);水稻产量高低顺序均表现为T4、T2、T3、T1。植株茎、叶、穗及地上部分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T4处理的地上部分氮、磷、钾素积累量比T3处理分别增加9. 7、2. 32、10. 3 kg/hm2(2016年)和9. 7、2. 22、10. 3 kg/hm2(2017年)。因此,综合考虑生育期、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等因素,以T4处理最佳。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
关键词:晚稻耕作方式干物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