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性状况是控制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储层在纵向上粒度韵律性、渗透率非均质对含油性在纵向上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粒度较粗、物性较好的部位往往含油性较好;隔夹层越薄,分布范围越小,油气越容易发生垂向运移,对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也起重要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结论研究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砂体平面展布、层内岩性和物性差异以及隔层分布等因素影响储层含油性分布。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分布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评价油藏、预测有利含油区带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有指导意义。
- 张庆朱玉双郭兵李莉邵飞
- 关键词:砂体展布岩性储层非均质性
- 安塞油田王窑特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研究
- 靳文奇李忠兴唐华苏志峰王亚平陈雷毕义君刘锦玉余存刘渊郭兵
- 项目属于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涉及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多个专业。主要针对特低渗油田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特低渗油田剩余油的微观形成机理、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判定标准、精确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安塞油田
- 井径测量方法、井径测量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井径测量方法、井径测量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井径测量方法包括:至少两次向清空的油气井注入钻井液至油气井的目标位置;根据钻井液的至少两个注入量,确定油气井的至少两个容积;根据至少两个容积和目标位置对应的井段长...
- 王贺强丛谧马翠岩郭海涛刘连凯王子毓郭兵温韬
- 海上单筒双井卧式井口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单筒双井卧式井口装置,涉及井口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油管四通,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套管头,与第一接口连接;至少两个采油树组件,至少一个采油树组件与第三接...
- 王贺强郭海涛郭怡辉郭兵马翠岩王子毓温韬
- 西峰油田长8和长6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研究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成岩相对西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和长6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观察、图像粒度、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毛管压力分析对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造成长8及长6储层孔隙度丧失的主要因素,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改善其物性的重要途径;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成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控制。结论长8与长6砂岩在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是造成长6砂岩较长8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 刘小洪罗静兰刘新菊靳文奇党永潮胡友洲郭兵
-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西峰油田
-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the eastern area of Pre-Caspian Basin as an example被引量:8
- 2012年
- 滨里海盆地东部盐下下二叠统层序SⅢ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海沉积,该区钻井分布少、砂体厚度薄、典型地震相标志少,常规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沉积砂体分布范围不明确.利用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技术,对层序SⅢ的高位体系域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对地层切片的解释,精细刻画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在不同时期的平面分布范围,预测了沉积相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 王一博朱筱敏王继平郭兵王明
- 关键词:编辑部
- 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以华池油田长3油藏华152块为例被引量:25
- 2008年
- 利用不同流动单元的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的试验研究,为提高油层开采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块长3储层流动单元可分为A,B,C 3类,存储性能和渗透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A,B,C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流体进入次序、流体驱替方式和剩余油类型上的不同。流体总是优先进入A类流动单元,其次进入B类流动单元,C类流动单元流体进入困难,在水驱油时,注入水无法进入C类流动单元;流体驱替方式不同,A类流动单元油驱水为非活塞式,而B类和C类流动单元油驱水均为活塞式;水驱油之后剩余油类型不同,A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小绕流形成的小簇状油块和厚膜状残余油,而B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大绕流形成的大簇状油块和珠状、滴状残余油。不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差别是造成各流动单元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还表明,研究区C类和B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加大挖潜力度。
- 朱玉双柳益群赵继勇党永潮毕义君郭兵刘正伟
- 关键词: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华池油田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