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细胞
  • 4篇加权成像
  • 4篇肺癌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肉芽肿性
  • 2篇肉芽肿性乳腺...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炎

机构

  • 12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12篇贺小平
  • 7篇苗重昌
  • 3篇卞光军
  • 2篇王德华
  • 2篇冯永利
  • 1篇陈磊
  • 1篇周胜利
  • 1篇徐春玲
  • 1篇张波
  • 1篇张树宝
  • 1篇颜广林
  • 1篇何文景
  • 1篇曹刚
  • 1篇江顺滨
  • 1篇周莹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鼻咽部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累及鼻咽部的18例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资料。结果: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12例,软组织增厚6例,淋巴结肿大13例,12例鼻咽部肿块轻中度强化。病变可浸润鼻腔、口咽、舌根及扁桃体,与头长肌可分界。结论: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MR I能够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浸润的程度,并与鼻咽部炎症及鼻咽癌鉴别。
贺小平苗重昌
关键词:鼻咽腔淋巴瘤CTMRI
髓母细胞瘤骨转移的MRI诊断及临床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骨转移的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髓母细胞瘤术后骨转移病例4例,分别行脊柱、髋关节或股骨MRI扫描,根据MRI检查结果运用常规分割法放射治疗。结果:4例中脊柱转移2例,髂骨及股骨颈转移1例,股骨下段转移1例,均表现为骨质内块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经局部放射治疗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髓母细胞瘤可以发生骨转移,MRI检查能够明确转移的范围和数目,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局部放射治疗。
苗重昌曹刚贺小平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骨转移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PA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多层螺旋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征象,10例经临床治疗后行CTPA复查并与临床结果对照指导治疗。结果:40例肺动脉栓塞(PE)病例中,中央型PE32例,周围型PE8例。肺动脉内栓子表现为中心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的充盈缺损。经治疗复查CTPA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MS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并为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贺小平周胜利徐春玲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及CT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与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身螺旋CT扫描仪进行颅脑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均发生在基底核内囊区,表现为斑片状、点片状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其中双侧11例,单侧28例,合并有豆状核区钙化29例,钙化呈斑块状、斑点状及砂粒状。结论:基底核区钙化的存在是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外伤所致脑组织的不均匀肿胀,引起基底核区钙化的移位,使血管受压,导致供血区域的脑组织梗死是基底核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因素。
张树宝颜广林张波贺小平
关键词:脑梗死脑损伤病理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并研究其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GM、18例浆细胞乳腺炎和41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患者MRI图像特征,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病变中心区、边缘区及平均ADC值差异。结果GM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浆细胞性乳腺炎常伴乳头溢液、疼痛及乳头内陷,乳腺癌发病年龄偏大。DCE-MRI显示肉芽肿性乳腺炎多为非肿块样病变、环形强化、边缘毛刺少见,与乳腺癌的形态、边缘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6.473,47.230,39.685;P〈0.01);GM乳腺内导管扩张少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171,P〈0.01)。GM脓肿中心区低于脓肿边缘区ADC值[ADC值为(0.89±0.23)×10^(-3)mm^2/s,(1.25±0.33)×10^(-3)mm^2/s,P〈0.01],GM脓肿中心区ADC值低于乳腺癌中心区ADC值[ADC值为(0.89±0.23)×10^(-3)mm^2/s,(1.22±0.29)×10^(-3)mm^2/s,P〈0.01]。结论GM的DCE-MRI特征性表现为环形强化,中心区ADC值低于边缘区。GM、浆细胞乳腺炎及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征有利于三者的鉴别。
贺小平苗重昌周莹冯永利郭甜甜陈聚惠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诊断及鉴别
贺小平
动态对比增强MRI与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病理证实为NSCLC并首次接受化疗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3.0 T MRI行DCE-MRI和DWI扫描,并测量各参数值,包括最大强化率(MER)、强化斜率(slope)、廓清率(WR)和ADC值。根据化疗3个月后肿块最大径改变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参数的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的差异,根据参数变化率行ROC曲线分析,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法分析治疗后参数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15例)治疗前ADC值、MER、slope值分别为(1.15±0.09)×10-3 mm2/s、1.13±0.28、(3.76±1.27)%,而无效组(25例)相应值分别为(1.34±0.33)×10-3mm2/s、0.78±0.16、(2.63±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3.152、4.556,P值分别为0.027、0.032、0.009),即有效组ADC值更低,MER、slope值较高。治疗1个月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变化率分别为(20.43±6.40)%、(2.98±1.65)%,slope变化率分别为(-61.80±19.21)%、(-30.80±11.16)%,有效组ADC值的上升率及slope值的下降率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5、3.280,P值分别为0.009、0.020)。ADC变化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z=0.790),诊断效能最高。化疗后ADC变化率、MER变化率和slope变化率与肿瘤最终缩小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7、0.396、0.532,P值均〈0.05)。结论 DCE参数和ADC值对早期评价NSCLC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能够敏感地显示肺癌化疗早期的反应。
贺小平苗重昌卞光军王德华江顺滨冯永利
关键词:肺癌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在预测肺癌组织分型及分化程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选择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合适b值,并探讨ADC值与肺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首诊病理证实的120例肺癌患者行前瞻性MR扫描,应用b值为400、600、800 s/mm2时获得T2WI、DWI图像,根据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选择最佳b值并测量肺癌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ADC值与肺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肺癌肿块在T2WI为等高信号,DWI图像上为高信号。当b值为600 s/mm2时DWI图像的SNR和CNR较高,此时测量肺癌的ADC值,腺癌ADC值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和腺癌ADC值随着分化程度增高而上升,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值为600 s/mm2的DWI序列检查利于肺癌病变的检出。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状况,有助于肺癌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
陈磊苗重昌卞光军贺小平
关键词:肺癌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对比噪声比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合DWI与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联合预测NSCLC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12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CE-MRI、DWI检查;比较两组DCE-MRI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_(e))]、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研究组不同恶性生物学行为患者DCE-MRI、DWI参数,分析DCE-MRI、DWI参数与研究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组1年后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及DCE-MRI、DWI参数,通过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根据预测因素构建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组K^(trans)、K_(ep)、V_(e)较对照组高,ADC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i-67指数患者K^(trans)、K_(ep)、V_(e)、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K^(trans)、K_(ep)、V_(e)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i-67指数呈正相关关系,ADC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i-67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i-67指数、K^(trans)、K_(ep)、V_(e)、ADC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选出6个预测因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trans)、K_(ep)、V_(e)、ADC,logistic回归证实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trans)、K_(ep)、V_(e)、ADC均与NSCLC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将以上因素构建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15,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临床效用。结论:DCE-MRI(K^(trans)、K_(ep)、V_(e))、DWI参数(ADC)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临�
王宝雪贺小平张英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38例,在治疗前1周内、治疗1周期和治疗2周期3个时间点进行MRI-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治疗3个月后肿块最大径改变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值变化率的差异;化疗前后3次ADC值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两组化疗后ADC值的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肺癌肿块ADC值低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ADC值,治疗后肿块和淋巴结ADC值上升,两者对化疗的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期后肿块及淋巴结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肺癌肿块和纵隔肺门淋巴结的ADC变化监测化疗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90.9%、77.8%,特异性分别为63.4%、66.7%;化疗前后ADC值增大率与肿瘤缩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DWI在评价肺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DC值的变化可监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早期疗效。
贺小平苗重昌王德华卞光军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