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渭生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网络成瘾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视域
  • 1篇学生网络
  • 1篇游戏
  • 1篇职业倦怠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社会认知理论
  • 1篇使用动机
  • 1篇视域
  • 1篇同辈
  • 1篇青少年网络
  • 1篇青少年网络成...
  • 1篇人格障碍

机构

  • 5篇西北政法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学院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6篇许渭生
  • 1篇韩海燕
  • 1篇李瑛
  • 1篇游旭群
  • 1篇兰岚

传媒

  • 2篇中国特殊教育
  • 2篇心理学进展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矫治被引量:7
2007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通过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结合网络成瘾所导致的异常人格表现,提出电脑游戏、网络交际、网络色情、信息超载等网络使用方式,造成许多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通过分析现有的矫治措施,为更好地预防和矫治网络成瘾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许渭生兰岚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游戏人格障碍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李瑛许渭生游旭群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动机网络依赖
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欺凌现象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尽管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但它也成为了网络欺凌的场所。网络欺凌在儿童和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网络欺凌对欺凌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网络欺凌的研究较少,并且大部分以社会学、教育学或法律为主要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综合前人的一些研究,从个人、同伴、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如何防止网络欺凌建言献策。
刘言许渭生
关键词:家庭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构建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许渭生韩海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依据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网络成瘾问题都可以在其自我同一性上找到根源。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者的同一性发展水平落后,不能很好地解决同一性危机,并进而表现出诸多症状。而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网络成瘾行为。
许渭生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欺凌的成因:三种理论解释被引量:1
2020年
网络欺凌成因有三种理论解释: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学习和强化来学会网络欺凌;日常活动理论认为网络欺凌是有动机的犯罪者(网络欺凌者)、合适的目标(网络受害者)和缺乏监护或父母监督三个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压力理论认为经历过压力和负性情绪的个体更有可能参与网络欺凌。以上三种理论不仅有助于预测欺凌者和受害者的行为,而且可以用来帮助指导针对网络欺凌者个体化干预的发展。
刘言许渭生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