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栓塞
  • 2篇导管
  • 2篇血管瘤
  • 2篇介入
  • 1篇胆管
  • 1篇导管灌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血供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引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造影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治疗
  • 1篇植入

机构

  • 4篇南京鼓楼医院...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蔡明诚
  • 4篇凌冰
  • 3篇陈东民
  • 2篇凌冰
  • 2篇陈东民
  • 1篇朱蒙蒙
  • 1篇牛磊
  • 1篇李国均
  • 1篇张庆桥
  • 1篇王玉荣
  • 1篇杨春
  • 1篇周平
  • 1篇董正夫
  • 1篇王玉荣

传媒

  • 2篇微创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髂动脉96.52%、股动脉96.03%、腘动脉91.75%及膝下动脉血管的通畅率92.14%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26%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12%vs 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4.011、5.713、4.778、4.017、5.772,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行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通过控制血糖、降压等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凌冰韩绪生王玉荣蔡明诚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介入影响因素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和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显示:ALT、AST、T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增高,给予护肝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增强CT,见血管瘤增强效应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血管瘤术前平均直径(6.74±2.16)cm,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直径分别为(5.74±1.34)cm和(3.15±0.90)cm(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惠本军李国均陈东民凌冰蔡明诚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血管瘤
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和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甲氨蝶呤(MTX)灌注及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胎盘植入患者16例,采用5F子宫动脉导管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缓慢灌注MTX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7~ 10d对胎盘未自行排出者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子宫动脉MTX灌注及栓塞术,5例胎盘于7d内经阴道自行排出,11例于术后7~ 10d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均1次性将植入的胎盘组织清除干净;术后14~43 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结论 子宫动脉MTX灌注及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胎盘植入安全、有效.
惠本军张庆桥戚亚兰乔风雷陈东民凌冰蔡明诚
关键词:胎盘植入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及DSA、MRI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9髋)成人早期NFHA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患髋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灌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4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80 mL,结合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药物综合治疗。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并避免负重3个月,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DSA检查见动脉主干闭塞5髋中,3髋再通;动脉分支闭塞9髋中,6髋再通;毛细血管闭塞6髋中,5髋股骨头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静脉淤滞3髋,3髋血液回流加速;混合型16髋中,14髋血供明显改善。MRI检查见髋关节积液吸收好转23例,坏死骨基本吸收2例、部分吸收12例、新骨形成4例,无1例进展。术后随访3~41个月,失访7例,术后疼痛缓解占95.8%(23/24),疼痛消失占50.4%(13/24),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活动度改善占96.5%(23/24),运动能自如行走者占61.2%(15/24),步行距离延长者占94.6%(18/24)。本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2例血管痉挛,未发生夹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ANFH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DSA、MRI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惠本军陈东民朱蒙蒙牛磊杨春蔡明诚凌冰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
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颌面部血管瘤一般是以手术为主,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病变大,范围广,切除不彻底及术后复发之虞。加之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为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制备成乳剂选择性动脉栓塞6例颌面部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凌冰陈东民周平蔡明诚王玉荣
关键词: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栓塞
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及胆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PTCD穿刺成功率100%(32/32),32例均保留外引流管,支架放置成功率75%(24/32);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皮肤瘙痒迅速消失,黄疸逐日消退,食欲增加;24例胆管支架植入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PTCD及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临床症状缓解快,有利于抗肿瘤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凌冰陈东民董正夫蔡明诚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