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冰
- 作品数:48 被引量:43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若干问题探析被引量:15
- 2022年
- 在非遗保护中,标准不应被理解为狭义的技术标准,而应是一个融技术和文化于一体的广义的标准概念。它在形式上也应包括政府出台的各种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制法规、工作条例、操作指南等,即非遗保护的工作标准,以及各行各业自行制定的管理标准;在内容上则应将文化标准有机地融入到技术标准中去。无论是工作标准还是技术标准,都需要有学术标准做支撑。所谓学术标准,就是学术界基于研究实践提出的对于文化事象的定义、分类以及对其内在逻辑的界定。学术标准可以为非遗保护标准的制定提供知识框架,也能给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带来文化自信。未来非遗保护标准的建设应在标准化与文化多样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技术要素与文化要素、物与人、整体性与局部性、稳定性与活态性、权威性与民间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既符合中国国情和非遗本质特性、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路径。
- 王霄冰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标准学术标准民俗学
- 德国巴伐利亚州家乡文化保护协会负责人访谈录被引量:1
- 2012年
- 访谈时间和地点:2010年12月22日,慕尼黑市内巴伐利亚家乡文化保护协会(Bayerischer Landesverein für Heimatpflege)总部①一、开场白王霄冰(以下简称"王")
- 王霄冰
- 关键词:家乡文化保护合作出版乐器号角
- 中国皮影戏在德国的传播与相关文物收藏
- 2020年
- 德国人对中国皮影戏的接受与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来华德国人所接触到的皮影戏,中德两国的皮影剧团在德国的演出,一些学者和皮影戏爱好者对剧本、乐器、皮影戏人物剪影及其他道具的收集和收藏。虽然部分藏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损毁,但至今仍有许多皮影戏文献和文物保存在德国的公共机构之中,可供欣赏和研究之用。
- 白瑞斯叶进(译)王霄冰
- 关键词:民俗文物皮影戏
- 公祭节日与当代城市人文空间的构建被引量:3
- 2016年
- 在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官方举办的公祭活动正逐步地从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典礼,转变成为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现代化节日,担负着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当代市民精神、构建城市人文空间的重要功能。为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在打造新型的公祭节日时,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对活动内容及其形式加以改革,以提高节日的公共性和亲民性。
- 王霄冰
- 关键词:公祭节日祭孔市民社会人文空间
- 国祀、民祭与地方公祭——中、日、韩祭孔礼仪传承模式之比较
-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是建立在礼制基础之上的。王朝多设有礼部,管理天子和百官的礼仪行为。凡有礼部统一制定、天子本人或选派官员执行的祭祀类典礼,可称为国家祀典。其功用在于昭示国家的意识形态,为国运和人民祈福,同...
- 王霄冰
- 祭孔礼仪的标准化与在地化被引量:7
- 2015年
- 祭孔礼仪(旧称释奠礼)制度的形成,有赖于历史上的一些王朝和君主在整饬与统一礼仪标准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实施在古代也主要凭靠政府的支持和推动。20世纪以来,祭孔礼仪在东亚各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与风貌,在基本形制上主要出现了古礼和今礼两大类别。在追求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祭孔礼仪的"在地化"势在必然,而新一轮"标准化"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介入,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世界各国崇孔尊孔者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建立在他们对于释奠礼仪及其信仰表征的本真性的自觉追求之上。
- 王霄冰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动态"的精神产品,在衡量其本真性时,应从其基本的性质、结构、形态和功能出发,找出一个作为保护依据的"本生态"。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实践当中,当事人往往会对其本真性做出明显带有主观色...
- 王霄冰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
- 文献传递
-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成与现实意义
- 2024年
-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祭典的祭祀对象是上古帝王和历代名人而显得特殊,其保护实践饱受争议。公共祭祀的行为源于上古巫祭,在王朝时期得以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的祭祀礼仪。今天仅有少数祭典得以传承,一般以地方公共祭典的形式举办,多数已入选政府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祭典类非遗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国家层面,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增强内在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怀;二是在地方层面,活化利用好这笔遗产,可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在个人层面,能为处于物化状态的当代人提供神圣体验和精神滋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共同构成了支撑当代中国人的两大信仰力量。保护祭典类非遗的关键,在于深入挖掘祭典的文化内涵和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要义,以重塑祭典的神圣性、审美性与社会性。
- 王霄冰
- 关键词:祭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记忆神圣性
- 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过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祭模式不仅是历史发展使然,而且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地方公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操作得当,便可充分发挥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历史功用。
- 王霄冰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日韩
- 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被引量:3
- 2008年
- 文章利用文字、图画以及考古发掘几方面的资料,考证古典时期玛雅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以及古代玛雅人对于冥界和灵魂世界的想象。
- 白瑞斯王霄冰
- 关键词:丧葬死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