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8例经CT和MRI证实的腔梗患者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分析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伴发疾病等对PSD的影响。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31.2%(43例);多为轻度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为重;与非PSD组比较,PSD组患者年龄≥65岁、文化程度低、伴高血压病的比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SD正相关(r=0.988,P<0.01)。梗死灶多发或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的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梗死灶或其位于皮质下白质的患者(均P<0.01)。结论腔梗患者PSD多为轻度,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PSD与病灶部位、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有关。
- 张君陈春富王维李继川郁飞宇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 伴有CNS损害的原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记忆力减退、饮水呛咳5d,意识恍惚2d"于2011-03-10入院。患者于2011-03-05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尚可走路,伴饮水呛咳,记忆力减退,无头痛、发热、呕吐等,在当地医院行脑CT检查(2011-03-06)未见异常,予脱水、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1d,症状进行性加重;
- 王维阮喜云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 王维陈春富许亮苏歆李继川张君王国卿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LOGISTIC模型
- 难治性偏头痛的诊断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1年
-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展成难治性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有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种。目前难治性偏头痛缺乏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2006年,美国头痛协会难治性头痛专家小组制定了难治性偏头痛和难治性慢性偏头痛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依据,此标准很有希望被列入未来的国际头痛学会头面痛分类中。本文综述了难治性偏头痛的定义、诊断标准、影响因素等。
- 王维陈春富
- 关键词:难治性偏头痛偏头痛影响因素
- 左乙拉西坦预防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 <正>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及与氟桂利嗪联合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难治性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每晚1次和联合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盐酸氟桂利嗪5 mg每晚1次,治...
- 王维
- 文献传递
- 左乙拉西坦预防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及与氟桂利嗪联合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难治性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每晚1次和联合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4周(基线)、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计算总有效率。观察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单药组和联合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01)。与单药组比较,治疗12周联合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01),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01),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单药组、联合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01),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5.4%)高于单药组(50.0%)(P=0.010)。两组不良事件较少,患者能耐受。结论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单药及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难治性偏头痛安全有效,联合预防效果更好。
- 王维陈兴旺陈春富张君郁飞宇李继川
-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