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川
-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观察普瑞巴林对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的疗效。方法 69例符合偏头痛和药物过度使用头痛患者,每次口服普瑞巴林75~150 mg,每日2次,连用3周后,缓慢停药;观察期间,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连用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以评定疗效。结果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以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普瑞巴林可以改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停用止痛药物后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头痛程度。
- 李继川陈春富张君郁飞宇
- 关键词:普瑞巴林偏头痛视觉模拟评分
-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比较晚发型偏头痛和青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晚发型偏头痛患者(晚发型组)和40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晚发型组19例(47.5%)发病有明显诱因,青年组3例(7.5%)有明显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偏头痛6例(15.0%),无先兆型33例(82.5%),偏瘫型1例(2.5%);青年组先兆型偏头痛15例(37.5%),无先兆型25例(62.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比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晚发型组单侧头痛及额部头痛的比率及头痛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双侧头痛及全头痛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伴面色苍白、厌食及口干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头痛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偏头痛相比,晚发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有诱因的比率高,出现先兆症状少,头痛程度轻,多为双侧及全头痛;易合并自主神经症状。
- 苏歆陈春富张君李继川
- 关键词:偏头痛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 王维陈春富许亮苏歆李继川张君王国卿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LOGISTIC模型
- 普瑞巴林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观察
- 目的:调查分析偏头痛致残程度及偏头痛患者药物滥用的发生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对药物过度使用头痛患者进行替代及预防治疗。
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1年8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头痛专病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偏头痛患者...
- 李继川
- 关键词:偏头痛视觉模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 文献传递
- 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有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有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2例MOH、98例非MOH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痛发作状况、用药史和药物戒断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偏头痛致残程度评估量表(MIDAS)评定患者的头痛程度及其致残程度。结果 MOH组的年龄、病程及有偏头痛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或长于非MOH组(均P<0.05);VAS评分及MIDA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MOH组(均P<0.001)。MOH组患者中过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最多(12例,54.5%),其他有吗啡、苯二氮艹卓类和中成药。结论 MOH的有关因素为年龄、病程及家族史,其头痛和致残程度明显重于无MOH患者。MOH患者过量服用的药物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多。
- 李继川陈春富郁飞宇张君
- 关键词:偏头痛
- 左乙拉西坦预防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及与氟桂利嗪联合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难治性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每晚1次和联合组给予左乙拉西坦0.25 g+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4周(基线)、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计算总有效率。观察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单药组和联合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01)。与单药组比较,治疗12周联合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01),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01),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单药组、联合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01),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5.4%)高于单药组(50.0%)(P=0.010)。两组不良事件较少,患者能耐受。结论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单药及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难治性偏头痛安全有效,联合预防效果更好。
- 王维陈兴旺陈春富张君郁飞宇李继川
-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偏头痛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8例经CT和MRI证实的腔梗患者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分析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伴发疾病等对PSD的影响。结果本组PSD发生率为31.2%(43例);多为轻度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为重;与非PSD组比较,PSD组患者年龄≥65岁、文化程度低、伴高血压病的比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SD正相关(r=0.988,P<0.01)。梗死灶多发或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的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梗死灶或其位于皮质下白质的患者(均P<0.01)。结论腔梗患者PSD多为轻度,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PSD与病灶部位、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有关。
- 张君陈春富王维李继川郁飞宇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 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大约影响20%的人口.其中大部分是16-44 岁之间的女性.而卒中是一种突发的由于血管原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发生于50 岁以上,是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偏头痛与脑卒中...
- 李继川陈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