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肺癌
  • 4篇癌组织
  • 3篇食管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标志物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食管鳞状
  • 2篇食管鳞状细胞...
  • 2篇食管鳞状细胞...
  • 2篇细胞癌组织
  • 2篇MIRNA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7篇河南省肿瘤医...
  • 6篇郑州大学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0篇王生
  • 5篇王启鸣
  • 4篇王慧娟
  • 4篇贺春语
  • 4篇马智勇
  • 4篇朱辉
  • 4篇李鹏
  • 3篇闫相涛
  • 2篇樊青霞
  • 2篇张国伟
  • 1篇程鹏
  • 1篇马卫国
  • 1篇高云
  • 1篇李少梅
  • 1篇郭苹
  • 1篇张伟杰
  • 1篇汤虹
  • 1篇何爱莲
  • 1篇王莉莉
  • 1篇别良玉

传媒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RNA-31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1的表达情况与肺癌的诊断、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吸烟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方法对75例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miR-31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是癌旁正常组织的6.48倍(P<0.001)。吸烟患者miR-31的表达量是不吸烟患者的3.06倍(P=0.033)。在NSCLC中,与肿瘤长径≤3 cm肿瘤相比,长径>3 cm肿瘤中miR-31的表达量较高(P=0.045)。无论淋巴结转移与否,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结论 miR-3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不同肿块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吸烟的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肺癌的筛查、诊断及预测肿块大小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王生王启鸣王慧娟李鹏马智勇樊青霞
关键词:肺癌MIRNA生物标志物
食管鳞癌组织环氧化酶-2表达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b-FGF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58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b-FGF均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和75.9%,而MVD为46.71±11.65,COX-2、b-FGF蛋白表达与性别、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COX-2、CD3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COX-2与b-F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无相关(P均>0.05)。结论:COX-2、b-F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朱辉王慧娟贺春语王启鸣李鹏闫相涛张国伟王生马智勇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环氧化酶-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iR--21、miR--31、miR--92a及Let--7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机制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人类最常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因此治疗和预后都比较差。研究发现,如果NSCLC在早期就...
王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和MGMT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朱辉王慧娟贺春语王启鸣李鹏闫相涛张国伟王生马智勇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环氧合酶-2
一种肿瘤内科药物熏疗及局部热疗架
一种肿瘤内科药物熏疗及局部热疗架,有效的达到了可在患者熏蒸时进行锻炼的目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下侧有支撑架,升降架的上侧有无菌垫,无菌垫的上侧有第一密封布和第二密封布,无菌垫的下侧有第三密封布,升降架的左右两侧各有...
王生
文献传递
microRNA-31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背景和目的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2000年资料统计,全球约有1 100 000例患者因此病而死亡。并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又缺乏敏感的筛查指标及有效的早期...
王生
关键词:MIRNA肺癌
文献传递
华蟾素胶囊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胆囊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S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囊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S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华蟾素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胁腹胀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黄疸及食欲不振。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含量,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125(CA125)及糖蛋白抗原19-9(CA19-9)。治疗期间,评价两组患者的各类不良反应,主要观察项目包括血红蛋白降低、消化道毒性、血小板抑制、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及口腔黏膜损伤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胁腹胀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黄疸及食欲不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AFP、CA125及CA19-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血红蛋白降低、消化道毒性、血小板抑制、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及口腔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胆囊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程鹏王生郭苹朱俊琳
关键词:SOX方案晚期胆囊癌
新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对肺癌预测及预后的应用
王启鸣汤虹王莉莉朱辉王生贺春语何爱莲吴育锋何振李少梅高云马卫国张哲王红艳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策略在肿瘤的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早期发现是“防癌、抗癌”的关键环节之一。对肺癌来说,其总的5年生存率为15%左右,而在占确诊总数16%的早期病例中,5年生存率却高达49%...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基因芯片肿瘤生物学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m-3和微小染色体7蛋白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Pim-3和微小染色体7(MCM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ESCC组织、7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im-3和MCM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SCC组织中Pim-3和MCM7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中Pim-3和MCM7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H=113.160,64.507,P均<0.001)。Pim-3和MCM7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分别为3.368、3.424及2.827、2.362,P<0.05),且MCM7蛋白的表达还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外膜浸润有关(χ2=3.672和2.760,P<0.05)。ESCC组织中Pim-3蛋白表达与MCM7蛋白表达无关(rs=0.116,P=0.316)。结论:Pim-3和MCM7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别良玉张伟杰任川川王琳孙桢杜雅冰王生樊青霞
关键词:PIM-3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ESCC患者,取其手术标本或胃镜活检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SCC组织中HIF-1α、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58例患者的ESCC组织中,HIF-1α、VEGF-C和CD44v6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53.4%和60.3%。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患者,其ESCC组织中HIF-1α、VEGF-C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者ESCC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VEGF-C表达呈相关(P<0.05)。结论 VEGF-C、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二者可作为判定ESCC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而HIF-1α表达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朱辉贺春语王慧娟王启鸣李鹏闫相涛王生马智勇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D44V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