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4 篇“ CD44V6 “的相关文章
苏木对肺癌干细胞荷瘤小鼠原发肿瘤CD 44 v 6 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苏木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PG-BE1荷瘤小鼠原发瘤中CD 44 v 6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法分选PG-BE1细胞中的干细胞样细胞,将干细胞样细胞亚群接种于小鼠下肢脚垫。采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第21天剥取小鼠原发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瘤组织CD 44 v 6 的表达。结果原发瘤重方面,苏木联合顺铂组较空白组、苏木组和顺铂组减少(P<0.05)。苏木加顺铂组较顺铂组、苏木组、空白组CD 44 V 6 表达较少(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苏木在原发瘤组织中CD 44 v 6 均有表达。结论苏木可以协同顺铂减少CD 44 v 6 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原发肿瘤的抑瘤率。 韩海英 郭秀伟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CD44V6 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p53、CD 44 s、CD 44 v 6 蛋白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通过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良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留存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表达,并对比上述指标的阳性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与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随后对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3年随访,依照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即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55),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阳性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阳性率分别为42.50%、6 1.25%、77.50%、81.25%,明显高于良性组1.25%、5.00%、10.00%、12.5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与早期乳腺癌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绝经情况、年龄、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分期、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阳性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阳性表达为影响早期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yclin E、p53、CD 44 s、CD 44 v 6 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关系,且上述指标呈阳性表达为早期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淑娟 穆尼热·穆合塔尔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P53 CD44S CD44V6 免疫组化 CIP2A、CD 44 v 6 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D 44 v 6 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CA患者HPV 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C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收集术中保留的皮损组织;另选取本院同期行外阴整形或包皮环切术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切下的外阴组织或正常包皮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CIP2A、CD 44 v 6 m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HPV 分型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中CIP2A、CD 44 v 6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A组织中CIP2A、CD 44 v 6 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IP2A、CD 44 v 6 对CA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IP2A、CD 44 v 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IP2A:2.19±0.40 v s 1.01±0.24,t=25.24,P<0.05;CD 44 v 6 :1.75±0.33 v s 1.02±0.22,t=18.41,P<0.05)。低危组、高危组和混合组CIP2A、CD 44 v 6 mRNA表达水平均依次升高(均P<0.05)。预后不良组CIP2A、CD 44 v 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IP2A:3.58±0.6 2 v s 1.6 2±0.31,t=21.05,P<0.05;CD 44 v 6 :2.57±0.49 v s 1.42±0.26 ,t=15.26 ,P<0.05)。CIP2A、CD 44 v 6 的表达与疣体数目和直径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P2A、CD 44 v 6 的表达以及疣体数目、直径是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IP2A预测CA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 6 ,CD 44 v 6 的AUC为0.86 0,二者联合的AUC为0.928,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 s CIP2A)=2.72、Z_(联合v s CD 44 v 6 )=2.73,P均<0.05)。结论 CA患者组织中CIP2A、CD 44 v 6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均与HPV 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有关。CIP2A和CD 44 v 6 联合可提高对CA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张艺杰 杨灿 林永丽关键词:尖锐湿疣 CD44V6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组织中P53、CD 44 v 6 的表达异常与HPV 感染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组织中P53、CD 44 v 6 的表达异常与HPV 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手术切除的癌前病变组织石蜡标本7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ISIL)标本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标本各为35例。另纳入同期因子宫肌瘤性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石蜡标本作为对照(正常宫颈组)。检测各组患者组织中的P53、CD 44 v 6 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HPV 感染率。结果 HSIL组中的CD 44 v 6 阳性表达率较ISIL组、正常宫颈组均明显偏高;HSIL组中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ISIL组和正常宫颈组(P<0.05)。HPV 与P53蛋白、CD 44 v 6 均存在病毒-肿瘤蛋白表达的交互作用,可明显增加LSIL向HSIL发展的风险(P<0.05)。P53-HPV 、HPV -CD 44 v 6 的病毒-肿瘤蛋白表达的交互作用是影响HSIL向宫颈癌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发生HPV 感染与其组织中P53、CD 44 v 6 表达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向恶性发展的风险。 张珊 蔡广彦 范文文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 P53蛋白 CD44V6蛋白 HPV感染 HSPA5 CD 44 v 6 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5(HSPA5)和CD 44 v 6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9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HSPA5和CD 44 v 6 的表达检测,结合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3例子宫内膜癌中,HSPA5、CD 44 v 6 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0%(6 6 /93)和6 5.6 %(6 1/93)。HSPA5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病理分期、是否绝经及肿瘤浸润子宫壁深度不同(浸润子宫壁深度<1/2组;浸润子宫壁深度≥1/2组)的表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HSPA5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的表达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5)。CD 44 v 6 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是否绝经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表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D 44 v 6 在肿瘤浸润子宫壁不同深度(浸润子宫壁深度<1/2组;浸润子宫壁深度≥1/2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的表达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结论HSPA5、CD 44 v 6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高表达,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步进行HSPA5、CD 44 v 6 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检测,在判断其预后和指导其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 徐锦屏 王小捷 何丽梅 李冰 杨安强 马小菁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CD44V6 早期肺腺癌组织中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CD 44 V 6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观察早期肺腺癌组织中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H)、CD 44 V 6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 年10月-2022年6 月烟台业达医院行手术治疗且完成3年随访的12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并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另取配对的3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SPH、CD 44 V 6 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ASPH、CD 44 V 6 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ⅠB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早期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ASPH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A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 0岁、临床分期为ⅠB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早期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 44 V 6 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6 0岁、临床分期为ⅠA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omers′d检验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ASPH表达呈正相关(d>0,P<0.05);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CD 44 V 6 表达呈正相关(d>0,P<0.05)。经卡方检验Phi系数显示,ASPH与CD 44 V 6 表达在早期肺腺癌中呈正相关(Phi=0.906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H与CD 44 V 6 阳性表达是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SPH、CD 44 V 6 预测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0.96 0、0.920,特异度分别为0.284、0.242。结论早期肺腺癌组织中ASPH和CD 44 V 6 阳性表达率高;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CD 44 V 6 阳性表达有关,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ASPH阳性表达有关;ASPH、CD 44 V 6 表达与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情况有关。 卜小琨 李京有 程志华 张锁连关键词:肺腺癌 病灶组织 CD44V6 分化程度 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ki-6 7、CD 44 v 6 及PD-1/PD-L1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细胞核蛋白(ki-6 7)、整合膜糖蛋白(CD 44 v 6 )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76 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ki-6 7、CD 44 v 6 、PD-1/PD-L1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76 .32%(2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 3%(20/3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ki-6 7蛋白阳性表达率和CD 44 v 6 、PD-1/PD-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巩想平 史永铁关键词:KI-67抗原 透明质酸受体 靶向CD 44 v 6 的CAR-NK细胞对肝细胞肝癌的干预研究 刘芷君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D 44 v 6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前后三阴乳腺癌组织中CD 44 v 6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8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每位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CD 44 v 6 的表达水平。结果82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有6 1(74.39%)例CD 44 v 6 表达呈阳性,在新辅助化疗后有34例(41.46 %)呈阳性。在新辅助化疗前后CD 44 v 6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处于Ⅱa期新辅助化疗前CD 44 v 6 阳性率为6 6 .6 7%,化疗后为27.78%(χ^(2)=5.6 41,P<0.05);处于Ⅲa期新辅助化疗前CD 44 v 6 阳性率为80.00%,化疗后为48.57%(χ^(2)=7.529,P<0.05);处于Ⅲb期新辅助化疗前CD 44 v 6 阳性率为72.41%,化疗后为41.38%(χ^(2)=5.6 95,P<0.05),CD 44 v 6 阳性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处于Ⅱa期患者CD 44 v 6 阳性率明显下降(下降了38.89%),其次为Ⅲa期(下降了31.43%),Ⅲb期(下降了31.03%)。CD 44 v 6 水平与NAC的疗效呈负相关(r=-0.46 2,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CD 44 v 6 表达水平降低,CD 44 v 6 可作为化疗靶点,同时CD 44 v 6 表达水平变化可为临床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依据。 姚淑晖 张静 刘玉梅 胡成江 李艳青关键词:三阴乳腺癌 CD44V6 新辅助化疗 CD 44 v 6 和EGFR表达对Ⅱ~Ⅲ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CD 44 v 6 和EGFR的表达对Ⅱ~Ⅲ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Ⅱ~Ⅲ期宫颈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行2周期紫杉醇+铂类的NACT,收集NACT前的宫颈肿瘤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 44 v 6 和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Ⅱ~Ⅲ期宫颈癌NACT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3例患者中NACT敏感组(CR+PR)38例,NACT不敏感组(SD+PD)15例,不敏感组CD 44 v 6 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CD 44 v 6 的表达在疗效为CR、PR、SD的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P<0.05)。CD 44 v 6 对Ⅱ~Ⅲ期宫颈癌NACT疗效的AUC为0.74,P<0.05;与CD 44 v 6 低表达组患者相比,高表达组NACT疗效更差(P<0.05)。Pearson检验发现CD 44 v 6 和EGFR表达具有相关性(R=0.34,P<0.05)。结论CD 44 v 6 和EGFR表达呈正相关。CD 44 v 6 高表达可能会降低Ⅱ~Ⅲ期宫颈癌NACT的疗效,CD 44 v 6 表达对宫颈癌紫杉醇+铂类NACT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毛万丽 冉立 李杰慧 李凤虎 常建英 穆珺玉 梅烦 胡丽丽 杜燕君 田雪 秦瑶 殷水水关键词: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CD44V6 EGFR
相关作者
谷化平 作品数:365 被引量:965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肿瘤转移 CD15 预后 尚培中 作品数:542 被引量:1,613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CD44V6 预后 甲状腺肿瘤 倪灿荣 作品数:326 被引量:1,471 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原位杂交 MRNA 肝细胞癌 周翠玲 作品数:52 被引量:142 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胆管癌 基因表达调控 刘艳茹 作品数:46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 研究主题: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学行为 胆管癌 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