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奎

作品数:132 被引量:94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28篇生物学
  • 15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4篇学成
  • 64篇化学成分
  • 22篇三萜
  • 13篇生物碱
  • 13篇活性
  • 10篇植物
  • 10篇中药
  • 10篇化学成分研究
  • 8篇皂苷
  • 8篇葡萄糖
  • 8篇挥发油
  • 7篇色谱
  • 7篇内酯
  • 7篇蔷薇
  • 6篇液相色谱
  • 6篇三萜皂苷
  • 6篇糖苷
  • 6篇相色谱
  • 6篇构树
  • 5篇迭鞘石斛

机构

  • 118篇中国科学院成...
  • 15篇兰州大学
  • 1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宁夏医学院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贵州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中医药...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132篇王明奎
  • 56篇丁立生
  • 36篇彭树林
  • 31篇李甫
  • 18篇陈斌
  • 15篇喻凯
  • 12篇吴凤锷
  • 10篇陈耀祖
  • 9篇王伦
  • 9篇张晓瑢
  • 8篇鲍玲
  • 6篇周燕
  • 5篇崔文峰
  • 5篇朱绪民
  • 4篇李兆琳
  • 4篇王明安
  • 4篇黄可新
  • 4篇潘红玫
  • 4篇陈封政
  • 4篇张国彬

传媒

  • 17篇应用与环境生...
  • 1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0篇中草药
  • 9篇Acta B...
  • 7篇药学学报
  • 6篇华西药学杂志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有机化学
  • 3篇第十一届有机...
  • 2篇分析化学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有机质谱...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2篇2002
  • 22篇2001
  • 5篇2000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凹叶厚朴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成分被引量:23
2009年
凹叶厚朴是四川省人工栽种的一种用途广泛的常用中药.在发现凹叶厚朴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基础上,通过活性跟踪,对该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发现其中的生物碱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溶剂萃取、树脂吸附和反复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凹叶厚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木兰箭毒碱,木兰花碱,鹅掌楸碱,蕃荔枝碱,罗默碱和Lysicamine,并应用小肠α-葡萄糖苷酶模型测定了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其中,番荔枝碱和木兰箭毒碱的抑制活性较好,分别为60%和62%;其它4个生物碱成分活性几乎相当,鹅掌楸碱为46%,罗默碱为51%,Lysicamine为49%,木兰花碱为51%.
瞿庆喜朱庆亚喻凯王明奎
关键词:凹叶厚朴生物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用毛细管GC/MS和GC/FTIR研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用毛细管GC/MS和GC/FTIR对异叶青兰和鼠曲草两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两种方法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优点和局限性。
陈耀祖李兆琳王明奎陈宁邱宁婴
关键词:挥发油异叶青兰
银莲花素A对S180、H22和U14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3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证明,从两头尖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甙银莲花素A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抑瘤活性。本研究将观察银莲花素A在体内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活性。方法:MTT法检测银莲花素A对人鼻咽癌KB细胞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率。体内实验选取小鼠肉瘤S180细胞、小鼠肝癌H22细胞和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银莲花素A注射给药对S180、H22和U14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以及灌胃给药对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的抑瘤率。测定银莲花素A的急性毒性。结果:银莲花素A在体外对KB细胞和SKOV3细胞的IC50分别为4.64!g/mL和1.40!g/mL。4.5mg/kg银莲花素A腹腔注射对S180、H22和U14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0.5%、36.2%和61.8%。200mg/kg灌胃给药时抑瘤率为64.7%。灌胃给药和腹腔注射银莲花素A的LD50分别为1.1g/kg和16.1mg/kg。结论:银莲花素A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体内可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王明奎丁立生吴凤锷
关键词:抑瘤活性S180细胞H22细胞U14细胞小鼠移植瘤
RP-HPLC法测定苍耳子中苍术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苍耳子中苍术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phenyl(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 NaH2PO4溶液(20∶8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苍术苷的进样量在0.112 9~2.25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为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刘玉红朵睿黄蛟王明奎易进海
关键词:苍耳子苍术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蔷薇中的化学成分
本文建立了快速定性分析3种蔷薇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方法,从中初步分离鉴定了10种化学成分,分别为:4'-羟双氢黄酮、金丝桃甙、金合欢素、山奈素-3-O-葡萄糖甙、没食子酸甲酯4-O葡萄糖甙、报春素、槲皮素...
周燕王明奎黄念何永华彭树林丁立生
关键词:蔷薇化学成分植物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文献传递
银杏叶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明银杏叶中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以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检测为导向,对银杏叶提取物中具有抑制活性的萃取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逐级分离纯化,获得部分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采用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银杏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获得了5个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果内酯(Ⅰ)、原儿茶酸(Ⅱ)、对香豆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间羟基苯甲酸(Ⅴ)。结论银杏叶中含有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具有开发成抑制皮肤黑色素生成药物或美白化妆品的潜在应用价值。
汪婕李昕洁潘源峙王伦喻凯王明奎
关键词:银杏叶蘑菇酪氨酸酶化学成分美白核磁共振白果内酯
芳基四氢萘型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食品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芳基四氢化萘型木脂素(aryl‑tetralin‑type lignan)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芳基四氢萘型木脂素化合物为[(+)‑2a,3a‑di‑O‑galloyl lyonir...
王伦王明奎李甫杨凡
文献传递
一个环硫乙烷中间体的合成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获得制备超高折光树脂的单体,合成了一个能够有效制备环高折光树脂的硫乙烷中间体——(甲氧基羰基二硫化)-环硫乙烷.该中间体可以和硫醇在温和的条件下生成环硫单体.和二巯基甲烷反应能生成2,2'-(亚甲基双二硫化)-双环硫乙烷单体,聚合后得到了折光指数和阿贝数高达nD/νD=1.79/28的热固性光学树脂.
王明奎李甫
关键词:光学树脂
攀枝花苏铁叶中的一个新黄酮碳甙(英文)被引量:5
2002年
从攀枝花苏铁 (CycaspanzhihuaensisL .ZhouetS .Y .Yang)叶中分离出 6个化合物 ,其中 1个为新黄酮碳甙 ,命名为攀枝花苏铁甙 (1) ,其结构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降解得以确定。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 ,3_二氢偏柏黄酮(2 )、5 ,5″ ,7,7″,4′ ,4 _六羟基_(2′,8″)_双黄酮 (3)、香草酸 (4 )、β_谷甾醇 (5 )和胡萝卜甙 (6 )。
周燕彭树林李朝銮王明奎丁立生
两头尖总苷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采用水解和溶剂萃取的方法从中药两头尖中提取制备了待测总皂苷,并研究了总皂苷的体外和体内的抑瘤活性.总皂苷的主要成分是银莲花素A,占总苷的20%.体外试验选用4种人癌细胞KB、HCT-8、MCF-7/WT和MCF-7/ADR,用MTT法测定总皂苷的抑制率,测得IC50分别为7.68、18.52、17.34和19.43μg/mL,并且对表阿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体内试验选取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和艾氏腹水癌EAC测试总皂苷的抑瘤率,采用灌胃的方式,总苷在1g/kg时对S180、H22和EAC的平均抑瘤率分别可达到68.1%、62.5%和69.3%.对总苷的急性毒性也进行了测定.通过灌胃给药和腹腔注射,测得LD50分别为5.7g/kg和106mg/kg.上述结果说明,采用本方法制备的两头尖总苷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王明奎丁立生吴凤锷
关键词:两头尖总苷抑瘤活性急性毒性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