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暘
- 作品数:79 被引量:3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从Th17/Treg失衡探讨变应性因素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背景与目的: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 N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NP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抗菌素和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但目前NP的疗效并不完全理想,且NP的复发率仍较高。由于NP较高的发...
- 沈暘
- 关键词:鼻息肉病TH17细胞TREG细胞
- 文献传递
- 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被引量:6
- 2023年
- 变应性(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因患病率高、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给全球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 杨玉成沈暘王向东姜彦邱前辉李健余少卿柯霞刘锋许元腾娄鸿飞王洪田喻国冻徐睿孟娟孟粹达孙娜陈建军曾明谢志海孙悦奇唐隽赵可庆张维天石照辉许成利杨艳莉陆美萍叶惠平魏欣孙斌安云芳孙亚男顾瑜蓉张天虹巴罗杨钦泰叶菁许昱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变应性特异性皮炎
- PBL联合MDT模式在头颈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应用PBL联合MDT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口腔专业学生共45人,随机按班级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LBL组)和实验组(PBL联合MDT组),分别按照各组教学方式进行喉癌临床实习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9±2.59)vs(40.95±2.92),P>0.05],但实验组病例综合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2±3.41)vs(38.00±3.42),P<0.05];②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MDT模式在头颈肿瘤学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沈暘柯霞杨玉成黄江菊刘杰洪苏玲胡国华
- 关键词:多学科综合治疗PBL教学头颈肿瘤学临床教学
- 鼻整体成形术中患者评估与手术选择初步分析
- 杨玉成肖玲刘杰沈暘柯霞黄江菊胡国华洪苏玲
- 从Th17/Treg失稀探讨变应性因素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背景与目的: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N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NP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抗菌素和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但目前NP的疗效并不完全理想,且NP的复发率仍较高。由于NP较高的发病...
- 沈暘
- 关键词:鼻息肉病TH17细胞TREG细胞发病机制
- VAS症状评分对变应性鼻炎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初步研究
- 杨玉成肖玲陈璐刘杰沈暘黄江菊胡国华洪苏玲
- TNFSF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易感性相关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免疫性疾病,其联系密切,经常共存。关于TNFSF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显究示其与多种免疫性病相关。我们旨在探讨TNFSF4基因多态性是否在不伴AR的哮喘和伴有AR的哮喘儿童中拥有遗传易感性。方法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320名哮喘(伴与不伴AR)儿童与240名健康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进行检测基因多态性(PCR-RFLP),总共包括TNFSF4基因6个位点(rs1234313,rs1234314,rs1234315,rs12039904,rs844648和rs10912580)。结果 TNFSF4中的3个SNP位点(rs1234313,rs1234314和rs1234315)与AR和哮喘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认为TNFSF4中的SNPs与汉族儿童的AR和哮喘遗传易感性相关。
- 邹祺缘沈暘柯霞庞颖李佳洪苏玲康厚墉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哮喘单核苷酸多态性
- 白介素38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38(IL-38)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5例AR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和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作为AR组和对照组,采集其鼻甲黏膜及外周血液,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38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组织内IL-38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38及Th17相关因子IL-17、IL-6的表达,同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分析IL-38的表达与Th17相关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最后以重组IL-38干预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检测Th17细胞的百分比率。结果AR组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的IL-3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17细胞水平、IL-17及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IL-38表达与Th17细胞水平、IL-17及IL-6呈显著负相关(P<0.05);重组IL-38干预后AR组PBMC中Th17细胞百分比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IL-38在AR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AR中的低表达引起其对Th17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与AR的发病密切相关。
- 王晓强柯霞沈暘康厚墉洪苏玲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TH17IL-17
- DEH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检测人体尿液邻苯二甲酸二(2-己基乙基)酯(DEHP)代谢产物和动物模型中相关指标的表达,探讨DEHP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患者64名,根据ARIA2008指南AR诊断标准分为AR组与非AR(NAR)组,每组各32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检测其尿液中DEHP主要代谢产物MEHHP、MECPP、MEOHP、MEHP水平。建立AR动物模型,24只小鼠分为4组;A组:对照(生理盐水)组,B组:卵清蛋白(OVA)组,C组:DEHP组,D组:OVA+DEHP组。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变化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gE、IL-4、IL-5、IL-6、IL-13、IL-33水平。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AR组尿液中DEHP代谢产物水平高于NAR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形态优于B、C、D组,B、C、D组慢性炎症浸润程度显示出不同程度改变。B、C、D组EOS浸润明显高于A组,D组EOS浸润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D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较低;且D组血清IFN-γ水平较B、C组低。B、C、D组IgE、IL-4、IL-5、IL-6、IL-13、IL-33水平较A组高,且D组IgE、IL-4、IL-5、IL-6、IL-13、IL-33水平较B、C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污染物DEHP导致AR更加严重的病理改变和炎症反应,推进了AR的发生发展。
- 李佳邹祺缘康厚墉洪苏玲赵德璋沈暘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环境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
- 血清总IgE联合嗜酸性粒细胞对不同年龄阶段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其百分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应性鼻炎(AR)诊断价值,并构建血清总IgE联合EOS初步诊断AR的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305例AR患者、256例非AR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总IgE水平、EOS计数及其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合适指标构建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模型的诊断价值。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AR及非AR患者共216例资料,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年龄分组[青少年组(≤18岁)、青年组(19~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0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总体以及各年龄组均显示EOS百分比及总IgE为AR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联合诊断模型:Logit P=-4.174+6.856EOS计数+0.048总IgE;青少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4.472+0.637EOS百分比+0.034总IgE;青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4.491+0.372EOS百分比+0.068总IgE;中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4.759+5.768EOS计数+0.062总IgE;老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4.888+0.855EOS百分比+0.028总IgE。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分析、外部验证均显示了上述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总IgE水平联合EOS对不同年龄段AR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可用于指导AR初步诊断。
- 谷悦沈暘熊攀辉官大宇卢韬杨玉成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