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聪 作品数:56 被引量:42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细胞因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配体和受体在大骨节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配体和受体在大骨节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IFN-γ、IFN-α和TNF刺激ECV304细胞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膜表面Fas、TRAIL、DR4和DR5的表达水平。结果静止ECV304细胞膜表面有Fas、TRAIL、DR4和DR5等分子不同水平的组成性表达,IFN-γ、IFN-α和TNF等细胞因子刺激后,Fas、TRAIL和DR4表达增加,其中IFN-γ对Fas的上调作用最显著,可使表达Fas细胞的阳性率从77.8%上升至98.4%;3种细胞因子对DR5的上调作用不明显。结论IFN-γI、FN-α和TNF等细胞因子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死亡配体/受体Fas、TRAIL、DR4和DR5的表达,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影响软骨细胞的血液和氧供应,导致软骨细胞发生坏死,很可能参与大骨节病的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 朱参胜 金伯泉 欧阳为明 曹云新 冯清华 白广禄 梁晓聪关键词:细胞因子 内皮细胞 大骨节病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4种多环芳烃的含量 被引量:4 2022年 在样品中加入混合内标溶液、水和氨水,在65℃水浴中加热10min。用无水乙醇、无水乙醚和石油醚萃取,振荡、离心后取上层有机相,于45℃氮吹至干。加入含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于70℃皂化3 min。加入水、正己烷,涡旋、离心,取正己烷相过活化好的EU多环芳烃(PAHs)固相萃取柱,流量控制在1.0mL·min^(-1)左右。用正己烷淋洗固相萃取柱,用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氮吹至干,残留物用体积比1∶1丙酮-异辛烷混合溶液复溶,过0.22μm滤膜。滤液进入气相色谱仪,在DB-EUPAH毛细管色谱柱上进行程序升温分离,分离后的目标物在串联质谱仪中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种PAHs的质量浓度均在0.244~15.6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及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8~0.200μg·kg^(-1);加标回收率为72.0%~12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12%。该方法用于11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分析,阳性样品检出率为45.45%;检出的PAHs为■、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其他20种PAHs均未检出;1份1段婴幼儿配方奶粉中PAHs总检出量(1.92μg·kg^(-1))超过了EC No 835/2011规定的限值(1.00μg·kg^(-1))。 王玮 郭蓉 赵莹 田丽 刘存卫 梁晓聪关键词:多环芳烃化合物 婴幼儿配方乳粉 GC/MS法同时测定动物组织中4种β-兴奋剂残留量 目的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动物肝脏、肾脏和肉中的特布它林、沙丁胺醇、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4种β-兴奋剂的残留量. 方法 样品剁碎混匀后用甲醇提取,SLS固相萃取柱净化,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 梁晓聪 程国霞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 Β-兴奋剂 动物组织 市售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评估及消费量建议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市售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状况,分析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膳食暴露风险,并对居民提出不同酒类消费量建议。方法随机采集白酒、黄酒、葡萄酒294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结合居民酒精饮料消费量,对市售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量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假设能够引起公共卫生高关注度(既MOE=10000)的氨基甲酸乙酯暴露临界状态下,对居民酒类消费量提出指导。结果本次采集的不同酒类共294份,总检出率为79.59%。白酒、黄酒、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分别为0.078 mg/kg、0.069 mg/kg、0.021 mg/kg。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含量最高,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最大值为0.48 mg/kg。省居民市售白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水平为0.000898μg/kg BW,MOE=333930,具有较低公共卫生关注度。不同体重人群白酒每周最大建议消费量均低于黄酒、葡萄酒。结论居民市售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健康风险较低,对市售白酒、黄酒、葡萄酒给出最大消费量供居民参考。 张宇晨 程国霞 张巍 吴华 刘晓庆 解宇菲 梁晓聪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 陕西省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监测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陕西省市售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情况。方法使用酸性乙腈作为提取溶液,经MCS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10%三氟化硼甲醇溶液甲酯化。提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结果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0.5~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0~0.9993,在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5和0.20mg/kg的标准品,平均回收率为79.8%~89.9%。62份豆芽样品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总检出率为16.1%。其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6.45%,残留量范围为0.05~0.34mg/kg;吲哚乙酸的检出率9.68%,残留量范围为0.22~13.8mg/kg。绿豆芽的检出率25.0%,黄豆芽的检出率8.8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结合GC-MS法可以满足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残留检测的要求。陕西省市售豆芽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依然存在。 田丽 胡佳薇 程国霞 郭蓉 王玮 梁晓聪关键词:豆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法(GC-MS/MS)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有机物。方法通过大体积固相萃取装置连续进样,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用C18固相萃取柱吸附水样中的目标组分,通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对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提取、分离;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利用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法(GC-MS/MS)选择离子模式(SRM模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最后用苊-D_(10)、菲-D_(10)、屈-D_(12)三种内标对21种半挥发有机物分别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对生活饮用水中2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通过二级质谱扫描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线性相关系数在0.9902以上,检出限小于5.0×10^(-5)mg/L,回收率为72.6%~127.3%,相对标准偏差为1.05%~9.89%。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微量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日常监测。 王玮 梁晓聪 田丽 郭蓉关键词:半挥发性有机物 饮用水 包装食品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分析误差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我国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分析的误差。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选择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5种包装食品,在全国7家实验室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检测,并计算各食物的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方法均为国家标准方法,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按照GB/T6379—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食物蛋白质、脂肪的分析结果筛查合格率分别为89.7%和93.4%。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分别为0.53%~29.06%(除碳水化物含量极低的酱牛肉和鱼罐头外)和0.66%~17.30%。结论7个实验室对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误差小于检测值的20%。 何梅 边立华 王辛 于波 梁晓聪 杨月欣关键词:食品 碳水化物 食品分析 市售卤肉制品中脂肪酸成分分析与营养评价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测定常见市售卤肉制品中52种脂肪酸含量,并对脂肪酸成分进行营养评价,为居民的合理膳食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2种具有代表性的卤肉制品,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内标法定量,以峰面积计算脂肪酸含量。结果:考察的22份卤肉制品中,除炸带鱼外,其他样品DHA和EPA含量均较低,卤猪肝和卤鸭胗中花生四烯酸相对含量较高;样品SFA/MUFA/PUFA的构成比失衡,仅有炸带鱼含量比接近1∶1∶1,酱牛肉和卤牛蹄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ω-6/ω-3PUFA的比例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导值。腊牛肉、腊羊肉、卤猪肚、卤猪大肠等样品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血栓形成指数(IT)较高,其致心脑血管等疾病可能性较大。结论:居民在选择卤肉制品的同时,结合其他食物摄入水平,保证总脂肪酸供能适宜前提下,合理膳食结构,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分配。 刘存卫 郭蓉 尹丹阳 梁晓聪 田丽 康荣荣关键词:卤肉制品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陕西省食品污染现状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03年 王辛 张芳 刘华 王江 梁晓聪 李家珍 赵淑雅关键词:食品污染 蔬莱 鲜肉 重金属污染 抗人TNF单克隆抗体对TNF诱导的NF-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鉴定 3株抗人TNF单克隆抗体 (mAb)D2、E6和F6对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3株mAb及无关mAb分别与TNF溶液孵育后 ,加入到ECV30 4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1h后收获细胞 ,从中提取核蛋白并测定其含量 ,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核提取液中NF κB的核转位。结果 :3株抗TNFmAb均可抑制TNF诱导的ECV30 4细胞中NF κB的核转位。其中mAbD2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为mAbF6和E6 ,无关对照抗体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反应。抑制作用与加入的mAb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 ,在 10mg/L和 0 .1mg/L条件下 ,mAbD2的抑制率分别为 94 .2 %和75 .1% ,mAbE6分别为 6 4 .9%和 2 8.6 % ,mAbF6分别为 70 .3%和 4 9.5 % ,无关对照抗体分别为 2 0 .0 %和 11.1%。结论 :mAbD2、E6和F6可特异性地抑制TNF诱导的NF κB核转位 。 朱参胜 欧阳为明 刘雪松 梁晓聪 宋朝君 金伯泉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