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郁野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血肿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采用立体定向仪向模型组、移植组大鼠尾状核注射Ⅳ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6 h,移植组通过股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3×1010 L-1,模型组注射等量PBS。造模成功后1,4,8,16 d,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移植后16 d,观察大鼠脑损伤部位的病理变化;移植2,4 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肿脑组织内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1神经功能:移植组8,16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2脑组织病理变化:正常对照组脑组织各层细胞排列紧密、结构完整,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血肿周围组织疏松,细胞间出现间隙,出血部位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大部分坏死;移植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各层排列交紧密,较整齐,可见增生胶质细胞。3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移植组血肿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明显促进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凋亡。
- 杨郁野王景丰张宏义王跃伍杨树全
- 关键词:干细胞脑出血细胞凋亡骨髓单个核细胞神经功能
- 分子病理检查指导下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观察
- 王耀伍尹春丽张志勇张宏义杨郁野张坤张志民
-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治疗采取手术,术后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其总体死亡率及致残率仍然较高。针对大多数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没有考虑到肿瘤的分子学特征,不能按胶质瘤分子病理学特征开展个体化治疗可能是胶质瘤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学
- 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索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行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的观察组和行微创钻颅硬通道置管引流术的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临床疗效较硬通道引流法高,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治疗方案。
- 王庆亮杨郁野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引流术
- 传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面临的挑战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传统开颅手术和不同新兴手术方法的疗效,探讨传统手术方法面临的诸多挑战。方法:对比分析传统手术和基于小骨窗的改良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差别和术后评分,挖掘传统手术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上的缺陷。结果:传统开颅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后患者在脑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再出血情况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结论:传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逐渐减弱,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再出血率上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 王庆亮杨郁野张桂云高晓伟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
- 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对132例动脉瘤合并SAHFisherⅢ-Ⅳ级的患者,3d内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脑池内冲洗组67例,夹闭术中视交叉池置入冲洗管,在外侧裂池置入引流管。夹闭术后开始进行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腰椎穿刺组65例,夹闭术后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夹闭术后动态监测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及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夹闭术后脑脊液红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经t检验,第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后脑池内冲洗组红细胞数均低于腰椎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脑池内冲洗组为4%,低于腰椎穿刺组的26%,P〈0.01;夹闭术后各时期TCD报告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池内冲洗组均低于腰椎穿刺组,P〈0.01。夹闭术后脑池内冲洗组偏瘫的发生率低于腰椎穿刺组,χ^2=8.335,P〈0.01。脑池内冲洗组较腰椎穿刺组SAH清除快,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致残率下降。结论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后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 陆斌张宏义杨郁野李永秋毕堃王跃伍祁大勇
-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灌洗
- 人工脑脊液置换在外科治疗SAH中的应用研究
- 张宏义陆斌杨郁野毕堃王跃伍张坤祁大勇尹文伟杨宏李永秋姚绍新
- 该课题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研究,解决了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又减少对脑组织内环境影响的难题。通过设置对照组,对比人工脑脊液脑池冲洗治疗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血管痉挛的有效性,提供一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动物实验
- 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瘤实施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 4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急性期显微神经外科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死亡 4例 ,死因分别为肺感染、脑血管痉挛、多发动脉瘤未能完全夹闭再出血 ,2例致残 ,37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有条件应尽可能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但应注意 :①有效降低颅内压利于显露 ;②急性期手术术中易发生动脉瘤破裂 ,应充分解剖蛛网膜 ,暴露出血点 ,夹闭动脉瘤 ;③术后持续蛛网膜下腔灌洗 。
- 张宏义王兰陆斌杨郁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痉挛致残率夹闭手术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予钻孔引流术,术后留置引流管,当血肿引流基本干净、拔除引流管前经管注入自体MNCs悬液体3.0 ml。选择同期年、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但未行自体MNCs移植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术前、术后第1天、1、2、4、8、12 w,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同时应用致残量表(mR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w临床疗效有无差别。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于2 w后开始下降,至8 w与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于2 w后开始上升,至12 w时试验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mRS量表,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7%,显著高于对照组46.8%(P<0.05)。治疗随访期间试验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9例,死亡风险无差别(P>0.05)。结论自体MNCs移植治疗脑出血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杨郁野张宏义于明月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干细胞移植
- 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在脑恶性胶质瘤化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对比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在恶性胶质瘤(WHOⅢ,Ⅳ)的疗效。方法:120例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治疗组及尼莫司汀对照组,治疗至少4个疗程,观察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替莫唑胺较尼莫司汀有更高的有效率,生存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比尼莫司汀更有优势。
- 王耀伍尹春丽张宏义杨郁野廖珩张坤崔守章
- 关键词:替莫唑胺尼莫司汀恶性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