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MP-9、VEGF、P16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检测MMP-9、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与垂体瘤侵袭性相关性。方法:选用垂体瘤54例,分为侵袭组(n=30)和非侵袭组(n=24),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MMP-9、P16基因与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的相关性。结果: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瘤组的分别为(39.44±5.61),(24.28±3.94)较非侵袭性腺瘤组的(22.17±4.32),(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基因在非侵袭性垂体瘤组阳性率(27.49±4.07)较侵袭性腺瘤组(20.18±3.26)显著增高(P<0.01)。结论:垂体瘤侵袭性与MMP-9和VEGF表达成正相关(P<0.01),而与P16表达成负相关。
- 张坤李聪慧张宏义杨宏陈怡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
- 亚低温对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常温组和亚低温治疗组(31~33℃),每组20只。采用Marmarou法建立大鼠TBI模型,给予常温或亚低温干预4h。各组大鼠于6,12,24及48h断头取脑,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LC3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LC3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共定位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LC3、Beclin-1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1)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测到LC3与NeuN(或P—roTOR)的共定位表达,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大部分重合。(2)与假手术组比较,TBI常温组LC3、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两者6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48h回落,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而P—mTOR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于6h开始减少,12h达最低,24h及48h回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3)与TBI常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各时相点LC3、Beclin-1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P-mTOR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亚低温可通过P—mTOR信号通路抑制TBI后海马区神经元自噬,进而起到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张坤张宏义王东春孙立倩祁大勇周洪霞
- 关键词:脑损伤亚低温自噬海马
- 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3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血清内分泌学变化及术后随访残留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86.9±9.6)min和住院时间(6.5±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42.8±10.2)及(12.9±0.8)min,而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1.7±17.3)mL、术后一过性尿崩(8.0%)和术后短暂性电解质紊乱(10.7%)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208.5±21.8)mL,31.6%,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有效切除率(82.7%)和术后症状缓解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40.4%,56.1%),而术后随访发现,残留(5例)和复发病例(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1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性质肿瘤的术前、术后血清内分泌学检测情况比较,两组PRL腺瘤术后血清PRL([42.6±21.4),(148.5±67.4)]ng/mL、GH腺瘤术后血清GH([10.6±2.4),(32.4±11.6)]ng/mL、ACTH腺瘤术后血清ACTH([38.5±4.6),(83.6±32.5)]ng/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能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控制患者复发,安全性好,是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术方案。
- 张坤张宏义许斌谢兵兵祁大勇
- 关键词:垂体瘤侵袭性神经导航内镜技术
- 分子病理检查指导下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观察
- 王耀伍尹春丽张志勇张宏义杨郁野张坤张志民
-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治疗采取手术,术后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其总体死亡率及致残率仍然较高。针对大多数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没有考虑到肿瘤的分子学特征,不能按胶质瘤分子病理学特征开展个体化治疗可能是胶质瘤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学
- 免疫稳态与细胞因子平衡-不同类型炎症中各生长因子水平及变化规律分析
- 商艳朝李君蕊张坤赵宝春陈瑞英
- 该课题研究了不同类型炎症中各生长因子水平及变化规律分析,通过临床及实验室调查研究,分析人体不同类型炎症中各生长因子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规律。选择不同(两种)类型炎症病人149例(感染性炎症75例,自身免疫性炎症74例),检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细胞因子平衡生长因子水平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的研究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也有研究显示垂体细胞既是VEGF的来源又是其目标靶.这支持VEGF在脑下垂体的功能是作为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概念。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布功能等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 张坤张宏义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9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的患者随机进入替莫唑胺(TMZ)组和尼莫司汀(ACNU)组,分别给予TMZ或ACNU治疗。以28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进行4~6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实体肿瘤影像学和病情随访,进行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定。结果头颅强化MRI所示的实体肿瘤治疗有效率:TMZ组为67.31%,而ACNU组为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MZ组低于ACNU组(P<0.05)。结论TMZ较ACNU能更好地改善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
- 张坤张宏义杨宏陆斌王跃伍
- 关键词:替莫唑胺尼莫司汀恶性胶质瘤
-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脑出血(NHICH)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唐山市工人医院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6例NHICH患者纳入B组,将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根据出血量将B组患者分为大量出血组(n=8)、中量出血组(n=10)与小量出血组(n=18)3个亚组。根据出血部位将B组患者分为低危部位组(n=22)与高危部位组(n=14)两个亚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浆BNP、血清SAA水平。根据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浆BNP、血清SAA水平与脑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组血浆BNP、血清SAA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血浆BNP与血清SAA水平均高于小量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部位组血浆BNP与血清SAA水平均高于低危部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血清SAA水平与脑出血评分呈正相关(r=0.854、0.792,P<0.05)。结论NHICH患者血浆BNP、血清SAA水平均升高,且NHICH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血浆BNP、血清SAA水平越高。
- 贾叶华张宏义徐晋珩陈思王东春张坤
- 关键词:B型脑钠肽血清淀粉样蛋白A
- A2AR活化在脑创伤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A2AR活化在脑创伤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用无特定无特定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在小鼠左侧顶叶皮层位置,采应用可控皮质打击法建立脑创伤模型,在致伤后15 min于小鼠腹部注射A2AR特异性抑制剂ZM241385或使用A2AR基因敲除小鼠,检测各脑区神经元丢失情况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使用特异性激动剂CGS21680激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A2AR,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观察轴突对线粒体的运输功能。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积累光密度分析显示,抑制A2AR活化可以显著降低脑创伤后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减轻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伴随的神经病理改变;A2AR活化后tau蛋白在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元轴突单位长度突起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轴浆运输功能障碍;激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A2AR后,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脑创伤后A2AR活化对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轴浆运输功能,最终形成认知功能障碍。
- 王东春李晓丽张坤秦丽娟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腺苷A2A受体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小鼠实验
- 人工脑脊液置换在外科治疗SAH中的应用研究
- 张宏义陆斌杨郁野毕堃王跃伍张坤祁大勇尹文伟杨宏李永秋姚绍新
- 该课题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研究,解决了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又减少对脑组织内环境影响的难题。通过设置对照组,对比人工脑脊液脑池冲洗治疗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血管痉挛的有效性,提供一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