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云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农村高危妊娠网络化管理初探
- 2004年
- 为探讨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实现农村高危妊娠网络化管理,建立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中心,14个县区妇幼保健院 (所)为分支的高危妊娠管理信息网络。在原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基础上,结合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开发相关软件,由掌握孕产妇保 健信息的基层(县、乡)保健人员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入库,实现本地区高危妊娠保健信息网络化管理。
- 杨海云王焰燕卜亚萍程琳李彬肖勤
- 关键词:农村高危妊娠信息网络
-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全面两孩”政策开放前后剖宫产率及指征分布的变化,探讨控制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盘龙区2013-2018年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及全区助产机构分娩登记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8年间全区剖宫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剖宫产率39.64%,明显低于2013年的47.79%(P<0.01);“全面两孩”政策前(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2.89%,“全面两孩”政策后(2016-2018年)剖宫产率为39.97%,政策前后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院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高于一级医院;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瘢痕子宫、臀(横)位、羊水过少、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产程异常和多胎;2013-2018年社会因素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从5.39%降至1.28%(P<0.01);2017年及2018年瘢痕子宫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盘龙区近6年剖宫产控制成效显著;全面“全面两孩”政策后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升高;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和初次剖宫产率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点。
- 贺江云李春阳李琳杨海云
-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瘢痕子宫
-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 程琳秦茂华杨海云卜亚萍王焰燕
- 关键词:高危妊娠孕产妇死亡
- 一种产科门诊用临床营养诊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科门诊用临床营养诊疗装置,包括分析仪,分析仪包括称重底座、立柱、操作电脑,称重底座的后端通过导线连接有两个手持测量手柄;立柱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手柄消毒装置,每一手柄消毒装置均开设有手柄放置槽,每...
- 赵嫣娟杨海云贺晓烨李冬云徐敏张云彪
- 文献传递
- 291例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3年1—12月凡户口在昆明市辖区内经过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抢救的危急孕产妇监测表进行分析。结果291例危急孕产妇经过抢救成功率为95.88%;省、市级抢救成功率为97.37%;县级抢救成功率为96.74%;乡级抢救成功率为92.75%。承担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的主要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乡级医疗机构抢救成功率低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危急孕产妇危险因素主要为产后出血,其次为重度妊高征。254例(不含37例异位妊娠)危急孕产妇中有高危因素者148例,占58.27%,远远高于全市的高危妊娠发生率(18.20%)。结论危急孕产妇的抢救以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应加强对基层产科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早期筛查与识别妊娠期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发挥各级危急孕产妇抢救小组的职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陈丽芬程琳蒋素华杨海云
- 关键词:抢救
- 昆明市产科服务现况与对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昆明市产科服务现状,为政府出台应对生育高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一调查问卷形式,对昆明市所有助产机构的服务数量、产科专业人员情况进行调查,采用Excel 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4年期间,昆明市助产机构年度分娩量呈上升趋势,分娩量构成比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县区级、省市级和民营助产机构;全市2014年共有助产机构125家,产科床位3 299张,床位利用率以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民营医院及乡级医疗机构较低;全市共有产科医生952名,各类机构间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平均101.18,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191.76),乡级医疗机构最低(40.35);全市从事产科服务的护理人员(含助产士)共1 597名,医生和护理人员比例为1:1.68,各类机构间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效率平均60.32,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85.70),部队医疗机构最低(32.08);全市产科人员中正高级职称占2.47%,副高级职称占6.67%,中级职称占25.54%,初级及以下职称占65.32%。结论 2008-2014年期间,分娩数量增加迅速,生育需求不断增长;产科服务能力有限,不同类别机构发展不平衡,资源不足与闲置共存;将通过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服务类别分类管理、稳定人才队伍、强化培训、产科服务及管理流程优化再造等措施,缓解需求与资源矛盾。
- 杨海云李继红黄海云秦茂华李琳李云霞朱克徐敏赵嫣娟钱犁
- 关键词:产科服务人力资源
- 昆明市1996—2005年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探讨
- 2007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孕产妇监测要求,按时填报报表、孕产妇死亡卡及漏报调查表,市级每1~2年对孕产妇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60.10/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 程琳秦茂华杨海云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
- 2009年度昆明市孕产妇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9年度昆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09年度在昆明市辖区内共发生孕产妇死亡28例,死亡率为40.24/10万。其中,直接产科原因占64.3%,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占21.4%,其它疾病占14.3%。(χ2=12.286,P=0.002);2.直接产科原因中,产科出血居第一位,占32.1%;3.年龄、文化程度、产检次数、产次、人流引产次数、死亡地点和接生者为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监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黄海云钱犁杨海云
- 关键词:孕产妇
- 2010-2016年昆明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昆明市7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儿童死亡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10-2016年昆明市本地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2)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8.2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42%,早期新生儿死亡又占新生儿死亡的73.88%,提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3)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意外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意外死亡是1-4岁组的第一位死因。结论 (1)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2)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婴儿期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努力减少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进而最终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王员芝朱克杨海云
- 关键词:死因分析干预措施
-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再生育人群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前后昆明市产妇人口学特征、剖宫产率等变化情况,为政府部门完善生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昆明市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对2014-2017年产妇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对再生育人群分娩年龄趋势、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剖宫产率及配偶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两年较实施前两年,昆明市产妇数量增加27. 17%;二胎产妇构成比增加36. 81%;高龄产妇构成比增加39. 13%;高龄二胎产妇构成比增加33. 21%;高龄初产妇构成比减少52. 60%。二胎产妇剖宫产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各胎次产妇分娩平均年龄均呈持续缓慢增长趋势;产妇及其丈夫的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组别在各年度间构成比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育二胎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产妇及其配偶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由职业和文化程度造成的差异正逐步缩小。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分娩人数增加,但未达预测水平;再生育人群人口学变化特点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符;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及救治能力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孕产妇死亡控制的工作重点;政策实施对初产妇生育年龄和分娩方式带来一定影响。
- 李琳杨海云李云霞李震李继红秦茂华杨奕梅苏虹郭芳赵嫣娟徐敏
- 关键词:产妇人口学特征剖宫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