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业成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淋巴
  • 2篇性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疗效
  • 2篇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化疗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EB病毒
  • 2篇病毒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减少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剂PDT...
  • 1篇异基因

机构

  • 7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李业成
  • 8篇苏毅
  • 7篇孙浩平
  • 7篇付利
  • 6篇范方毅
  • 4篇何光翠
  • 3篇谢雪梅
  • 3篇王译
  • 3篇易海
  • 3篇缪晓娟
  • 2篇赖思含
  • 2篇侯严堂
  • 2篇邓锐
  • 1篇夏焱
  • 1篇邱玲
  • 1篇杨慧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56例,均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替代治疗或冷沉淀,并同时给予维生素K1静脉输注,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出院后改用维生素K4口服维持治疗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凝血因子和维生素K治疗后,牙龈出血、血尿在1~2d内消失,皮下出血点、淤斑在3~5d得到明显改善。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诊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凝血因子和维生素K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安全有效。
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关键词:凝血因子缺乏症疗效维生素K
NF-κB抑制剂PDTC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MMP-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Jurkat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x metallo preteinases-9,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转录因子NF-κB与MMP-9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PDTC),试验组(培养基中分别含有50、100、150μmol/L PDTC、1μg/m L VCR、1μg/m L VCR+150μmol/L PDTC);MTT法测定PDTC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DTC联合长春新碱(vincristine oncovin,VCR)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情况;使用半定量RT-PCR检测Jurkat细胞中MMP-9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PDTC(50、100、15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12~48 h)后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PDTC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但在PDTC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无明显增加。在不同浓度的PDTC分别处理细胞48 h后,随着PDTC浓度增高,Jurkat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各实验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VCR组相比,VCR+PDTC组Jurka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PDTC可以增强VCR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作用。不同浓度的PDTC分别处理各组细胞48 h,RT-PCR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中存在MMP-9基因高表达,导致细胞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了白血病的浸润和转移,并引起化疗耐药,而这一过程可被NF-κB抑制剂PDTC所抑制,为临床上白血病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付利李业成苏毅孙浩平帅燕容夏焱
关键词:NF-ΚBPDTCJURKAT细胞
GD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DICE)方案化疗,观察组予以GDP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脱发、外周神经炎和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年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无事件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nn Arbor分期、年龄、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和化疗方案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P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延长远期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李业成何光翠刘芳吕素娟成晓敏张珊邓锐苏毅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预后
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病毒感染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V感染的疗效。方法报道4例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V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转阴,分别随访8、12、6个月未复发,仅有1例在EBV-DNA转阴后第6个月复发,再次EBV-CTL治疗后,迅速进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EBV-CTL是治疗难治性EB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缪晓娟杨慧孙浩平付利范方毅王译何光翠赖思含侯严堂李业成易海苏毅
关键词: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DC-CIK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老年AML124例,采用化疗CAG方案,其中65例CAG方案化疗后输注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DC.CIK细胞作为细胞组,其余59侧单纯使用CAG方案化疗作为对照组。对2组中达到完全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均按各自的原方案巩固治疗,半年内每2个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1次、1年以上每半年1次,并对其跟踪随访。结果所有124名患者均完成了2个以上的疗程,细胞组:65例中完全缓解(CR)54例(83.08%)、部分缓解(PR)7例(10.77%)、未缓解(NR)4例(6.15%),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59例中完全缓解34例(57.63%)、部分缓解10例(16.95%)、未缓解15例(25.42%),总有效率74.58%。巩固治疗实施后细胞组、已随访6—53个月,存活〉12个月者32例、〉24个月者16侧;对照组已随访7~31个月,存活〉12个月者22例、〉24个月者4例,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苏毅易海赖思含范方毅付利何光翠刘一岚侯严堂孙浩平王译邱玲缪晓娟李业成
关键词:HLA半相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方法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41例,达到完全缓解(CR)者25例;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患者24例,达CR者14例。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淋巴细胞的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ALL及AML患者急性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急性期ALL与AML患者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R期。PIM-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关键词:PIM-2白血病急性免疫印迹法
EB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治疗改善EB病毒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治疗对EBV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效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学实验成功诱导并扩增出大量的EBV特异性CTL;建立人EBV相关NHL的Balb/c裸雌鼠动物模型,设单纯免疫(EBV-CTL)治疗组、单纯化疗(CHOP)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疫(EBV-CTL+CHOP)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5只/组,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治疗结束后剥离肿瘤组织检测瘤内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结果体外杀伤实验显示伴随效靶比的增加,EBV-CTL杀伤能力逐渐增大:效靶比例分别在2.5∶1、5.0∶1与、10∶1及20∶1时,杀伤效率(%)分别为9.41±1.23、19.45±3.54、50.34±6.77和55.26±7.21(P<0.01);动物实验显示自免疫治疗d3起,与对照组相比,3组实验组抑制淋巴瘤生长率(%)分别为28.57、57.9、76.7(P<0.01)。进一步检测肿瘤相关免疫微环境实验发现,治疗后肿瘤内浸润性CTL及巨噬细胞(TIM)平均比率(%),EBV-CTL+CHOP组、EBV-CTL组、CHOP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3.65±1.48、4.33%±1.04%,10.24±1.2%、3.82±0.54,6.83±0.16、0.95±0.07,6.32±0.18、1.96±0.24(P<0.05)。结论 EBV特异性CTL可能通过激活TIM增殖而间接促进肿瘤免疫应答。EBV-CTL免疫治疗能有效改善EBV相关NHL化疗疗效,或对EBV相关NHL的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邓锐易海范方毅付利孙浩平李业成赖思晗刘一岚王译帅燕蓉何光翠缪晓娟苏毅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化疗裸鼠
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特点,开阔临床医师思维,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108例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感染性疾病3l例,其中疟疾28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1例;脾功能亢进21例;结缔组织病2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多见;骨髓转移癌1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胃肠道肿瘤5例。结论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和骨髓转移癌,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李业成苏毅付利孙浩平范方毅帅燕容谢雪梅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误诊漏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