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旷红伟

作品数:197 被引量:87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3篇天文地球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5篇盆地
  • 33篇元古代
  • 31篇白垩世
  • 30篇碳酸盐
  • 29篇新元古代
  • 25篇地层
  • 24篇早白垩世
  • 24篇古地理
  • 22篇盐岩
  • 22篇碳酸
  • 22篇碳酸盐岩
  • 22篇北缘
  • 21篇沉积环境
  • 20篇恐龙
  • 17篇地质
  • 16篇中生代
  • 15篇克拉通
  • 15篇层序
  • 13篇元古界
  • 12篇化石

机构

  • 150篇中国地质科学...
  • 92篇长江大学
  • 8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矿业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江汉石油学院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97篇旷红伟
  • 113篇柳永清
  • 88篇彭楠
  • 40篇刘燕学
  • 40篇许欢
  • 20篇陈军
  • 19篇刘海
  • 19篇徐加林
  • 18篇葛铭
  • 18篇孟祥化
  • 14篇章朋
  • 12篇王宝红
  • 12篇薛沛霖
  • 11篇耿元生
  • 11篇高振中
  • 11篇董超
  • 9篇王能盛
  • 9篇安伟
  • 9篇汪明伟
  • 8篇蔡国印

传媒

  • 26篇古地理学报
  • 12篇地质学报
  • 10篇地质通报
  • 10篇第十二届全国...
  • 8篇地学前缘
  • 6篇地质论评
  • 6篇沉积学报
  • 6篇矿物岩石地球...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4篇地球学报
  • 4篇中国地质
  • 4篇岩石学报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第四届全国沉...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1篇2023
  • 2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6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5篇2015
  • 8篇2014
  • 20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祁连—北山地区早白垩世盆地物源分析——来自古水流、砾石组分、砂岩组分和碎屑锆石年龄的证据被引量:13
2013年
物源分析是判断古侵蚀区位置和恢复盆山格局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古流向、砾石组分、砂岩组分和碎屑锆石年龄研究,分析北祁连—北山地区下白垩统的物源,进一步探讨早白垩世盆山格局。综合研究认为,早白垩世北祁连-北山地区的沉积物源分别来自南、北两大物源区。南部物源区由奥陶纪北祁连洋火山弧、中-晚志留世—泥盆系中祁连与阿拉善地块碰撞造山花岗岩、新元古代中祁连裂解岩浆岩与变质岩基底、早中生代南祁连岩浆岩组成;北部物源区则主要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增生造山与后碰撞期花岗岩、塔里木板块东部敦煌-库鲁克塔格地块古元古代岩浆岩和深成变质岩。早白垩世初期,走廊带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物源区,早白垩世早期南、北部物源同时存在,早白垩世中期则逐渐以南部源区为主,早白垩世晚期西北部和南部同时为物源供给区。整个早白垩世期间,北祁连-北山东部为统一的内陆湖盆群。
彭楠柳永清旷红伟陈军薛沛霖徐加林刘海刘燕学许欢董超
关键词:早白垩世沉积物源碎屑锆石
燕山中东部凌源地区雾迷山组MT构造的发现、地质特征和研究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MT构造碳酸盐岩(Molar-tooth structure carhonate)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其成因至今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重要的地质意义使得它越来越引起地学界的重视。文中报道了在凌源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发现MT构造。通过对雾迷山组MT宏观、微观特征的详细观察,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综合研究表明,MT断续发育于上部灰岩段,有细纺锤形、碎屑状、细长条带状(和/或肠状)及小瘤状(或不规则形态)等4种类型,其形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MT发育层位Sr/Ba和Ca/Mg较高,相比邻近不发育MT的层位,分别表现为高δ^(13)C和低δ^(18)O.MT构造岩石学、形态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潮间带下部至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潮下带环境,背景条件具有气候温暖、海水碳酸钙过饱和、生物产率较高,局部菌藻类生物富集的特点,碳酸钙软泥钙化速度快,菌藻类生物具有催生MT的作用。雾迷山组MT与同样发育MT的北美中元古界Belt超群及俄罗斯里菲系碳同位素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它是区域和全球前寒武系对比的良好标志。
旷红伟彭楠罗顺社岑超李家华陈铭培
关键词:雾迷山组地质特征地质意义
甘肃酒泉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沟组沉积相特征与早白垩世盆地演化被引量:13
2013年
早白垩世酒泉盆地是1个由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叠置的复合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和新生代前陆盆地2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时期,受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共同作用,以及深部热事件的影响,酒西地区处于松弛拉张裂陷阶段,从早到晚发育完整的下白垩统赤金桥组—赤金堡组—下沟组—中沟组,地层厚度总体为西南厚、北部薄。下白垩统的沉积岩相分析表明,下沟组和中沟组岩性以山前粗碎屑岩、河流相砂岩和湖泊相泥岩为主,自下而上分别由粗—细—粗和粗—细的沉积序列组成。下沟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基性火山岩均形成于湖盆裂陷最大的时期;中沟组为冲积扇-曲流河沉积体系,为盆地坳陷萎缩期的产物。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水体西南部深、北部浅,沉积、沉降中心位于昌马—旱峡一带,以湖相沉积为主,新民堡、红柳峡地区则属于湖盆北部边缘,以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为主。酒西地区早白垩世沉积序列和沉积相时空发育的特征显现了盆地从初始断陷(赤金桥组、赤金堡组)、中期扩张发展(下沟组)至最终坳陷萎缩(中沟组)的演化过程。
薛沛霖旷红伟柳永清彭楠王西宁徐加林刘海江小均
关键词:沉积相盆地演化早白垩世
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特征及盆地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兰州-民和盆是早白垩世时期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河口群是一套红褐色碎屑岩地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口、盐锅峡、兰州中铺等地河口群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对盆地内的河口群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河口群在沉积相序上经历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相/河流相-三角洲相的演化过程。在对大通河组与河口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大通河组的时代宜划归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且河口群地层包括了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结合河口群砾石成分、砂岩组分和古水流等的分析,认为早白垩世盆地周缘的祁连山隆起区为主要的物源供给区,早白垩世时期河口群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并以此进一步建立了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理格局。
陈军柳永清旷红伟刘燕学彭楠许欢董超刘海薛沛霖徐加林
关键词: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盆地分析
中国辽吉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中分子化石及早期生命演化被引量:1
2012年
臼齿碳酸盐岩是指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特征并具有肠状褶皱构造的元古宙微亮晶碳酸盐岩,其成因众说纷纭。首次对分布于中国吉辽地区新元古代震旦纪(0.65~0.81Ga)的臼齿碳酸盐岩可溶有机抽提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化石———生物标志物,诸如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长侧链三环萜烷、藿烷、伽马蜡烷、甾烷等;同时对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先体生物进行了详尽的生物门类归属,并对早期的原始生命的演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分子化石研究表明,MT灰岩中含有大量的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古细菌(硫细菌、甲烷菌)、真核生物藻类(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真菌及原生动物。毫无疑问,臼齿构造的形成离不开生物活动的参与;同时也说明元古宙原始生物已演化到一个相当高级的程度,已蕴含埃迪卡拉纪的第一次生物大爆发。
李艳霞旷红伟
关键词:新元古代臼齿构造生物标志物
阴山—燕山地区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沉积物源与盆地演化被引量:14
2013年
阴山—燕山地区的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为巨厚的紫色粗碎屑岩沉积序列,时限为154-137Ma。燕山东部以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燕山西部片麻岩和岩浆岩居多,阴山地区则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沉积物源(砾石)组分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岩石组合特点。砂岩Qm-F-Lt图解显示其来源于再旋回造山物源区。不同地区古水流特征显示局地汇聚水流体系特征,暗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北缘发育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中小型盆地。沉积物碎屑锆石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辽西土城子组具有115.2-144.2Ma、199.4-380.3Ma和1522-2629.1Ma 3个年龄区间。阴山地区大青山组时代主要为1685-2325Ma,中侏罗统召沟组为1790.2-2471.2Ma,中上侏罗统长汉沟组为627.7-1971.2Ma和2003.9-2245.4Ma。燕山西部尙义后城组为206.7-371Ma,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阎家窑组为225-364.7Ma和2643.9-2271.9Ma。辽西土城子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燕山东部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尚义后城组和阎家窑组物源来自华北北部和兴蒙造山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及前寒武系;阴山地区召沟组—长汉沟组—大青山组物源来自阴山南麓前寒武系。辽西土城子组中发育基性(辉绿岩)岩脉和碱性岩体,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发育西向巨型风成砂(带)沉积(137Ma)等都指示了区域性伸展的构造背景。
许欢柳永清旷红伟刘燕学彭楠董超薛沛霖徐加林陈军刘海
关键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后城组土城子组碎屑锆石
神农架奇异岩石的故事
2020年
华中第一高峰所处的神农架地区,四季风光各异。春天,百花齐放,百鸟啁啾,那粉红的、雪白的高山杜鹃,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让人留连忘返;夏天,山峦间云雾缭绕,特别是雨后初霁,云雾从山脚升腾而起形成云海,沿着山谷向山峰盘旋,宛如仙境;秋天,满山金黄、火红;冬天,白雪皑皑,冰棱高挂,神农架变成了南方人的雪乡。
旷红伟郑秀娟柳永清
关键词:高山杜鹃南方人百花齐放仙境
中国中生代陆相沉积古地理演化
中国中生代以陆相环境为主,沉积古地理经历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和晚白垩世演化阶段。早中三叠世,中国南方为特提斯浅海所覆盖。秦岭-大别山和北方兴蒙造山带和华...
柳永清旷红伟彭楠许欢章朋安伟王能盛朱志才范正秀
关键词:中生代陆相沉积古地理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恐龙化石集群埋藏特征及对比研究
中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目前已相继在26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从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恐龙化石,并有众多恐龙化石的集群埋藏点。统计表明,中国晚白垩世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和华东...
王能盛旷红伟柳永清彭楠许欢汪明伟王宝红章朋安伟
关键词: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学晚白垩世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物源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1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前人关于清一段沉积相和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碎屑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分布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指数)、泥岩颜色分区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石南31井区清一段沉积时期的物源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随时间推移,物源方向有所变化。碎屑百分含量分析发现清水河组一段第二砂层组第1砂层(K1q21-1)和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3砂层(K1q11-3)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和北方;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1砂层(K1q11-1)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南方的物源消失,物源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清一段晚期地层发生掀斜运动,导致古地理面貌由早期的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砾岩的厚度分布、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及泥岩颜色分区也反映了相似的特征。综上所述,石南31井区在清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存在两个方向的物源:一为东南方向,一为北方,而且在一定时期,两个方向的物源各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由早到晚,北方物源由北向南逐渐深入,到晚期影响了整个研究区,早期东南方物源也为主要物源,到晚期退出了研究区范围。
旷红伟高振中穆朋飞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物源分析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