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丹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褪黑素对哮喘小鼠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使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动物模型,设立不同的实验对照组,探讨褪黑素(MT)对哮喘小鼠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40只6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
- 文丹丹
- 关键词:褪黑素支气管哮喘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小鼠
- 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3
- 2012年
- 整理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及麻杏石甘汤的组成和药理,对其临床疗效及相关病理机制进行介绍。麻杏石甘汤为治疗哮喘的经典方之一,主治肺热咳喘证,研究发现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有较大潜力,但尚有的研究仍较局限,该方的体内药动学尚未见报道,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缺乏一致性认识,未形成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判标准,这些问题都需在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解决。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应为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为以该方为基础方的新药研究奠定基础,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使麻杏石甘汤科学的应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
- 文丹丹王敏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机制病理机制
- 宜昌地区哮喘患儿过敏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 目的探讨宜昌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主要过敏原分布特点及意义,为儿童变应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对201 1年3月-2012年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童哮喘专家门诊诊治的218例哮喘患...
- 文丹丹王敏
- 关键词:哮喘患儿点刺试验儿童哮喘
- 宜昌市哮喘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 目的了解宜昌市哮喘儿童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寻求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城区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8所中小学及4个社区,对其中90%以上儿童进行初筛问卷调查,筛选出...
- 王芳刘明云向芬王敏陈春宝蔡正维文丹丹陈凤仪付淑芳李明李美容
- 关键词:哮喘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 磷酸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妊娠合并多发性肌炎一例
- 2019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31岁,因'停经30+1周,阴道出血5 d,双下肢胀痛2 h余'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7年06月18日,预产期2018年03月25日,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自诉孕1月余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糖尿病,遂使用胰岛素治疗至今(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早-中-晚分别注射10单位、6单位和6单位,睡前注射诺和灵14单位),空腹血糖控制5.5 mmol/L,餐后2 h控制在6.0~7.5 mmol/L。妊娠5+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孕期定期检查(共5次),NT及无创DNA结果未见异常,三维彩超示: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宫颈内口上方胎盘实质内无回声区(2.78 cm×2.61 cm)。
- 罗飞文丹丹李华
- 关键词:妊娠合并磷酸肌酸激酶多发性肌炎
- 足月新生儿晚期黄疸与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 2022年
- 总结分析足月新生儿晚期黄疸与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为足月新生儿晚期黄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本院儿科门诊2019年5月~2020年5月156例足月晚期黄疸患儿尿液及其母乳HCMV-DNA含量,同时检测患儿肝功能与血常规,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1)针对HCMV-DNA的检测,其尿检阳性率仅为30.76%而母乳检测阳性率高达78.84%;(2)做阳性配对之时,从母乳HCMV-DNA检测为阳的病例出发,其尿检阳性率达36.58%,而母乳HCMV-DNA检测为阴时,检测值仅为9.09%,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母乳CMV含量高低与患儿尿中HCMV-DNA阳性无关。(3)停母乳喂养后黄疸3-9天恢复。(4)足月儿早期进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母乳后,近6月内检测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结论 足月的新生儿患晚期黄疸始于母乳CMV感染高度相关的,即为重要诱因,且在发现有感染问题时停母乳喂养,此后黄疸下降明显,黄疸恢复后短期内对足月儿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影响。
- 文丹丹李蓓罗飞芦伟
-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母乳巨细胞病毒
-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哮喘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WHO推荐的哮喘治疗中唯一的特异性治疗方案,也是唯一可能改变过敏性哮喘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方法。本文从血清抗体反应、T细胞反应、固有免疫反应等方面对哮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机制进行概述。
- 文丹丹王敏
- 关键词:哮喘
- 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比较两组在取胎头时间、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取胎头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中产钳助产率,但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罗飞文丹丹李华
- 关键词:子宫下段瘢痕子宫剖宫产术
- IL-1及其受体拮抗剂与支气管哮喘被引量:4
- 2013年
- 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因子,介导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其在呼吸系统变态性疾病(如哮喘)中起重要作用。IL-1ra与IL-1α、IL-1β共为IL-1的家族成员。IL-1和IL-1ra之间浓度的失衡是变应性哮喘炎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此可以作为治疗哮喘的重要靶点。主要对IL-1及IL-1ra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文丹丹罗飞王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支气管哮喘
- 宫角妊娠破裂孕囊游离至腹腔1例
- 2018年
- 1病史摘要患者,女,34岁,因'闭经2年,下腹痛12h'于2018年2月9日7:45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2012年人流手术1次,于2年前无月经来潮,在外院检查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因突发急性下腹痛急诊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
- 罗飞文丹丹李华
- 关键词:异位妊娠宫角妊娠子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