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子勤

作品数:61 被引量:464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3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基因
  • 15篇植株
  • 13篇愈伤
  • 13篇愈伤组织
  • 10篇小麦
  • 9篇转基因
  • 7篇植株再生
  • 7篇红豆草
  • 6篇苜蓿
  • 6篇基因枪
  • 5篇蛋白
  • 5篇原生质
  • 5篇原生质体
  • 5篇植物
  • 5篇质体
  • 5篇体细胞胚
  • 5篇拟南芥
  • 5篇农杆菌
  • 5篇发根
  • 4篇亚细胞

机构

  • 49篇西北大学
  • 11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安康学院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1篇徐子勤
  • 14篇贾敬芬
  • 13篇黄萱
  • 6篇郝建国
  • 6篇高丽美
  • 6篇陈立余
  • 6篇王健
  • 5篇张永彦
  • 4篇刘勇刚
  • 3篇龚莉桂
  • 3篇杜改亮
  • 3篇范小平
  • 3篇马洪军
  • 3篇杨维才
  • 3篇孙敬三
  • 3篇范博红
  • 2篇姚静雯
  • 2篇高航
  • 2篇陈利红
  • 2篇李典珍

传媒

  • 11篇西北植物学报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实验生物学报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分子细胞生物...
  • 2篇棉花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转基因烟草确定AtELHYPRP2蛋白对赤霉菌的抗性及其亚细胞定位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整合有拟南芥AtELHYPRP2(EARLI1-LIKE HYBRID PROLINE-RICH PROTEIN 2,AT4G12500)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株系,研究了该基因编码蛋白对真菌病原体赤霉菌的抗性及其亚细胞定位特征。以拟南芥Col-0生态型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tELHYPRP2基因编码序列,经限制性酶切后连接至pCAMBIA1302载体,构建产生pCAMBIA1302-AtELHYPRP2-GFP融合表达载体。进一步采用农杆菌LBA4404转化烟草叶片外植体,筛选得到转基因烟草植株。RT-PCR、Western blotting印迹分析结果显示,AtELHYPRP2基因在转化体中可以有效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AtELHYPRP2-GFP融合蛋白产生的绿色荧光与碘化丙啶染色后产生的红色荧光能够重合,说明AtELHYPRP2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真菌侵染实验结果显示,组成性表达AtELHYPRP2基因能够增强烟草对赤霉菌的抗性,被侵染部位有明显的H2O2积累。转基因烟草植株中PR1基因的本底表达水平比野生型高,PR1和PR5基因的系统表达水平比野生型高,说明AtELHYPRP2基因可能在SAR反应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柴秋霞李本昌徐子勤
关键词:赤霉菌亚细胞定位细胞壁系统抗性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6
2006年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抗锈病小麦品种西农88基因组DNA扩增出3条与植物抗病基因同源的序列,分别为WRGA1、WRGA2和WRGA14。这三条同源片段均含有典型的NBS-LRR类抗病基因所拥有的保守性结构域Kinase-2a、Kinase-3a和疏水结构域(HD).它们与部分已知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6.0%-9.9%,三个片段间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80.7%-56.8%。Northern杂交表明WRGA1在小麦中受水杨酸正调控,属诱导型表达。
黄萱徐子勤陈立余王健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水杨酸
拟南芥新型脂转移蛋白AtDHyPRP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对灰霉菌的抗性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了拟南芥脂转移蛋白AtDHyPRP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真菌病原体的抗性。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Ws生态型克隆了AtDHyPRP1基因,构建产生pRI101-AN-AtDHyPRP1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和pCAMBIA1302-AtDHyPRP1-GFP融合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的叶盘和浸花法得到烟草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AtDHyPRP1基因能够明显增加烟草对灰霉菌的抗性,转AtDHyPRP1烟草叶片的被侵染部位有大量H2O2积累,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AtDHyPRP1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说明AtDHyPRP1蛋白在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执行特殊的功能,与植物抗病防御机制有关。
张晨李岚徐子勤
关键词:拟南芥亚细胞定位
红豆草与苜蓿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小泡的形成(英文)被引量:2
2001年
通过高钙离子浓度、高pH值方法结合PEG处理诱导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和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机制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相连膜在中间部位形成一个大的小泡 ,第二种为随相连膜的解体产生很多较小的泡状结构 .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小泡直接来自凝集膜 ,而不是亚显微小泡相互融合的产物 .温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频率和速度 .甘油和二甲基亚砜可以防止膜破裂 ,从而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培养 2 0d以后 ,在选择培养基得到含 10~ 2 0个细胞的细胞团 .图 3参
徐子勤贾敬芬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苜蓿红豆草PEG
白沙蒿种皮胶质等因素对其植株再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对白沙蒿原生质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诱导 ,得到完整植株 .培养基中 6 BA的浓度是芽分化的关键因素 ,白沙蒿种皮胶质对芽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不同抗菌素对芽分化的作用不尽相同 ,其中头孢霉素可增加芽的分化 ,而卡那霉素则抑制芽的分化 .对白沙蒿种皮胶质进行定性、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表明它为纤维素类物质 ,并带有羧基和甲基 .图 4表 4参
徐子勤马洪军刘勇刚
关键词:白沙蒿植株再生抗旱性愈伤组织分化
发根农杆菌A_4菌株转化红豆草途径及转化组织植株再生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悬液感染切面,10d后长出许多发状根。这些发状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生长旺盛,且产生许多次生侧根,将次生根切段后,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初生根、次生根、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叶片均含有农杆碱和甘露碱,而未转化的对照愈伤组织则没有。另外对Cu2+促进发状报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徐子勤贾敬芬
关键词:发状根愈伤组织红豆草再生植株
红豆草与苜蓿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被引量:10
1996年
通过PEG诱导红豆草抗羟脯氨酸细胞系原生质体与苜蓿根癌农杆菌702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首次选择得到非对称属间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并分化出17株小植株.PEG可诱导原生质体紧密粘连,使相连膜环化形成泡囊状结构,导致原生质体相互融合.融合诱导溶液中附加 5%~ 10%甘油可以明显提高异源融合频率.采用后滴原生质体法具有较好的结果.杂种再生芽的染色体数目处于30~60条之间,并包含红豆草的小染色体和苜蓿的2条具有2个明显缢痕的染色体.同工酶分析和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均证实其杂种特征.
徐子勤贾敬芬
关键词:红豆草苜蓿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种小植株
甜高粱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组织结构变化的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以甜高粱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调节不同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建立甜高粱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2.5mg·L-12,4-D+0.3mg·L-1KT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77.26%;比较不同浓度6-BA或TDZ与NAA配合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和苗形成的情况,TDZ的作用优于6-BA。观察培养组织的结构变化发现,甜高粱离体再生过程中除了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之外,还伴随有器官发生途径。
徐丹陈立余徐子勤
关键词:甜高粱植株再生体细胞胚发生器官发生
AtNHX1基因对荞麦的遗传转化及抗盐再生植株的获得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液泡膜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转入荞麦中,在2·0mg/L6-BA、0·1mg/LIAA、1mg/LKT、50mg/L卡那霉素和500mg/L头孢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从来源于864块外植体的36块抗性愈伤组织中共获得426棵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为4·17%)。经PCR、Southern印迹分析、RT-PCR和Northern检测,初步证实AtNHX1基因已整合至荞麦基因组中。用200mmol/L的盐水对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进行胁迫处理6周,转基因植株能够生存,而对照植株死亡。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发现Na+及脯氨酸含量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积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K+的含量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积累水平低于对照植株。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转基因植株根、茎和叶片中的含量也比对照植株明显要高。这些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是可行的。
陈利红张波徐子勤
关键词:荞麦耐盐性芦丁
发根农杆菌LBA9402 Bin19转化红豆草及再生转基因植株(英文)被引量:8
2000年
用含pBin19和pRi1855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对红豆草下胚轴切段进行遗传转化,种苗年龄和下胚轴切段的预培养时间明显影响转化频率。纸电泳分析表明70%的发状根培养系能够合成农杆碱。发现发状根诱导愈伤组织比发状根具有更强的再生力;发状根切段在含0—9.05μmol/L 2,4-D和0—2.22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在不含植物激素和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试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组成和浓度显著影响愈伤组织后期的再生植株能力。再生频率和每块愈伤组织的芽点发生数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增加(4.52—9.05μmol/L)而下降,随6-BA浓度增加(0—2.22μmol/L)而上升。在附加4.52μmol/L 2,4-D和2.22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只有14.2%,但愈伤组织在MS_0培养基上的再生频率高达58.1%,每块愈伤组织的芽点发生数平均为37.2。对来自8个发状根系的32株再生植株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25株整合有不同拷贝的nptⅡ基因。
徐子勤马洪军郝建国贾敬芬
关键词:红豆草转基因植株植株再生发根农杆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