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晶
-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证医学与临床急诊被引量:2
- 2002年
- 刘永华张芝晶
- 关键词:急诊医学EBM循证医学临床急诊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于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9例.分别于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B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FIB、血清炎症因子MCP-1、hs-CRP、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SAP组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B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表明血清MCP-1水平可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二者呈相关关系,表明hs-CBP、FIB水平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可能相互促进,共同诱发斑块破裂,引起ACS.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ACS患者联合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 胡叶黄昊智永超张芝晶刘永华王心杰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气管插管在重症哮喘复苏的临床价值
- 支气管哮喘在急诊临床中较常见,但哮喘所致心搏呼吸骤停需心肺复苏(CPR)和心肺脑复苏(CPCR)较少见。本文针对此类病人的CPCR,采用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综合复苏措施,使其CPCR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气管插管...
- 朱荣春张芝晶王心杰刘铁燕韩雪
- 关键词:气管插管支气管哮喘心肺复苏心脏按压
- 文献传递
- 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24h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的影响,探寻ARDS患者的最佳液体管理策略。方法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组(保守组)和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组(开放组),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PaO2/FiO2、尿量及EVLWI等,记录24h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保守组除第1天外每日液体均处于负平衡,而开放组每日液体均处于正平衡。保守组EVLWI下降程度、PaO2/FiO2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开放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均〈0.05)。结论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可以明显降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改善肺功能,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是降低血管外肺水的有效治疗手段。
- 孙晓义王心杰张芝晶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
- 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与延迟治疗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 刘永华胡叶张芝晶
-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急性脑卒中中枢性呼吸衰竭
- 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患者240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190例再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常规测定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发病后24h内SIRS组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MODS组患者血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呈负相关(r=-0.2879,P<0.01)。结论检测SIRS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并判断预后。
- 张芝晶胡叶李洪芳
- 关键词:D-二聚体C反应蛋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基底动脉系统广泛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道
- 2004年
- 张芝晶张秀丽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检查MRI检查
- 早期气管插管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脑复苏的临床价值
- 急性有机磷农药(AOPP)毒性大,作用快,如抢救不及时或救治不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中毒所致需心肺脑复苏(CPCR)的还是较少见。如果按一般心肺复苏(CPR)流程进行处理,往往事倍功半。应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而拟订抢救流...
- 朱荣春张芝晶刘铁燕
- 关键词:气管插管有机磷农药中毒脑复苏解毒药物抢救流程
- 文献传递
- 气管插管在重症哮喘复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张芝晶朱荣春王心杰刘铁燕韩雪
- 关键词:重症哮喘气管插管脑复苏
- 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 胡叶智永超张芝晶刘永华王心杰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