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梅芳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被引量:40
- 2014年
-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 农孟松翟丽萍屈梅芳赖珍权梁维亮祁丽燕
- 关键词:预警
- 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强弱降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两次(2010年6月9日和20日)降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雨天气过程前地面和对流层中低层在江淮到江南地区均有气旋生成,广西受气旋西部切变线的影响;暴雨发生时江淮和广西各有正涡度中心配合,但强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200h Pa南亚高压、500h Pa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北界差异所导致。广西区域是否有较强降雨过程,取决于在广西区域是否有正涡度中心活动,并与江淮气旋形成"双涡效应",使该区域的水汽得以持续汇集。
- 古文保屈梅芳
- 关键词:江淮气旋
- 两种雷暴大风的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条件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2014年3月29日晚到31日早上,广西连续两个晚上在同一区域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这两类雷暴大风在形态结构演变和环境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30日雷暴大风表现为多个孤立、松散、排列无序的强单体风暴,属于微湿下击暴流、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其层结为条件性不稳定,由地面辐合线触发;31日的雷暴大风则是由有组织、紧密排列的多单体强风暴组成的飑线系统,其后侧入流明显,有平流作用,风暴范围大,属于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其层结为对流性不稳定,由地面锋面触发产生。从环境条件上来看,30日雷暴大风的温湿廓线呈倒V型结构,中层湿度相对较大,低层干且温度直减率近干绝热;31日雷暴大风的温湿廓线表现为850hPa以下大气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紧靠,水汽充足,以上两者分离,干层显著,呈“漏斗”状,另外,31日雷暴大风的垂直风切变较大,更有利于对流的组织化。
- 农孟松翟丽萍屈梅芳赖珍权
- 关键词:雷暴大风微下击暴流飑线
- 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强弱降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雷达、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江淮气旋影响下广西两次(2010年6月9日和20日)降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雨天气过程前地面和对流层中低层在江淮到江南地区均有气旋生成,广...
- 古文保屈梅芳
- 关键词:江淮气旋
- 文献传递
- 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阵风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数据,对2014年6月8-9日发生在南宁的两次阵风锋天气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阵风锋回波强度为10—20dBZ,水平尺度20km,呈弧状,成熟时高度大慨1.5km,阵风锋只是对流层低层的浅薄系统。阵风锋移动速度与母体雷暴移动速度的关系对雷暴的发展与减弱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阵风锋前沿有明显的风速辐合,可以触发新的对流单体的生成。两条阵风锋的相遇合并会使得阵风锋加强,更易触发新的对流单体产生。阵风锋愈强,其过境时所引起的风速增大的现象就愈明显。单体质心的快速下降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快速下降对地面雷暴大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约可提前半小时预警。
- 屈梅芳古明悦
- 关键词:阵风锋雷暴大风
- 基于对流参数南宁地区雷暴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利用2003—2012年南宁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南宁地区雷暴天气和常用对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2年南宁地区有雷暴、无雷暴天气时对流参数的数值存在明显的区别;整层比湿积分(IQ)、K指数(KI)、抬升指数(LI)与雷暴天气发生概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总指数(TT)、沙氏指数(SI)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超过一定数值后雷暴天气概率变化较小。对流参数二值化后对雷暴天气的指示作用比实际值更好。将二值化的对流参数作为因子,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法建立雷暴天气概率的预报模型;利用2013年资料进行试预报检验,证明建立的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雷暴天气潜势的6 h短时预报。
- 梁维亮屈梅芳翟丽萍
- 关键词:雷暴二值化
- 1713号台风“天鸽”外围龙卷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1713号台风"天鸽"外围的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过程发生在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前部,物理量分析表明广西东南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度能量,抬升凝结高度较低,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大,具有利于龙卷发生的环境热力和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触发出新生对流单体,该对流单体在高温高湿和强不稳定状态环境中最终发展为龙卷。(2)此次龙卷为微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低层有钩状回波、中高层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BWER)等典型超级单体特征,低层钩状回波的演变与龙卷的生消密切相关。(3)中气旋先于低层钩状回波出现,钩状回波形成于强中气旋附近。龙卷发生时中气旋底高在2㎞左右,TVS切变底部高度0.5㎞左右并且不断下降,与龙卷漏斗状云柱高度逐渐下降接地的趋势一致。
- 黄荣黄晴屈梅芳赖珍权
- 关键词:龙卷钩状回波中气旋TVS
- 基于GIS的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被引量:17
- 2012年
- 基于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欧洲中心(EC)细网格数值预报雨量资料、广西雷达数据,利用ArcGIS提取河流边界地理信息,通过用MICAPS、SWAN3.0系统二次开发,数值模式产品应用,面雨量对比等方法建立广西中小河流山洪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种气象要素的可视化警报、预报产品,经过在2012年汛期若干天气过程的应用显示了较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可以应用到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中。
- 梁维亮黄明策屈梅芳
- 关键词:ARCGISMICAPS
- 快速台风“海鸥”强度、路径特点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进一步认识西北行台风活动特点成因,为此类台风预报提供参考,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实时定位定强数据,对台风"海鸥"的路径、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鸥"活动主要受副高外围气流操纵,不同阶段受不同层次引导气流影响。引导气流强度越大台风移速越快,其波动可能是台风路径摆动的重要原因。高海温是"海鸥"生成及发展的基础条件;"海鸥"移动下游存在弱垂直风切变区域、西南季风与越赤道气流卷入、水平风场不对称分布是"海鸥"强度加强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海鸥"不同阶段,感热和潜热所起作用不同。此外进一步探讨了"海鸥"成熟期仅维持台风强度的可能原因。
- 陈伟斌黄荣成屈梅芳赵金彪
- 关键词:台风
- 广西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利用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特征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6月22日-24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是由于副高加强西伸,高空槽加深,冷空气南下和副高西侧暖湿的偏南气流辐合产生的:由于这些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水汽条件充足、湿度大、饱和层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上升运动强烈;高温、高湿气流,不稳定能量大;另外利用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图进行中尺度分析发现:强对流回波是暴雨过程的重要特征:逆风区和中小尺度辐合的出现都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 屈梅芳古文保
- 关键词:连续暴雨雷达回波中尺度系统